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KCC
AlexKCC

crypto, outdoor, nature, books.

《人命如何定價》讀後感

「不受重視的生命,獲得的保護較少。」- 霍華德·史蒂文

第一章就係「要錢、還是要命?」
有冇諗過你為咗拯救陌生人、朋友、愛人或者自己細路願意俾幾多錢?或者,救你自己呢?
一條好似簡單嘅問題「一條人命有多少價值?」當要做到「公平」,其實好複雜。

「點解要用錢諗?生命係無價㗎!」講就好易,做就難,因為資源就係得咁多。保險、民事刑事賠償、醫療支出、食物/環境法規、生育成本等等全部都係要計錢,我哋賦予生命嘅價錢主要係睇個人嘅優先考慮而定,而呢啲所謂公平嘅標誌受到經濟、倫理、宗教、人權、法律或更多背景嘅影響。「社會的價值觀反映在定價方法上,也反映在價格上。」

本書用廣泛嘅例子嚟說明幾個重點:
「1-人命通常都是有價碼的
2-這些會碼對我們的生活有重大的影響
3-這些價碼往往不透明,也不公平
4-這種不公平非常重要,因為價值遭到低估的生命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因此面臨更大的風險」

佢絕對唔係一本哲學書所以唔會探討太多最後唔標「價格/碼」(price tag)嘅「價值」(value)討論。本書嘅目的就係要講明我哋為人命賦予嘅「數字價格」喺點嚟,由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監管機構、統計學家常用嘅方法或觀點去探究呢啲方法嘅關鍵假設與局限性。探索生命價值前作者就劃定個範圍由「生死」開始,睇吓個人採取嘅行動及社會對不同生命嘅相對價值做出嘅決定;之後就係「健康」嘅價值,因為個人夠健康先有「生活品質」;再嚟就係「時間」,個人點決定運用時間—佢嘅生命。

第一個例子就係美國政府對九一一罹難者家屬嘅賠償,當時嘅賠償基金特別負責人Kenneth R. Feinberg曾經係聯邦檢察官,畀當時嘅司法部長指派負責確定價碼。佢設計出嚟嘅公式結合非經濟價值每人25萬、眷屬價值每人10萬,加埋經濟價值 — 取決於罹難者的預期終身收入,所以差異好大,不過為咗唔好畀太巨額嘅賠償,年收入上限設為廿三萬一千美元。最後減返走保險嘅賠償,得出每人由二十五萬至最高七百多萬美元不等,即係話有啲人嘅命價值係其它人嘅三十幾倍。當然有人抗議公式唔公平,高收入嘅覺得年收入個上限都可能未夠佢飲支酒、全職照顧家庭嘅罹難者又冇計到佢對社會嘅付出等等,咁啱計劃完成後女性嘅平均賠償金額僅為男性嘅63%。

再者,有聲音認為提供任何賠償都係唔公平,911唔係第一單亦唔係最後一單(提外話烏克蘭啲樓中導彈都唔會咁冧),之前又冇賠連之後都冇賠,例如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乜都冇呀。點解係911中心先賠?周邊地區呢?明明「因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咁點解唔或一價碼?
之後作者就不停介紹唔同機構(主要喺美國)計算人命值幾錢嘅方法:

1995年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根據生活喺低中高收入嘅國家人命富裕三種不同價值,高收入國家嘅人命價值是貧窮國嘅十五倍。當然畀人屌到開花,到2001年當佢計算減少溫室氣體嘅成本與效益時,全人類一條命就一百萬美金。
好似好多?美國環保署EPA喺做成本效益分析時曾經試過未滿七十歲嘅人值三百七十萬美元、滿七十歲嘅人值二百三十萬美元,當然又係屌到改,2010年變返九百一十萬一條,同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BA就計七百九十萬美元。
點解要推咁嘅嘢呢?因為美國至1930年代開始已經用成本效益分析作為美國監管工具嘅一部份,用來計算同埋比較政策、專案或政策的成本與效益,為咗有數計就唯有計埋人命。

當然估計就係「估」計,所以唔希望政府法規生效嘅人就會高估監管嘅成本低估監管嘅效益誇大監管可能造成嘅經濟困難;反向就係支持監管嘅人就會低估監管嘅成本高估監管嘅效益。而個效益幾時出現亦都係好重要,因為計長時間嘅成本效益必須計埋折現。

折現呢個概念就係越遲先至獲得嘅效益佢嘅現值就越低,書中咁講:「只要災難發生在夠遙遠的未來,社會就不值得在今天花點錢去避免未來可能破壞經濟的環境災難」因為一百年後嘅人同錢對我哋嚟講都已經係折現到唔值得去計。

