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
Xa

思想,技术,性情爱 个人网站:https://www.xiahua.me

人文学科究竟做什么?

只要人类能体会理解的乐趣,就不必担心人文学科的价值。就如同,只要人类还能体会运动的乐趣,就无需怀疑职业运动员的价值。

以下是阅读阿伦特的《理解与政治》的一些思考。

1

人文学科不做实验,不创造知识,不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学科是关于「理解」的。理解以来自其他领域的知识,信息和经验为基础,关乎的是意义。和外在于我们的客观知识和信息相比,「理解」内在于我们。「理解」是在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回答“Ok but so what?”这样的问题

和其他学科相比,人文学科的问题意识更具有内在性。对于理工科来说,需要研究的问题既可以是实用导向的,也可以是理论性的,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但大多是公认的。但人文领域的问题,本质上是学者自身创造的。

很多人有误解,意味人文学科是回答类似「人是什么?」这样的发问。但在我看来,这种发问不能被称之为合格的问题:把一些抽象的名词排列到一般疑问句里面,并非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人文学科的提问,不是没有上下文的客观发问,而是在学者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基础上诞生的,有理论的预设,具有学者的个性。这也是为什么,人文学科往往学派众多,而每个学派往往都有一个开山鼻祖,从某个视角出发完成对世界彻底的诠释。后世的追随者,则在这个理解的大框架下,去完善经验材料,去质疑前提,去延展讨论的范围。

但这些理解绝非具备「哥德巴赫猜想」式的客观性。换一个学者,完全可以无视这些理解,另立山头。可以说,在人文学科里,任何的根本理解,及围绕它诞生的学派,都不具备理工科知识的那种金字塔式的,一层一层共同搭建的特征---人文学科里,不存在一定要首先学习经典物理,才能学习量子力学。人文领域的每个宗师,无论是柏拉图,马克思,弗洛伊德还是福柯,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然他们之间会有万千的勾连)。这也是为什么读经典如此重要:因为人文学科的世界里不存在基础知识,教科书也就没有真正的立足之地。也可以说,人文学术里没有任何不可或缺的「知识」,全都是「一家之言」。「理解」是自由的事业,而不是必然的事业。

但这是「理解」的本性带来的,而不是人文学科的缺陷。只要人类能体会理解的乐趣,就不必担心人文学科的价值。就如同,只要人类还能体会运动的乐趣,就无需怀疑职业运动员的价值。每个普通人都需要某种程度的「理解」,就如同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锻炼和运动。专业的人文学者之于理解,就像专业运动员之于运动。不需要职业运动员的存在,人们当然也可以运动。这一点和没有桥梁工程专家就难以造出跨海大桥,毕竟不同。但职业运动员的存在,和他们之间的互相砥砺,仍然揭示了某种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职业人文学者的价值。

2

因为不做实验,不创造知识,人文学科通常被看作「空谈」,而非行动。或许,可以把写作本身当作行动,但此看法不足以揭示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及其他实用学科的差别,毕竟所有学科都需要写作,但其他学科的行动则显然不仅仅在写作这个阶段发生。

但严肃的「理解」过程,本身包含了行动。通常,我们对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理解。挖掘这些理解,可以找到一些问题意识。在这些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可以整理出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这是阿伦特在《理解与政治》中对「理解」的见解:我们需要这些初步的理解来为下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提供方向。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涉足新的知识和经验。这些新的信息会促使我们反思原本的理解,迫使我们放弃一部分解释,开发出新的理解。

这是人文学术研究中的「知行关系」:我们需要初步的「理解」(知)来为下一步的研究(行)提供方向。而具体的研究(行)反过来又迫使新的「理解」(知)诞生。

从这个看似很平凡的「理解循环」中,可以做出更有意思的一些推论。

首先,这意味着,我们本来已经知道的东西,可能比自己以为的要多。但这些几乎和自己融为一体的理解,可能是以非语言的形式存在的,以至于当我们在写作或者和他人的对话中,将其明确的表达出来的时候,自己也会觉得惊讶。这也是为什么,自苏格拉底以来,最经典的 Liberal Arts 的教育方式,是自由辩论。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自我向世界敞开,对世界的领悟被展现出来,开启理解的循环。

这也意味着,真正的问题意识其实来自我们自身而非来自外界的信息。正是这些与自己融为一体的理解,使得我们在看到外在于我们的具体的知识和信息的时候,产生感应。单凭客观的知识和信息,无法产生「自己的」问题意识。如果没有初步的理解,我们会迷失在这个有着海量知识和信息的世界里,无法找到注意力的重点,如同脸盲症的人无法辨认谁是谁。

但行动起来去「做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新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和他人的理解对话的过程,我们就会一直困在原先的理解里。人文学者困在原先的理论里,就像职业短跑运动员的成绩无法提高:可以认为失去了一切。因为人文学科的理论是「容易的」:对于科学来说,差劲的理论什么也无法解释。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差劲的理论却总能轻易解释一切。

最、差劲的人文学者,愿意做某种成见的奴仆。他的研究目的不是自由的理解,也不是超越原有的理解,而是把整个世界塞进某个固定的理解中。为此,即便扭曲一切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意义上,理工科学者是无法做恶的,但人文学者可以。理工科学者的邪恶无非是「弄错了」,而人文学者则的邪恶则是让自由理解不再可能发生。当然,人文学者「可以为恶」,应该被看作一种强大而非虚弱的标志。

在一轮真正的研究之后,我们的理解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这个通过研究,不断回归原有的问题意识,又不断超越的过程,是人文研究的基本 dynamics。这也是为什么,人文学科很少有「新问题」,但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激活古老的问题。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