游戏小智
游戏小智

(16) 民主化過程 I

转自https://www.youtube.com/@kmchan #健民講堂 #民主與社會(字幕转文字版)

各位朋友好

歡迎回來我的健民講堂

繼續說民主與社會的

我們的課程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

我們會用三堂課

來說說這個民主化的過程

所以今天已經是來到第十六講

我現在先打開Power Point

我們現在開始說

民主化的過程到底是如何呢?

所謂民主化當然是指一個從

非民主

特別是專制的政權

如何走向民主政權的這個過程

我先引用耶魯大學的一位教授Robert Dahl

他的一個說法

他說民主化的過程裡面會涉及到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就是有關公共的競爭

Public contestation

第二個方面是有關參與權利的擴大

Right to participation

前者就是涉及到有不同政黨的出現

通過發表他們不同的政綱

來爭取選民的支持

後者當然是說普選的發生

就是說在選舉權利裡面

如何能夠擴大到基本上經常都可以投票產生的

要具備這兩個方面

這個才是完整的民主化

如果你說我只是有一些政黨在競爭

但是你很少人可以投票

又或者是我給你們一人一票

但是就不容許你有真正競爭的

就是好像香港

之前2014年的831決定

沒錯

它會容許香港人一人一票

但是選舉委員會的設立是嚴格到一個地步

基本上你可以想像是民主派無法參與的

這種情況之下

也不能夠真的達成民主化的

它只是達成民主化的某一個方面而已

兩個方面具備之後

我們才說它進入一個民主政體的情況

我們看到在歷史上

如果說先開放一種競爭

就是說容許你有不同的政黨出現

但是選舉權並沒有馬上擴大

這種經驗你看到英、美的國家

很多時候也是這個經驗

他們很早期已經是會有不同政黨的出現

在議會裡面是會進行辯論等等

但是這個投票權並不是一次全部放出來

它在一個過程裡面慢慢的逐步開放

剛開始可能是有財產的人

或者是白人

男性等等

慢慢才開放到可能女性

也容許你投票

再下去可能是少數族裔

黑人

可以投票

也是一個把選舉權利一步步擴大的過程

這種做法在歷史上來說

結果出來的民主是比較穩定一點的

相對於那些一次性

就是說它之前沒有開放

政黨的競爭

也沒有開放選舉權

𥤮然之間可能一場革命

突然兩個方面一起開放出來

這些新的民主政權

往往不是這麼穩定的

好了

有沒有一些民主化的過程是先開放選舉權

然後就不讓你有競爭的

這些例子不算很多

很多時候反而是一個倒退的結果

就是例如可能

在俄羅斯

開始的時候也是容許你有不同的競爭

但是結果普丁

普丁上台之後

打壓反對黨

結果仍然還是有一人一票

但是實際上

就很難有真正的競爭

因為跟他競爭的對手隨時被他逮捕

新加坡也是這樣

就是說它以往也是有一人一票的

但是反對黨經常在競選過程裡面

被執政黨告你們誹謗

因為你當然會攻擊執政黨

就是某些表現

這些法律的手段是導致反對黨慢慢消失

或者至少是變得很弱的

這些過程看到是一個倒退的過程

從這個走向民主

就是有沒有呢?

