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
土摩托

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二十七)

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二十七),我终于下决心回国,并立刻进了华纳唱片公司,可惜没干几天就再次转行做了记者,这个系列也就因此而结束了。

二十七

2004年我又回了趟国,见到了饭局通知上的那些ID背后的真人。这帮人做了件疯狂的小事,把我那本美国民歌史书附带的歌曲MP3刻成CD,再加上自制的塑料壳和封面,做成了一张盗版碟。当然这不是用来卖的,只是朋友间相互赠送用的,大家对这样一件毫无“价值”的事情居然做得这么用心,这么乐此不疲,由此可见当时饭局通知的氛围有多么好。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陪一位美国纪录片导演去树村拍那帮摇滚乐手,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中国的那帮地下音乐人。说实话感觉并不好,他们看上去都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教养,就知道在那里死磕,还美其名曰“摇滚精神”。那次见闻让我开始怀疑所谓的“音乐理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值不值得为之奋斗。

那趟回国让我遇到了一件悲伤的事情。我混北大新青年BBS时期认识了一位复旦校友,他名叫马骅,是个诗人,性格善良谦逊,2002年时我俩见过几面,互有好感。2004年时他在云南明永村支教,或者更准确地说,他在那里过着自己喜欢的隐居生活。我回国后立刻想去云南找他玩,可他说学校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过几天等学校放假后再去。没想到我这一耽搁就是永别,他在那几天里出了车祸,至今下落不明。

得知此事后我立即赶到明永村,只看到一个空空的宿舍,桌上的电脑里还有我的那本书的Word版,以及他写的几段读后感。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意识到世事无常,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离开这个世界,永远不再回来。

第二年我下决心回国,奔向饭局通知的怀抱。其实我回国前并没有找好工作,只是因为我很想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但美国音乐行业的门槛太高了,我水平不够,不可能混的进去,只能回国碰运气。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回国后的第二天正赶上格莱美颁奖,我去网易担任直播嘉宾,同去的还有乐评人平客和一个叫黄烽的家伙。此人个头不高,长着一个鹰钩鼻子,两眼经常贼兮兮地盯着你,看的你发毛。

直播结束后我们仨闲聊,黄烽得知我的情况后就说,要不你明天来华纳上班吧。原来他是华纳唱片公司的市场总监,而这个华纳中国当时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却仍然签着一批中国最好的音乐人,包括老狼、那英、孙楠、汪峰、叶蓓、朴树、金海心和达达乐队等。于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第二天就跑去上班,负责把海外华纳签约艺人的唱片引进中国,包括Linkin Park和Michael Buble等。

黄烽是我的直接上司,此人外号Beaker,是个老摇滚迷,曾经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名叫“幸福花园”的酒吧。但他和其他摇滚迷不一样,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生意人。当年的我对这一点不以为然,不过他有一点让我非常佩服,那就是敬业精神。他是个工作狂,做起事来一丝不苟,眼里不揉沙子,这样的人想不发财都难。当时华纳市场部主推周迅,黄烽负责宣传,做的非常漂亮,他也很快就借此机会离开了不赚钱的华纳唱片,担任了周迅的经纪人。

从历史上看,2004年是全球音乐产业的一个分水岭,因为那年出了个盗版软件Nepster,可以在全球用户的电脑中搜索任何自己感兴趣的MP3文件。在此之前虽然也有盗版,但都是有固定服务器的,寿命都不长。盗版CD肯定也很泛滥,但毕竟还是要花钱买的,而且质量不敢保证,所以正版还是有一定市场的。Nepster出来后,就连盗版CD都做不下去了,正版更是一落千丈。我们费了半天劲引进的正版唱片卖出5000张就可以开庆功宴了,对华纳这样的公司而言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眼看着进口唱片做不下去了,我便分出一部分精力在国产唱片上,参与了周迅和老狼的新唱片的宣传发行工作。公司对老狼寄予了很高的希望,那张唱片一拖再拖,两年之后才得以出版,取名叫做《北京的冬天》。

有一天,华纳的大老板黄小茂把我叫去,让我负责制作达达乐队的新唱片,还给了我他们录的一张小样,里面有7首歌。我回家一听,只有一首半可以用,其余的都很难听。第二天我去彭坦家找他,发现他住在北京的一个高档小区里,整天打游戏,小日子过的不错。我当时对于他的生活状况很是惊讶了一下,觉得一个没那么有名的小乐队主唱居然已经有房有车了,说明中国摇滚乐发展得还行,没想到后来得知他的房子车子都是他父亲买的,乐队其余3人的日子都过得非常窘迫,只能靠兼职别的工作才能吃饱饭。

我跟彭坦说了我的想法,让他再努力写几首新歌,否则这专辑没法做。他当时不置可否,没想到第二天黄小茂告诉我,彭坦决定解散达达乐队!原来彭坦一直想单飞,乐队已经名存实亡。我这么一说,正好给了他一个由头。

就这样,我的制作人生涯也宣告结束了。几天之后,我的音乐人生涯也宣告结束。我从华纳辞职,正式加入了《三联生活周刊》,成了一名记者。半年之后,我把那次阿根廷之旅写的游记改了改发给主编朱伟,他老人家立刻打电话来说,你以后就照着这个路子写游记吧,我们给你出钱。

就因为这一句话,我后来的10年几乎活在了路上。

写到这里,这篇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也就宣告结束了。在这十多年里,我仍然喜欢音乐,平时也经常听音乐,但我已不再把音乐视为一种职业了,因为今天的音乐已经不再能代表这个时代了,因此也就不再有研究的意义了。我当初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研究美国民歌和嘻哈乐,是因为这两种音乐都是当时最新颖的东西,代表了当时人类创造力的顶峰。事后证明这两种音乐形式都改写了各自的时代,并改变了音乐潮流的走向,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美学价值都非常高。可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景气,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的变迁,音乐不再具有过去的价值和功能了,当今最有创造力的那群人也都不在这个产业中了,没有必要再在这上面死磕。

不光是音乐,很多曾经流行过的东西都会有衰落和消亡的那一天,比如音乐和诗歌,中医和武术……这一点毫不奇怪,因为人类社会一直是不断进步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有趣、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还在谈论那些古老的东西,其实只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不是所谓的“坚持”,这样的坚持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是虚妄的,因为你坚持的只是你自己的那点惯性罢了。

每当我看到那么多曾经心高气傲的文艺青年,逐渐被这个时代抛弃,却不思进取,只想着吃老本,依靠自己当年攒下的一点点名气贩卖文艺周边产品维持生计,心里总有一种悲哀的感觉。虽然他们很可能还死不承认,但他们的心已经老了,变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

如果你还自认为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进取精神的人,那就走出书斋,去大千世界看一看吧。这是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充满了活力,有太多值得我们花力气去学习去研究的东西了。各位还在“坚持”的人,勇敢地上路吧。

【题图为当年朋友们做的那张美国民歌盗版CD】

(正文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