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小智
游戏小智

(12) 政黨的發展

转自https://www.youtube.com/@kmchan #健民講堂 #民主與社會(字幕转文字版)

各位朋友好

我們繼續說民主與社會這一課

今天是會說一個社會條件

就是說有關政治社會的

這個就涉及到政黨和選舉制度

當然這些社會條件或制度條件

在很多還沒有民主的國家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是你建立了民主選舉制度之後

你也要留意這些部分

因為這些部分有關政黨

選舉制度是會影響到一個民主制度能否鞏固

以及是否能夠深化

香港很特殊的

香港就是說還沒有完全民主化之前

我們已經出現有反對黨

我們也有一些選舉制度

也經過很多的修改

可是這個選舉制度怎麼選都好

它不是真的完全開放給某些政黨有機會執政

所以它這個制度條件

只是能夠說某種程度上面是有具備

還沒有真正民主化

就不可能是完全具備的

近來你甚至是看到一個大倒退

用盡方法去取消一些反對派議員的資格

也準備要修改很多選舉制度

目的也是很清楚

也是想消滅反對派的空間

所以這個制度條件在香港來說

是會越來越差

我們就會有Power Point跟大家講解這個制度條件

已經是第十二講了

如果你是剛開始聽這個課程也沒關係

你可以照樣聽

因為每一次的講課

也是可以獨立聽的

不過你想更加清楚前文後理

你有時間就回去再聽之前的講座

不然的話你現在聽也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今天說的就是民主條件的第三種

就是涉及到一個制度的條件

就是政治社會

Political society

正如我剛剛所說

所謂政治社會主要集中

是說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面

如何通過一些制度安排讓不同的政黨

或者是人士去競逐公權力

無論是政府

或者是議會

所以會涉及到政黨的制度與選舉的制度

我們如果說政黨的時候

先討論一下為什麼會出現

在現代社會裡面這麼多政黨的出現

這個過程是涉及到很多社會的變遷

有三種很重要的發展是讓現代社會會出現這麼多政黨

第一個就是世俗化

所謂世俗化就是說在以前的社會裡面

特別是在西方社會裡面

他們還是一個神學的世界

就是看歷史

看社會發生很多事情都覺得是

上帝在掌握的

所以大家最重要是尋求上帝的旨意

就是為什麼會發生某些事情

以及社會應讓如何走

世俗化就是說這種宗教是慢慢在淡化的過程裡面

人開始會覺得

歷史是不是人自己都要去參與和創造

你要自己掌握歷史的發展

這種思路也可以說是一個世俗化的過程

就不是完全覺得這個世界發生任何事情

都已經是被上帝所命定

人的參與是很重要的

當然有某些宗教的角度覺得

這樣不一定是違反一種宗教的信念

相對於以前中古世紀來說

這種已經是一種世俗化

相信人是要自己掌握命運

創造歷史的話

政黨的出現當然其中一個很大就是這個背景

覺得通過集合人的力量

去推動某些政策

進行某些所謂社會的工程

去推動社會改變

第二件事就是公民社會的發展

就是說在現代社會裡面

特別是城市化

工業化之後

公民社會也隨之而發生

這些公民社會的組織特別是在城市裡面

有很多不同的群體

我們上次也有說過

可能是興趣組織

可能是居民組織

可能是壓力團體等等

大家是會參與在其中

是希望改善社會的生活

參與這些社會團體

在我們過往的研究裡面

發現政治意識也會提高

而且有更加強的意識

是要參與政治的

很自然的轉化就是說參與公民社會的人會投票之外

也可能會去組成政黨

我有跟大家說過

例如好像說

香港民主黨出現的時候

很多的成員是來自不同公民社會的組織

你看到例如說英國的工黨也是跟他們的公會

有很緊密的聯繫

所以這些公民社會的參與和它的發展

也會促進現代社會政黨的出現

第三件事就是通訊與交通的發達

就是說因為你能夠有火車

飛機和電話的出現等等

你才能夠發展出現代的政黨是普及全國的

你可以進行這種溝通和調配

力量等等

也是通過要有好的通訊和交通工具

才能夠做到的

所以現代政黨的出現

就是我們不是在說以前一些很少數人的政黨

以前他們可能不是用政黨這兩個字

是用派系

現代的政黨出現就要通過這個過程

世俗化

公民社會發展

以及通訊與交通的發展

這件事就是現代政黨的出現

也是在處理現代社會面對著的一些危機

第一個危機就是所謂的認受性危機

這個要很詳細討論才可以

其中一位社會學家叫做Max Weber

Weber

他有討論過說一個政府

它可以得到人民的認可

