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À sonner comme un disque rayé

(编辑过)
廢文升級~ L'homme qui sait réféchir est celui qui a la force illimitée

週一送大家一首歌〈Voyage En Italie〉(在義大利旅行)

一篇碎碎念的廢文,千萬不要變成熱門或是要當成論文檢視。🙏 🙏

本來想來寫口述文化與文字的轉變,希臘人毫無排斥的情況下接受了腓尼基字母,那是文明的必要,但這在歷史上是一個特例,通常經歷外來文化都會有流血衝突,承接我三月寫的〈文明的野蠻〉,後來我又開始想寫廢文。

要真心支持創作有價,我認真寫的文章是付費才能閱讀的,曾有發表過類似的主張,問題不是一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多高明而是其中的知識背景,畢竟我的知識是有價的吧?但既然在這邊免費播放,想當然耳這也就是一篇不值一談的文。

前面這段敘述是我難得比較傲慢的言論,平常盡量收起很容易被人誤會的因素,記得我在國小時就被老師特別提醒「你是個很幸運的孩子,無法理解別人的痛苦」,這句話有點莫名其妙的,忘了前因後果但之後就一直掩飾自己的「幸運」,指的就是還沒破裂前的家庭跟小時候會被長輩誇獎、平輩羨慕的各種(我根本不重視的)條件。

一個人很可能會有不自覺得傲慢或是 @豈几文 說的傲嬌,真的太難了⋯⋯又想到二十出頭時我的薪水已算不錯,無意中被揭露高於一個大我十歲、相同職位的文學碩士,對方也不考慮彼此的工作績效,逕自批評我「是因為有種氣勢才能領高薪」,畢竟我的專業是公共關係,自知這種事情絕不能反駁——就有點像別人說你是神經病,不論怎麼做都像是神經病——也只能壓抑自己,我不是一開始就很理直氣壯地活。

要攻擊指責別人的人格是比經營自己容易許多的事,網路上有不少人這麼做(題外話,邏輯是有一定客觀評價的,是文字能力最基礎的條件,這無需爭執)。在巴爾札克的小說中就有寫到評論家不費吹灰之力,連文本都不用閱讀或觀賞,憑著感覺亂批評創作者,這些評論很直接地影響到作品的銷量,大報社的記者就像是現在擁有高流量的意見領袖,他們確實掌握話語權的。

可是身為一個喜愛文字的人,評論家們如此詆毀別人的著作難道不會心虛嗎?或者是像波特萊爾說藝術作品構成要件為一個靈魂和肉體,即是永恆的藝術美感和現代化的美感,至少要以此來判斷優劣吧!?文學也可以有他的虛構創意,不以現實的邏輯來討論。

說到巴爾札克,在摘要引用了他說的「L'homme qui sait réféchir est celui qui a la force illimitée」(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的是力量無邊的),以前還活在自己同溫層以為有閱讀的人都會思考,而當你經過思考時很多事情是說不出口的,例如有的基督徒批評同性戀是強加自己基督徒的身分在別人身上,在評價任何一件事情時,請不要忽略時空背景下的產物,也不要拿已有開化、啟迪的思想來「溯及既往」。

在我的觀念裡,一個人做理所當然的事情是不用說給別人聽的,比如說捐錢、支持正版這類的事情,家裡的藏書有一櫃櫃的正版的經典文學還有部分繼承而來的「志文書庫」,都是從書店買回來的,那些藏量高於下載資源的幾百倍之多,有的是大學時在政大書局快倒閉前去收刮的哲學書,用了接近三折的價錢買到,也有的是我在巴黎的舊書攤挖來的——波特萊爾、巴爾札克、伏爾泰⋯⋯等等,如此低價真的覺得自己有愧於創作者啊!何況還是那些我從小就崇拜的作者,但若是我和其他人不去政大書局把它們帶回來,最終它們可能會被當作廢紙回收。

一如既往的概念,很難在此理直氣壯的說當下究竟是去即將倒閉的書店撿便宜好還是要堅持用原價買書?(我讀大學時還是堅持不在網路買書的)時間有限大都閱讀經典,早已不讀那些和我觀念相差甚遠的文章,讀了就會想找毛病或因為價值觀的問題,通常我的耐心也讀不完,更無法接受拼湊概念的⋯⋯我不能稱之為文章的東西,以為相同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對他們而言應該也不會想讀我寫的東西,我相信非讀者也讀不完

抱歉,這張破唱片唱的有點久*,寫一個法文標題想說不會有太多人點開,但若您讀到這裡會發現自己讀了一篇廢文,仔細想想,我的寫作方式一直是如此的,不會以說教式或制高點的角度發文,也沒在呼籲任何價值觀,文中思考的最多是個人的反省但也沒要別人唱和,如此情況下無須當成一篇正經文來批。

*註:標題翻譯為「聽起來像破唱片」,意指碎碎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