所以有數得計係咪完美?其一經典案例就係福特好耐以前為咗節省成本,計完數之後發覺賠錢再加罰款都仲係平過修復設計缺陷,決定由消費者出意外或者燒死,出事就賠錢因為都係平過改車,好彩之後有人尋釁滋事爆佢一鑊大,懲罰性賠償咗好多。以為之後就好美好?傻啦,lobbying年年收咁多錢。
書中之後有好多唔同面向去睇吓社會點喺我哋背後定價:(IG篇幅所限,Matters先出得哂,IG直落讀後感)

統計:
「統計生命價值是衡量人們需要得到多少錢,才願意接受死亡風險的增加;或願意支付多少錢以減少死亡的風險。」
「薪酬法」風險較大嘅工作獲得嘅額外收入。

審判:

「民事審判純粹是為了錢,就是那麼簡單」「民事審判關注的是成本—包括實際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導致民事裁決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受害者死亡反而幫家庭節省金錢時,就不判予損害賠償金。」根本上可以將幸存者獲得賠償金想成侵權法咁—經濟損害賠償、非經濟損害賠償、懲罰性損害賠償

冤獄:真係賠償時間,可惜,其實賠唔到,仲要有啲洲賠勁少。

薪酬:將你嘅生命貼上價碼嘅日常。點解所謂辛苦工揾咁少?明明話自由市場出價係按供求,企業揾唔到人即係出手低啦,冇其他原因。但你等錢開飯定公司等你開門多啲?

保險:人壽消費者投保的金額與其他的價碼截然不同。這種生命估值是一種自我評估,由客戶自己決定,主要係「代替收入需求」與「幸存者需求計算」。

另外喺美國某啲洲立法規管左唔可以用種族、宗教或國籍來提高保費,所以數據上風險夠高嘅群體與風險較低嘅群體定價需要相同時,風險較低嘅群組其實係補貼緊風險較高嘅群體。

醫療:

喺美國約一半的破產同醫療有關,「鼓吹自由市場的人通常認為,醫療受到的監管與政府控制越小,效益越大。這種思維犯了一個錯誤,它忽視了健康的一個重要特徵:需求乏彈性。」;

如果國家堅持為嗰啲昂貴嘅罕見疾病埋單,咁樣點樣解釋佢唔為其它病人嘅治療費埋單呢?救一人嘅錢點解只係拎去救一人,明明嗰筆錢可以救一百人。

健康嘅成本效用指標(cost-utility metrics)
唔會用嚟分救邊個,但係佢假設每挽救每一年嘅成本進行檢視嘅時候後生嘅命做相對上有價值,因為救返佢比起一個老到就死嘅老人有更長嘅預期壽命
同埋人其實唔係剩係得死同生兩個極端,喺中間就睇吓你有幾健康,「品質調整生命年」(QALY)工具好多最常用嘅係「歐洲行為健康量表」有五個維度:行動能力、疼痛或不適、自我照顧、焦慮或沮喪、日常生活的能力例如工作、學習、家務、休閒)

生育:
究竟生唔生生咗養唔養同埋墮胎又係另一大堆嘅計算。
人工流產係喺孕婦同埋胎兒之間拿捏權利嘅平衡
「廣義地說,母親墮胎權的提高,對應的是拖移的權利相對降低。」

人類心理:
「確認偏誤」(identification bias)
大家通常比較關心某一日或某一組人身上嘅風險而不是分散在一大群人身上嘅風險。
「就像德蘭修女所說的:「面對大眾,我不會行動;但看到一個人,我就會行動。」
人類嘅認知錯誤喺炒股到都可以略見一二,唔識又冇經驗嘅人會識止賺多定止蝕多?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假設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肯定有50人死、一種就係冇人死嘅機率係50%,100人死亡嘅機率係50%,揀第二種情況嘅人會多啲;但係改變問法,由死亡人數轉咗做能拯救嘅人數就會更多人選擇肯定救到50人嘅方案。

虛偽:
戰爭罪行危害人類罪和平罪等等但係其實都好虛偽嘅,二戰1945年東京光澤行動嘅指揮官空軍上將Curtis LeMay「我想,如果我輸了這一戰,我也會被當成戰犯審判。幸好,我們贏了。」

睇依本書嘅時候會好自然諗起《數據之巔》同埋《錢買不到的東西》,前者畀到一個闊啲嘅數字概念我而後者就係完全嘅哲學思考,依本書就正如佢開宗明義講嘅,用人話講解喺咩情況人命可以點計同種方法有咩特性,對於想開開眼界睇吓美國人值幾錢同點樣畀人計嘅你就啱睇,至於覺得人命係絕對絕對計唔到嘅道德天使或者覺得人命唔值錢唔值得去計嘅中国人嚟講睇完都係傷心就無謂。

中文書名: 人命如何定價
ISBN: 978-626-315-007-2
英文書名: Ultimate Price - The Value We Place On Life
作者: Howard Steven Friedman
翻譯: 洪慧芳
出版社:臉譜出版
#錢買不到的東西 #價錢 #價值 #保險 #讀後感 #圖文並茂 #書 #閲讀報告 #books #書籍介紹 #閲讀 #閲讀筆記 #閲讀筆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