這種就是他所說的認受性

主要是有三種渠道

第一種就是傳統社會裡面

它是通過一種跟隨傳統

就是例如你是皇帝的兒子

你是太子

所以你可以繼承這個權力

如果你按照這個傳統去做的話

在以前的傳統社會裡面

人民也會認受的

就是覺得你有認受性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宰相或大臣

你不可以隨便去做的

沒有認受性的

第二種他認為就是說要有一種魅力的領袖出現

你看到就算我們古代的帝國裡面

例如中國這樣

偶爾也會有革命

會推翻這個皇朝

不一定是太子去接位的

這個時候除非你有一種個人的魅力

讓大家覺得這個才是真命天子

上天已經是變換了祂所指定的代理人

以前大家都知道

中國天子的權力來源

不是來自於人民

是來自於上天

你如何能夠告訴民眾

說上天已經改變心意

目前現任的皇帝

已經是失去了上天的寵幸

現在上天已經變更

要任用別人成為祂的代理

這個你要有相當的個人魅力才能夠做到的

很多革命的領袖也要有這種所謂魅力領袖的氣質

才可以做到

就叫做Charisma

第三種韋伯認為

能夠獲得人的認同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

是要透過一個所謂Legal rationale的做法

就是一種通過法律、理性的一個過程

這種用法律去規定如何產生政府

特別就是說有了民主制度之後

通過一個選舉產生

這個就是最能夠符合現代的所謂合法

以及理性的這種認受性條件

你不一定要是民主

可是至少要有一個清楚的法律規定

可是民主制度

往往就是能夠更符合這種認受性的要求

如果是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認受性的話

你通過政黨

你才能夠推動民眾去投票支持你

這個就是因為民主制度的出現

這種新的認受性基礎出現

所以要發展出政黨

去聯繫民眾

以及鼓勵他們去投票支持某一位候選人

或者是某一個政黨

第二件事就是整合的需要

Integration

現代社會的出現

最大的特性就是分工

就是說以前社會的人

是很相似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家都在農村生活

現代社會的出現

工業化出現之後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Division of labor

分工的出現

大家所做的事情可以很不相似

可以千差萬別

你可能是當醫生

他可能是當工程師

他可能是做運輸的

他是做飲食的

而在行業裡面也有很清楚的不同分工

你可能是當管理的

你可能是做生產的

你可能是當銷售的

你可能是做技術的

這種這麼多的差異性

是傳統社會沒有的

當社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性

我們如何整合在一起

讓這些不同的利益

以及他們背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不會產生很大的衝突

可以整合起來

這個是現代社會需要面對的危機

而政黨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做這件事情

就是說它要嘗試整合很多千差萬別的人的看法

告訴他我也可以代表你的

這個就是在做一個社會整合的一個過程

第三個就是所謂參與的危機

現代社會其中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教育水平的提升

教育水平提升就是說人開始受到啟蒙

他會覺得為什麼是政府說了算

為什麼你不需要問我的意見呢?

我希望是得到尊重

所以除了諮詢之外

他覺得我還需要投票

甚至是要參與進去政府的工作裡面

這種參與的要求

往往就是傳統的非民主體制無法達到的

結果就導致民眾很多憤怒

政黨就是去處理這種所謂參與的危機

就是它給一些渠道讓民眾去參加這些政黨之後

通過這個政黨去影響政府

甚至是成為一個執政黨

這個就是參與危機的處理方法

所以現代的政黨

就是大規模有很多會員的政黨的出現

是有一些社會條件的

世俗化、公民社會的支撐

通訊與交通的發達

另一方面是要回應一些危機

就是認受性危機

整合的危機

以及參與的危機

好了

在這些現代政黨出現之後

很快已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說

這些政黨就算它是說

打出一個招牌說是支持民主的

甚至是做民主參與的

要去選舉的

他們自己本身到底有沒有實行內部的民主呢?