我想暫時的歷史裡面不是太多

但是這個也是有可能的

就是說先開放選舉權

但是就不讓你有真正競爭

然後才慢慢擴大競爭

我們觀察一下將來是不是有

但是只是開放選舉權

不是普選

或者不是一個真正的民主普選

就是正如中國大陸

它的人大地方選舉也是容許一人一票

但是候選人基本上也是被中共控制住的

以前甚至是等額選舉

就是說這個區選一個人

就是一個人大代表

它就給你選一個人這樣叫做等額選舉

後來就有差額選舉

再給你選一個人

不過這個也要是黨員

是共產黨

就是中共所默許的

或者是派出來的候選人

所以在這些情況之下

這種普選也不是一個真正民主的普選

好了

致於西方的經驗

就是先開放競爭

再開放選舉權

是達到現在比較穩定的民主

我們就想到香港

香港比較特別也是比較早已經開始

有反對黨的出現

你看到在90年代初

民主黨的出現

然後慢慢也有自由黨的出現

雖然沒有全面民主

今天香港已經是有很多政黨出現

如果你說從英、美的經驗去說

它開放這個競爭之後

大家已經比較認識有不同的思路

再開放選舉權

相信有機會是得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民主

再加上我以前說過

香港從社會與制度條件來說

都是非常具備這樣的條件

其實香港真的可以走向一個素質比較高的民主制度

很可惜

中央政府

始終還是不願意讓香港有真正的民主

結果不僅是不給我們這個制度

現在甚至還在削弱我們現有的一些社會與制度條件

我繼續說下去就是說

有關這個民主化的研究

我覺得Robert Dahl也有提出一些比較理論性的

有系統的一些分析

到了80年代有兩隊學者

都是非常出名的學者

O'Donnell

Schmitter與Whitehead

這一隊

另一隊就是Larry Diamond

Juan J. Linz

就是我的老師

以及Martin Lipset

就是我的師公

因為Martin Lipset就是Larry Diamond與Juan J. Linz的老師

這兩隊就分別在全球當中

就是做研究

做不同國家民主化的研究

做完之後他們也嘗試寫一些總結的報告

但是我看完這兩批學者的總結報告

我發現他們都找不到一些所謂的通則

就是到底這個路徑

是如何走呢?

有幾條路徑呢?

有什麼條件是很具決定性的呢?

什麼條件不太重要呢?

我不覺得他們做到一些很好的總結出來

他們甚至會覺得

有很多歷史的偶然是造就了某些民主化的出現

這些書

這兩隊學者的書

都是值得大家去看看的

特別是看個別的國家

但是你說它總結民主化的經驗

我就覺得真的不是總結了很多東西

Juan J. Linz有一本是總結了一些新興的民主國家

為什麼會崩潰

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它建立起來之後

沒有辦法持續下去

這一本我覺得是值得大家看看的

他們似乎在研究崩潰方面

我就覺得是研究得很好

但是民主化的過程是如何呢?

我不覺得有很好的總結

反而

哈佛大學的Samuel P. Huntington教授就寫了一本書

在1991年出版的

叫做《The Third Wave》

《第三波》

我覺得他總結從1974年

到1990年

他把這個稱為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

他做了不錯的總結

雖然我不完全同意他裡面的論點也好

但是我覺得他嘗試把很繁複的現象簡化

抽絲剝繭找出一些通則

我嘗試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

接下來的兩堂課我也會繼續說

雖然我會有一些批判

Huntington所說的第三波民主浪潮

意思就是說在之前的人類歷史裡面已經經歷過兩波

到了1974年之後就是第三波的出現

第一波的浪潮是什麼時候呢?

第一波浪潮是很早的時候

1789年法國大革命

不是已經開始民主化了嗎?

你要記住你再追下去希臘也是有民主的

希臘也有民主

但是為什麼第一波民主浪潮是1828年至1926年

而不是追到古希臘

或者是在說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呢?

