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ingMao
LukingMao

立志成為一個有能力和情懷的知識分子。

除夕·祭祀

按:昨天馬特市一位朋友分享了她關於中國農村喪葬的感悟,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民間的「生死觀」。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人溝通生死,其實是通過兩種「凝視」完成的。

一種是「生者」對「逝者」的凝視。「生者」通過對「逝者」照片、靈位、墳頭、墓碑等的凝視,並辅以一系列的諸如燒紙、磕頭等儀式,使「因為死亡而不知蹤跡」的「逝者」以某種實體出現在我們身邊,重新構造了「生者」與「逝者」對話的方式。

一種是「逝者」對「生者」的凝視。人們通過設定人死後升天,「逝者」在天上某處凝視「生者」。而這種凝視,不僅起到規範「生者」的日常行為(尤其是使行為合乎道德伦理),同時也給「生者」某種神秘力量,帮助实现其在健康、婚恋、工作、学业方面的美好期许。

這兩種凝視,雖然都是人为建構的,但的確達到了溝通生死的功能。

下面,分享一篇我寫就於三年前的文章。在本文中,我介紹了老家在除夕這一天的祭祀民俗——溝通生死的方式。


除夕這天有兩件最重要的事,其一是親人團年、守歲,再就是祭祀。

不分社會階層、不論貴賤,祭祀是傳統社會中一家中最鄭重的事情。《紅樓夢》有一回專門講賈母主祭的事。孔子也認為祭祀是教化民眾的一種方式,所謂「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我們家裡的祭祀,沒有主祭,也沒有供台香爐什麼的,當然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儀式。

 開飯之前,我們先盛五六碗飯——這五六碗只是個概數,只因為「請來吃飯」的先人很多,但總不能擺一桌子的碗筷,又為了不至於冷清,所以一般準備五六個碗。筷子是擱在碗上面的。然後就是把門打開,椅子理順,所有人不得喧嘩。

 父親或者母親這時會說:「爹娘,過年了,請您們來吃飯了,請保佑……」說完之後沒有特別的禮數,只知道死去的長輩這時就「開始吃飯」了。我們不能中途挪動碗筷以及他們的椅子。

因為父母嚴肅的樣子,小時候每見到這種儀式只是觉得很神秘,以為真的有靈魂來吃飯。大些了覺得更加莊重。

幾分鐘後,爸妈在地上倒一點酒,說幾句辭別的話,我們就可以正式開飯了。這是還有個講究,那就是不滿12歲的人不能吃「死人吃過的飯」,至於原因不甚確切,也只是聽說吃了會「不好」。

除夕的下午,大概四五點鐘的時間,照理我們得給死去的親人去「送亮」。所謂「送亮」,就是在墳頭前點一盞燈,以照亮先人回家的路。近兩年為了安全,很多人棄蠟燭而改用電子燈。但就祭祀的角度,我以為電子燈沒有蠟燭好。

按五行來說,蠟炬成灰,火可生土。歷來有「入土為安」的說法,即死者入土讓活著的人心安。人們認為人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延續生命。而萬物死後化為泥土,所以泥土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被認為是去到另一個世界的視窗,也是逝者靈魂的安居之所。由此看來,點蠟燭也算是與死者溝通的一種管道。

上墳燒的是那種一捆一捆的黃草紙。以前在燒紙之前,由家裡的成年男性拓印上100的鈔票,雙手壓實,一般是印兩次;現在買紙之前就已經被錢戳子打好了孔,所以這環節被省去了。

燒紙之前,為了避免燒給親人的錢被孤魂野鬼搶去,一般會先在墳前畫一個圓圈,也可以在紙錢燒完後畫。燒紙的過程中,祈禱家庭成員平安的話少不了。這時最好是不要弄破或者隨意倒弄正在燃燒的紙,當然人也不能從上面跨過,這是對死人的不敬。

上香一般是三支。至於為什麼單單是三,大致有幾種說法。一說是三其實是個概數,用來代表「無窮」的意思,以此顯示祭拜的人的至誠之心。按佛門的意思是三炷香,分別代表戒香、定香、慧香,這三炷香是為了祈禱自己能戒掉妄念、能夠入定還有得到智慧,在這裡當然解釋不通。

我以為,三代表「天」、「地」、「人」即「三才」的意思,三才之道而生萬物,天地人合一而與自然和諧。借此三炷香,可以表達人們對於宇宙、自然的虔誠敬畏之心。

 燒紙結束後得磕頭,這並沒有強行的要求,完全是個人的意願。在此不必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跪時左腿微屈,先跪右腿,左腿繼之。雙手與肩同寬,撐于膝蓋前方,每磕一個頭,需直身,由此往復三次,方得起身。

磕頭結束,簡單把墳墓清理一下,檢查沒有明火後,就可以放鞭炮,送亮就算結束了。夜幕降臨,遠處的山上總能看見點點火花,給黢黑的山平添了一絲靈動。

生命之火,生生不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