在我們這個課程的第一講我已經有說過這個問題

就是說我們在同一時間裡面可以看到好像

民主的潮流浩浩蕩蕩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

現代社會也發展出很多所謂大型的組織

我們叫做Bureaucracy

一種所謂的科層組織

有些人叫做官僚組織

這些組織的出現

往往是讓人覺得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螺絲釘這樣

要影響一個這麼大的組織

你是無能為力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覺得自己是慢慢失去自主性

沒有什麼機會真正是在影響你身邊的生活

因為在他們的生活裡面

各個層次都被這些大的組織包圍住

政黨就是其中這一種大的組織

你甚至可以說是科層組織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什麼可能

人在這些政黨裡面真的影響到政黨的走向呢?

其中一個

這位Robert Michels

Robert Michels就是在20世紀初

他就做了一個研究

研究德國威瑪時期的一個政黨

就是社會民主黨

在1911年發表了這本書

叫做《Political Parties》

就是政黨

他研究這個對象

當時在德國已經是最崇尚民主的政黨

這個政黨基本上可以好像香港的社民連

它有一些左翼的思想

它認為要走向社會主義

不過它不是要走向一些共產主義

或者是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

它覺得要通過民主

而不是通過革命

去實現社會主義的

這個德國的社會民主黨

就是一個這樣的政黨

相比於當時其他政黨來說

它是更強調民主的

可是Robert Michels進去研究之後

對不起讀音是Robert Michels

進去研究之後他發現

這些這麼大的政黨就算它如何說民主都好

裡面也是大哥文化的

仍然還是由少數人說了算

一般的黨員想要影響這個政黨的政綱

或者是一些重大決策也很困難

他就發展出一套理論叫做"Iron Law of Oligarchy"

「寡頭壟斷定律」

甚至是鐵的定律

他說

只要你一提到組織

會說的大型組織

你一定是在說寡頭壟斷

就是少數人的壟斷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的研究裡面發現這些領袖因為在這麼大型的組織裡面

他有一些優勢是普通會員沒有的

第一

他們會掌握更多的知識

或者是資訊

例如他可能會跟其他政黨

其他社會群體

甚至是跟政府開會

開完會之後訊息就在他手上

他比一般的會員知道更多的事情

這個情況之下

他就更容易去操控資訊

到底我發放多少出來

特別有第二點就是因為他們控制了很多通訊的工具

例如黨裡面的報章

雜誌等等這些

這些領導人也是有辦法控制到底我要發放什麼消息出來

他們的知識已經比一般人多

也有更多的資訊

還控制了通訊的工具

再加上他有更高的政治技巧

所以成為一些政黨的領袖

他可能是發表演說特別厲害的

寫文章特別尖銳的

在這個情況之下

一般的會員

一比較之下

就是相差很遠

很容易被他們所控制

你看到旁邊的圖片就是SPD

SPD就是當時的社會民主黨

這邊是一群領導人

可是這一套悲觀的論調

其後在美國有三位作者

其中一個是美國的民主之父Martin Lipset

我已經有跟大家介紹過

他們做了一個研究就反駁

Robert Michels的這本書

他認為真的是鐵的定律

他們研究了一個工會

這個工會是International Typographers Union

就是一個所謂國際印刷的工會

這個工會他研究之後

就寫了一本書叫做"Union Democracy"

《工會民主》這本書

這本書出來就是說

不是啊

他的研究裡面這個工會

即使是很龐大的組織

它仍然是能夠實踐民主的

為什麼能夠做得到呢?

為什麼它不會掉進一個所謂寡頭壟斷鐵一般的定律呢?

他就發現有幾個條件

第一

就是說這些人對這個行業是相當有忠誠

有投入感

很認同他自己這個行業

以這個行業為榮

結果他就對這個行業很關注

這種忠誠

這種認同感

是轉化成為一種參與感

讓它更加能夠實踐民主

因為一般的人

都是有這種認同感是很重要

第二件事

這個組織不是只有總部說了算

它因為很大

所以在不同的地方有分會

這些分會它也給不少權力

給下面的分會去做一些決定

有些時候甚至是鼓勵這些分會用一些新的做事方式

去挑戰這些舊有的做事方式

這種文化是讓他們

一般的會員有更大的膽量

嘗試去挑戰工會領袖的權威

第三件事就是說這些成員

這個工會的成員

自己都是一些做印刷的工作

可能是一個印刷商

他們自己本身的收入不錯

社會地位也不差

地位不差

這個時候有什麼特別呢?