他是有一些標準來計算的

因為這些早期的民主

在我們今天的現代眼光來說

可能他覺得這些民主也是很少數人的民主

又或者是法國大革命在當時

成功推翻皇朝之後

最後是經歷了幾年的黑暗時期

在大奢殺的

最後就是拿破崙上台

恢復帝制

所以也不是一個穩定的民主

Huntington就用了Jonathan Sunshine的兩個標準去說

如何才叫做進入一個所謂現代民主的制度

第一件事就是要有半數的成人男性可以投票

今天來看你當然會覺得

這個也是不完整

但是我們有時候很難這樣說完全否決過往的歷史

因為也是有一個進化的過程

他利用這個就是說

半數的男性可以投票選舉

這個作為其中一個指標

第二個指標就是行政機關

至少就是從議會的大多數

或者是選民的多數裡面選出來的

這樣

這種制度才叫做進入一個所謂現代民主的制度

他用這個標準套進去

他就覺得美國在1828年

至少你看到總統選舉有超過一半的白人可以參與投票

我要說白人

你知道就是說當時仍然有少數人

黑人是沒有投票的

不過白人的數量很多

有超過一半的人投票

也可能進入一個Jonathan Sunshine的標準

所以他就用1828年作為一個指標

一直到1926年

這個就是在說最早期的第一批在英、美

歐洲的國家裡面是有一個民主化的開始

但是到了1922年至1942年

你看到在歐洲有一個退潮

這個退潮很明顯就是說你經歷過

這個民主制度之後

有些國家覺得無法解決他們的一些問題

你特別要想一下一次大戰之後的德國

它建立起一個威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是一個民主政體

但是它就把制度設計到

行政立法之間是互相制衡得很厲害

導致行政效率是很差的

而一次大戰之後

德國是面對著因為要賠很多錢

給英國、法國等等這些國家

經濟是非常差

而且通貨膨脹是非常嚴重

我看例如社會學家Max Weber

韋伯的傳記

他在說他爸爸繳了一輩子的保險金

最後拿回來的錢只可以換一瓶紅酒

以及一些香腸

就這樣而已

你就知道通貨膨脹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人都很不耐煩

對於這個民主的政體

第二件也是在這段時間裡面

共產主義的思潮在歐洲也越來越上揚

有很多人很擔心共產主義的興起

又覺得民主是無力回應

反而倒向支持一些很強勢的領袖

這些領袖往往是一些很右翼的法西斯主義者

希特拉、墨索里尼

後來的佛朗哥等等這些

借助他們的力量去反共

而產生出一個民主的退潮

無論你看到義大利

西班牙

你看到德國也好

民主的政體也是在崩潰中的

到了1943-1962年

又有第二波民主浪潮的出現

這段時間最主要是二次大戰

這個過程裡面

特別是二次大戰之後

有很多以前的前殖民地

獨立起來

成為一些新興的民主國家

因為他們也是會覺得

二次大戰

英、美這些國家也是說正義之戰

對抗右翼

專制

你怎麼可能是在非洲

東南亞的國家裡面

中東實行殖民地主義呢?

你還要這些殖民地捲入二次戰爭裡面

去打這一場正義的戰爭

人類解放的戰爭

但是你最後仍然維持你的殖民統治

怎麼可能呢?

結果在二次大戰之後

這種人權

獨立

自由民主的思想也興起

有一連串的國家獨立起來

而且是建立了新興的民主

這些民主的國家建立起來之後

面對著很多問題

種族的問題

經濟發展的問題等等

二次大戰

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開始看到有所謂民主的退潮

這個民主的退潮你看到是

剛剛說過

就是有一些國家我們以前也有說過

這個民主制度

是無法幫他們解決一些例如種族之間的紛爭

因為很多殖民地只是殖民地宗主國

硬是要把一些部落圈起來

就變成一個國家

如果這些殖民地的宗主國離開的時候

用西敏寺模式的方式

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放在這些所謂的國家裡面

就會有很大問題

因為這些國家是由很多民族組成的

如果用英、美的那一套

特別是英國的那一套

結果他們是會覺得

特別少數一點的種族

他會覺得被壓迫

寧願獨立起來

所以產生出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在現代化的過程裡面我們發現

有一些國家剛開始有民主

結果又倒退

例如韓國

例如說南美洲

他們發現為了要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環境

抑壓工人運動

結果反而那些軍政府

強硬的政府上台

是得到一些商界

以至一些中產階級的支持

所以出現了一個倒退的潮流

第三波的民主浪潮是在1974年出現

這本書是1991年寫的

大概到了1990年他就描寫

第三波的浪潮

這個浪潮開始的時候

1974年主要是由葡萄牙

出現了一個康乃馨革命

真的是一個革命

但是也不是真的很暴力的

因為有一些軍人也是變節

最後自己分裂

這個軍政府倒台

1974年葡萄牙的革命成功之後

旁邊的西班牙

也隨著民主化

而西班牙的民主化

是一種

用Huntington的說法甚至是從上而下

不過我不是完全同意的

不過他就用他的說法

從上而下帶動一個改革

結果是用一個很和平的方式

民主化成功的

在西班牙民主化成功之後

他們影響很深是什麼呢?

南美洲

因為葡萄牙和西班牙

在南美洲也有很多他們以前的殖民地

這些國家看到以前的宗主國也民主化

就受到他們很大的影響

南美洲也開始陸續有軍政府倒台

南美洲的民主化受到南歐的影響之後

我們發現

這個民主化浪潮沒有停止

一直走到

亞洲

例如我們看到好像菲律賓

人民力量的出現

如何走過去的呢?

從南歐走到南美洲

我也看到這個關聯

因為它的前殖民地

又走到菲律賓

如何跨到這麼遠呢?