就是沒有太戀棧

要成為工會領袖這件事情

就是說如果你是來自一些比較差的行業

收入也比較差

你能夠當工會領袖是很厲害的

以及也有津貼

你很容易戀棧權力

不會放權

可是如果你本身的專業有相當的收入與社會地位的話

我就不一定常常要以工會領袖這個身分

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我也一樣會覺得很自在

你想想例如好像香港

有什麼工會

是常常都在換領袖的

換到你頭都昏

你有時候也說不出是誰

你想一下

這個工會你一想到之後就會覺得很符合剛剛所說的

其中一個就是大律師工會

就是說大律師自己本身的行業

這個職業是有高的社會地位

收入也高

他當大律師工會主席

或者是執委的時候

這段日子他反而是賺更少錢

因為他要犧牲很多時間

他不當這些大律師工會的執委或領袖之後

他當一位大律師

甚至是爬升到資深大律師

他在社會上一樣有相當的地位

這個也造就了他們是更加願意去放手

讓新人上台的

而有些工會我看到幾十年

某一些公務員工會

幾十年來都是某些人在當工會的主席

是很可怕的

這個就正是他所說

因為他可能一下來的話

只是一個普普通通

很低層的一個工人或公務員的話

他可能喪失了一些社會地位

第四件事就是說他們有相當的政治技巧

可以參與在工會裡面

很多事務的討論

因為這些做印刷工作的人

他接觸很多不同行業的人

有些人來幫你印東西

可能是印一間學校的年刊

有一些可能是印上市公司的年報

有一些可能是某一個政治團體的一個報告等等

你可能要跟他討論如何印等等

所以是有很多這些討論的

這些人

就是這些會員

他有比較多的政治技巧

有比較多政治技巧就比較容易在組織裡面

跟這些領袖去爭議

或者是寫文章去爭辯等等

所以這幾件事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這麼說就是一般來說

大的組織容易有獨裁的傾向

可是如果這些領袖是更加有意識

知道要提高所謂的民主參與的話

他要做幾件事情

如何去培育會員去組織歸屬感

讓更多權力下放

還故意去培育這些人有一些政治技巧

說話與寫文章的技巧

是跟你去爭論

這樣的話就更加有內部的民主

我們再放大一點整個社會也是這樣

如果整個社會的人對社會有歸屬感

以及社會裡面有很多不同的組織

讓他們去參與有自主性

以及他們的生活是比較好一點

也有政治技巧的話

社會的政治參與民主水平就更高

所以這個研究我覺得很有趣

你可以一直放大到不只是一個群體

甚至是整個社會

好了

不過也不要太樂觀

最近有一部電影大家可以看

Netflix裡面有

《愛爾蘭人》

這部電影是在說美國的一些工會裡面

內部腐化的那種情況

長時間都已經知道

美國很多工會的所謂領袖

好像生意人這樣

也有很多黑社會

在裡面滲入其中

所以Lipset所研究的這個工會

這種民主參與

你不要隨便去推論到其他的美國工會也是這樣

你看看《愛爾蘭人》這部電影你就知道

可以是非常腐朽的

完全是一種所謂寡頭壟斷的定律

是很正確的

在這個討論之後

有一個爭議

就是當你還沒有民主化之前

到底一個組織

例如可能是一個反對黨

或者是壓力團體

到底要不要實行一種所謂內部的民主呢?

問題就是說如果你是要去達成這個目的

例如去爭取改善一些

社會的政策

甚至是爭取民主

以往的經驗好像就是說

你內部不需要這麼民主

你要有一個更加統一的指揮

因為你面對這個專制的政府

是好像一隊軍隊這樣

你跟別人打仗的時候

你怎麼還會慢慢的去討論

或者是把事情全部透明化

讓人知道你有十步等等這些

是不可以的

一定是要有更加嚴謹的紀律

這個就是當年司徒華

他們的想法

就是說我們現在作為一個民主運動

內部一定要有很嚴謹的紀律

你看到右邊的圖片

上面的是80年代中的一個高山集會

第一次爭取香港要有普選

當然是爭取八八直選的

你看到在台上

有一個主席台

有10-20人全部坐在上面

20幾人坐在上面

這個你看看有一點像大陸的人大開會

上面是有一個主席台的

下面也很整齊的聽他們演講

之後就鼓掌和舉手等等這些

這種作風就是當年

你看到下面的司徒華、李柱銘

特別就是司徒華

很強調是要有很嚴謹的控制

不可以隨便的走上去發言

每個人發言的稿甚至是可能經過一些審查

希望是很有紀律

很有規律才能夠去對抗一個專制的政權

可是如果這麼做的話

裡面就變成好像沒有內部民主

後來就有很多人去挑戰司徒華

我最記得是新生代回歸之後

有些人就說我來參與民主運動的時候

我記得是陳景輝

參與民主運動就是希望少一個司徒華

就是因為你不可以再用這種舊有的方式

舊有的方式可能就是你這一小部分人

好像一個軍隊這樣

可是你無法捲入很多大眾

所以當前的社會運動就會覺得盡可能沒有大台

才能夠激發出人的參與感

自主性

就不是好像一個大型組織裡面

每個人覺得自己好像一顆螺絲這樣

到底那一種才正確呢?

我們不在這裡化解

我就把這個問題擺出來

到底我們要追尋一種內部的民主

以至有一種民主運作的方式

去感染更多的人呢?

還是我們不要想這些

眼前最重要是對抗專制的政府之後

將來才去說民主呢?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想想

我們今天還有一點時間

我就會跟大家說一說

這個政黨的制度裡面

有不同類型的制度

我們至少分成兩種

一個就是兩黨制

一個就是多黨制

我今天先跟大家說一點有關兩黨制的問題

的好處

問題可能今天說不完

我稍候看看時間如何

首先我們說兩黨制和多黨制

如果你還記得我以前有說過

如果我們走一種Majoritarian model

或者是所謂的Westminster model

多數決的模式

或者是西敏寺的模式

如果我們採取這種模式

我們通常都會用兩黨制

在這種社會裡面它覺得主要的分歧是一種階級的分歧

所以政黨只要提出不同的社會經濟政策

有一些是強調更多平等

再分配等等

這些所謂比較左翼的

比較右翼的最重要是自由

要市場

要自由

財產要自由

你不要干預我們這麼多

所以他們就會說低稅

來刺激這種投資

不會強調太多的再分配

它強調是如何能夠刺激經濟增長這些

這個就是比較右翼的

這個左右翼很多時候是走多數決模式

或者是西敏寺模式的這些社會

例如英、美這些社會裡面

他們覺得兩黨就夠了

如果是走共識型民主的

Consensual model的

我們在說的就是在歐洲絕大部分的國家

他們發現社會裡面不是只有階級的矛盾

它還有很多宗教、文化、社會的分歧

所以他們會發現兩個黨是不行的

需要有比較多政黨才能夠代表不同的利益

所以多黨制

往往就是在共識型民主裡面去實行的

我們現在先說兩黨制

兩黨制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兩黨制被視為有很多不同的好處

我今天只說第一點的好處

就是有關所謂溫和中間傾向

Moderate and Centralizing trend

就是它會慢慢的把政治意見推向社會的中間

比較溫和的

還有比較走向中間

就是比較溫和的

這個說法其中有一位理論家

叫做Anthony Downs

他有一套理論叫做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是一本書

就是一個民主的經濟理論

他說一個很有趣的比喻

他說大家要想一想

如果在路上

這條路上是所有的房屋很平均的分布

他說如果在這條路上你要開一間雜貨店

你會放在什麼位置呢?

你是會放在偏左一點

偏右一點還是放在中間的位置呢?

大家想一想

你當每一個人

都是很平均的

每個房子的人數很平均

大家買東西的需求也很接近

你開一間雜貨店會放在什麼位置呢?

放在中間

可是兩邊是在左邊還是右邊呢?

我們假設有人放在左邊

就是這間雜貨店

你看到下面的藍色線就是這條路

這條路是很長的

有些人就放在左邊這裡

放在這裡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另一個挑戰就是不會放在這邊

我放在中間

做生意到底是你有好處還是我有好處呢?