其中一個聯繫就是這些是天主教的國家

到了菲律賓國家民主化之後

你看到整個亞洲區

還有其他國家也在出現這個民主化的情況

是陸續出現的

差不多是在同一時間

例如南韓

例如說台灣等等

這個民主化的浪潮一直這樣直捲

這些亞洲的國家

甚至是到了1989年

中國出現了一個民主運動

你看到在天安門

這些學生的聚集

群眾的支持

要求民主自由

這個北京的民主運動

結果是沒有成功的

但是沒有成功

不代表影響就這樣停止

這個浪潮一直影響到整個蘇聯

東歐等等

這本書在寫的時候就剛剛發生了

就是1989-1990年

蘇聯與東歐的變化

就停在這裡

這個就是第三波的民主浪潮

有沒有停止呢?

其後是沒有停止的

是繼續發展的

但是其後的民主運動跟Huntington所寫的

第三波的浪潮是有一點區別的

所以後面的民主化情況

到底我們應不應該放在第三波呢?

抑或是我們把它叫做第四波的民主浪潮呢?

因為後面這一波的形式很多時候是用革命的形式

特別就是互聯網的出現

促成了很多革命的出現

除了有一些前蘇聯的國家

出現了顏色革命

還有就是中東

北非的國家有所謂的茉莉花革命等等

這些革命的出現

它的形態跟第三波的民主浪潮不是很相同

也是在這些國家民主化之後

我們又看到有一個退潮出現

例如說你看到俄羅斯

你看到一些前蘇聯的加盟國

也是建立之後

有很多崩潰或倒退

非洲

例如北非

例如我們看到埃及這些國家

雖然民主運動已經成功了

結果又倒退到一些很專制的政權

所以也出現了一個所謂退潮

但是這本書基本上是寫到1990年

好了

我們看看

這三波的民主浪潮

或者是我們再加上第四波,這樣稱之

是對人類歷史有一個很特別的情況

就是它真的讓很多國家民主化

這裡有一個圖表你看到

在1922年的時候

全球有64個國家之中

民主的國家是29個

非民主的國家是35個

佔45%左右是民主的國家

到了1942年的時候

你看到倒退得很厲害

民主的國家已經下降到剩下12個

在全球來說只是占20%左右是民主國家

1962年就不一樣了

就是說二次大戰之後

你看到有36個民主國家

當時全世界國家的數量增加

因為有很多國家獨立

所以已經有111個國家

所以即使增加了很多民主的國家也好

它所佔的百分比也是32%左右而已

到了1973年

正如我所說

現代化的過程裡面

反而軍政府上台抑制著一些工人運動

社會裡面的民主訴求等等

結果就倒退

剩下30個民主國家

在全球122個國家裡面

它所佔的只是24%而已

可是到了1990年

經歷了第三波的民主浪潮

你看看很厲害

有59個國家已經是一個民主的國家

大量增長

差不多雙倍

但是因為國家的數量也增加

因為有很多前蘇聯的加盟國

也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所以百分比只有45%

但是已經回到歷史上的最高點

Larry Diamond其後的研究裡面

他到了2000年

就說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60%

真的是人類歷史最高的水平

2000年的時候

但是過往這10年裡面

有很多國家是民主倒退的

現在我們只能夠說是百分之50幾

是一個民主的國家

或者有一些國家已經是一種半民主的狀態

它有選舉

就是可以投票

但是不是有充分的競爭

所以現在雖然是在人類歷史上還是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已經有一些倒退的跡象

Huntington到底怎麼說

為什麼會出現第三波的民主浪潮呢?

它例舉出5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他就說認受性危機

Legitimacy crisis

我們在這個課程裡面之前已經有討論過

認受性這個概念

如果用韋伯的說法

就是在群眾的眼裡看

到底這個政治制度

是否能夠接受

這個是從被統治者怎麼看

所謂的政權

這種角度去定義什麼叫做認受性

Legitimacy的

他說民主已經在當代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

很多的調查當中發現就算在非洲

你問這些民眾

問他們是否支持民主也好

有很多人都是說會支持民主

已經是過半數

當然有一些國家因為資訊的控制

甚至是做民調也不能夠很自由的話

很難會有一些很確切的數據

去說一些國家是否真的視民主為一種他們接受的價值

不過我最記得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

Amartya Sen說

只要你給一個充分的資訊

這些民眾

以及讓他們去進行選擇的話

基本上我們看到

這些國家的民眾也是會支持民主的

成為一個民主的普世價值之後

這些專制政權

還要在當代裡面

要站得穩的話

它一定要想辦法如何支撐自己

它不再說這些人權自由

就是它怎麼做呢?

很多時候是靠政績

Performance

這些政績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的發展

就是說維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就是我的政績

不需要民主的

但是這些國家如果用這些政績來維持政權的話

表現一差的話

它很容易就會受到衝擊

就跟民主政制不一樣

只要大家在價值觀裡面認同了這個政治制度

就算有時候經濟倒退也好

它不代表要去革命的

很多時候也沒有發生過

但是這些國家如果沒有辦法用價值觀來維繫著人民

來支持著它的政權的話

它就要靠表現

可是例如說軍事的失利

例如當年的阿根廷

就是打福克蘭群島

想收回福克蘭群島

結果就敗給英國

整個軍政府就倒台

軍事的失利

經濟的衰退

或者是在石油危機裡面的國家

石油短缺

例如1973-1974年

1978-1979年

這些國家面對著石油短缺等等

就是市民很怨聲載道的時候

也是會打擊到他們的認受性

這是第一個原因

造成了在70年代中到90年代

為什麼有一些國家

特別是專制政權開始出問題

第二個因素很好笑

經濟差它會出問題

經濟好它也會出問題

例如剛剛說過韓國、台灣這些國家

它們是經濟發展的

但是經濟發展是產生出一種民主化的力量

就是現代化理論所說

就是人的生活素質提高之後

教育水平提高

也出現了很多中產階級

醫生、工程師

護士、教授等等

這些人也會產生出很多政治的訴求

這個就是1960年

很多這些工業化的國家

開始走上現代化之後

它產生出這些社會的改變

結果是引發出一連串對民主的訴求

所以你作為專制國家就很慘

經濟做不好

可能是

出現了認受性危機

經濟做得好

大家就開始要求民主

第三個因素

就是一個宗教的因素

我們看看第一波的民主浪潮

很多是基督教的國家

有些人問為什麼基督教的國家最早民主化呢?