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這個情況

如果你放在左邊的話

住在你左邊的人

一定是會來你這家店買東西

他不會去右邊這麼遠的店

為什麼要多走一段路呢?

我假設兩間雜貨店賣的東西很類似

你就包了這邊的生意

好了

右邊這家店

會光顧你的人就是你右邊所有的住戶

這條線長很多

因為你放在中間

所以你比起它來說是長很多

你包了右邊這些客人

這些人不會去左邊的

為什麼要走這麼遠呢?

賣的東西這麼類似

所以你已經比它更有好處

你已經是比它多做生意

你跟它中間的這個位置

就是大家分開一半的生意

一半是給你的

一半是給我

看起來

在中間是最好的

開在中間是最好的

所以第一個是做錯了決定

所以第一個應該是移到中間

這兩家店都在中間

不過這兩家店有些時候

就是想跟你有一點區別

我也不想大家走過來的話

既然隔壁也有另一間

可能會光顧你的

大家可能離遠一點

就是說大家在中間的位置

你是中間偏左一點

我就是中間偏右一點

這樣就最好了

我們就有最多自己的客源了

看看我們如何去搶中間的位置

這些住戶

如果你把這個開雜貨店放過來看下面的圖

它就是說兩黨制裡面

政黨擺位的問題

下面這個圖

最下面的線你看到左-Left

和右-Right

就是說人民的政治傾向

如果選民的政治傾向可以放在這條線上面

有一些傾左和有一些傾右的話

兩黨制一定會把位置放在A點和B點

因為他們這麼做的話

A就會取得左邊的選民

B就會取得右邊的選民

他們也不會全部在中間

否則大家左右不分

還會發生一個什麼問題呢?

就是等於雜貨店這樣

如果這間右邊的雜貨店

為了貪心

推到左邊

打算全部吃掉右邊的客人

會如何呢?

你會引起有一些人有興趣在你右邊再開一家店

就是說如果兩個政黨

它有時候靠得太中間

靠到兩個政黨的政策

面目模糊到無法區分的話

隨時在你的最左邊和最右邊

會有一些對你不滿的政黨

小的政黨會出來搶你的極左和極右的選民的票

所以你也要防止他們出現的話

你就會分開一點

所以這個考量就是

我如何不會讓對面把我吃掉

所以我要站在比較中間一點

可是我也不會全部偏到最左或最右

因為我會被對面把我吃掉

我偏到這邊

你會湧過來

可是如果我貼在中間

我的兩邊又可能會出現一個小的政黨

所以中間偏左和中間偏右是順理成章

在兩黨制會出現的結果

是非常理性的

就好像雜貨店要搶客一樣

他說這些政黨

當你面對著一個市場

這個市場就是一個政治市場

這個政治市場裡面有很多選民

我如何取得這些選民的票呢?

就是這兩黨制裡面一定要想的邏輯

如果選民的分布好像你看到的實線這樣

中間溫和的人是最多的

偏激一點的

很左和很右的比較少的話

這兩個所謂中間偏左和偏右的A、B位置

差不多是很自然一定是形成這樣的

如果選民是比較兩極分化的

就是好像虛線這樣

有一個山和兩個山

這個A、B就會向兩邊移動

它盡量是能夠佔到高峰的位置

所以也要看看選民的情緒是如何

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社會

不是說很多矛盾的社會

是會好像這個實線這樣

中間是拱形的

這兩黨就會靠得非常近

這個就是英、美很多年的情況

所以他們贏不贏

就是決定中間這些少數

中間這些人到底擺向左邊還是右邊

這個所謂的Swing voter

搖擺的選民

這些人可能是很沒有政治意識的

每天在家裡網上購物

又或者是非常強的政治意識

到一個地步兩邊都不認同的

可是也是少數

他們如何擺動呢?

就很決定哪一個黨勝出

所以他們在選舉的工程裡面

大家都看著中間這些人

如何去討好他們呢?

取得他們的選票呢?

就成為兩黨制很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所以它就有中間趨同

走向中間溫和化的趨勢

這個就是兩黨制很大的特色

我下個星期就會繼續說

兩黨制還有什麼特色

還有兩黨制會出現什麼問題

我們下個星期再見

拜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