一種解釋是從他們神學的觀點去解釋

就是說基督教是

強調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都是罪人

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

所以這種平等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第二件事基督教相對於天主教不同的地方

是很強調個人要跟上帝建立關係

所以它也是產生出一種所謂很個人主義

或者是個人權利的這種觀念

是跟這種宗教思想很契合的

所以他說第一波

是因為這些宗教內涵的原因

造成了基督教的國家更早民主化

但是有另一個解釋

讓很多基督教是很愕然的

它就說不是這樣的

其實因為基督教

特別是好像社會學家韋伯這麼說

基督教的那一套精神

是導致資本主義走出來

因為最早有一本書寫

是因為有一些清教徒

當時駕馭民主的人

他們是通過

他自己很節儉的

但是他很努力工作

很努力做生意

通過生意成功

他覺得這個就是上帝的信息

就是說上帝在祝福他

以及他成為了上帝的選民

將來可以上天國

所以他不是為了現世的享樂

他是想證明自己得到上帝的祝福

拼命工作

做生意

結果在某些國家

例如荷蘭這些國家

引發了資本主義的出現

而資本主義的出現

正如我們研究現代化理論

就出現了很多中產階級

出現了教育水平的提升

市場化的經濟等等

結果引發出一些社會條件可以造就民主的

這裡很有趣的問題是宗教與民主的關係

我今天就點到即止

大家再想下去了

第二波的民主浪潮在二次大戰之後

什麼國家都有

有一些回教的國家

就是伊斯蘭的國家

都獨立起來

例如在非洲

例如在東南亞等等

所以是一個很多元化的國家

不是只有天主教或基督教

但是第三波

基本上是一個天主教國家的民主化浪潮

其實這是很有關係的

跟第二次的梵蒂岡大公會議相關

第二次的大公會議

在天主教裡面做了一些很重要的神學上面的決定

就是他們啟自這個宗教

他不僅是處理一些私人世界的問題

他認為在社會當中

必需要彰顯福音的力量

去尋求公義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決議之後

產生了很多教導

讓教會在社會當中如何看自己的角是不相同

特別在南美洲

有些國家

有些教會以前是一些國教

是一個國家教會

他們會很支持

現有的制度

現有的狀況不要改變

因為它和政權好像一種Double Toleration

互相容忍的關係

就是說

政權說我不干涉你

我容許你繼續傳教

不過你也不要挑戰我

這一種互相容忍的狀態

到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之後就開始改變了

教會從維持現狀

變成了開始

挑戰這些專制的政權

因為他們正在違反一些人權的問題

他們要求更多社會、經濟、政治的改革

這種轉變我們看到在菲律賓、波蘭、

巴西、智利都在出現這種情況

當時的教宗是若望保祿二世

John Paul II

這位 Pope John Paul II

保祿二世

教宗對推動這種思潮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這裡我不詳細討論這個宗教思潮

這個根源

有一些涉及到南美洲教會中很早發展出來的解放神學

如何慢慢影響了主流的教會中開始接納他們的訊息

當時教宗

對著智利的獨栽者

Pinochet (皮諾契特)

他如何表示呢

我不是傳揚民主的福音

我是傳揚聖經的福音

不過,聖經的福音是涉及到各種人類的權利

如果民主是人權的一種

那民主亦應該是教會的訊息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講

因為宗教自由

在宗教傳揚的時候

涉及宗教自由,是人權的問題

但是只有民主才能真正保障這樣的人權

所以教會是不能夠置身度外

不去理會這些國家的專制情況

第四個原因

第四點

就是外部的因素

外部的因素是國家以外

外國的因素如何做成他們的民主化的發展

我們看到例如1960年代的時候

當時 EC (European Community)

後來變成了EU 就是歐盟

當時任何國家要加入 European Community

都有一些基本的政治要求就是你一定是一個民主國家

否則不允許你參與

所以東歐的國家

基本上不能參與

1974年之後,美國也實行人權外交

從福特、卡特開始

就實現人權外交

認為美國有責任去支持

世界其他的國家建立民主制度

另一個很重要的轉變

就是蘇聯,當時蘇共

出現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戈爾巴喬夫

成為當時的總書記

當時我看戈爾巴喬夫的書,覺得是很大的衝擊

我看他的書是1988年

1988~1989年我看他的書

當時他說要進行改革

реформа

Прозрачный

用英文唸

俄羅斯文

透明

我記得看那本書時最後一章他說

他說其實俄羅斯

是屬於歐洲的

屬於歐洲這個大家庭

這是一個很革命性的想法

為什麼呢?

因為作為俄羅斯

它其實從來都處於歐亞之間

你到過聖彼得堡就會知道

完全歐化

但你在莫斯科

你反而覺得很東方的專制味道

因為它橫跨歐亞

於是它屬於哪一邊呢

戈爾巴喬夫當時他寫那本書

他說它是屬於歐洲的

其實他整個思想

可能跟當時的聖彼時大帝

某方面很相似

他覺得其實他是接受歐洲的一些很重要的價值觀

這影響了最終整個蘇聯的解體

他如何容忍之前的加盟國開始獨立起來走上民主之路

以致俄羅斯自己最終也走上民主之路是很有相關的

那麼最後的一個因素就是一個滾雪球效應

Snowballing effect

或者所謂的示範效應

當時最重要的是國際通訊的發達

某個國家之中的民主化事件

會變成一個波浪般影響周邊的國家

我經常用一個字眼就是「蘇東波」

當然不是我們古代的蘇東坡

中國1989年的民主運動沒有成功

但是它輻射去了蘇聯

蘇聯亦影響了東歐

所以叫做「蘇東波」

如一個波浪就是這個意思

當時東歐的整個轉變是很戲劇化的

將來我們再詳細的講

但我引述一段給大家知道如何的戲劇化

In Poland,democratization took ten years

in Hungary ten months

in East Germany ten weeks

in Czechoslovakia ten days

and in Tomania ten hours

嘩 ! 好像很誇張

波蘭要用10年

匈牙利10個月搞定

東德10個禮拜就民主化了

而捷克就用了10天

最戲劇化就是羅馬尼亞了

壽西斯古在前一天還好好的

翌日連同妻子被人抓去槍決了

所以說羅馬尼亞有10小時民主化

這個當然是一些誇張的講法

前面的前奏

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會發生

這個民主化浪潮

下一次我們就詳細的說

它們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用什麼路徑,這些國家走向了民主

好 ! 講到這裡

再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