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be
Phoebe

个体记录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

滤镜与真实

前两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段子,大意是,当人在花甲之年,终于寻找到 20 岁的时候珍贵照片,发现翻出来的只有高度磨皮、认真精修过的图片和厚重的滤镜,没有任何真实的沟壑,会不会很崩溃?

联想了一下,如果拿小红书什么的当做记录文字的平台,二十年后,你回望自己认真挑选的图片,认真写下的文字,居然全部是攻略,真够呛的。

眼下最流行的,数据最好的爆款,可能对今后的你来说,没有任何追忆价值。它不构成人生的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在一套壳子里,充满利他性与实用主义。

刚刚翻看QQ空间,发现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多少留下了一些迷幻的记录。当时总是提起一些朋友,一些正在读的书,一些迷恋的歌曲,还有一种隐晦的情绪。

只要当时喜欢的人还记的,这种真实的文字,多少可以召唤出一些十年前的回忆(羞耻回忆),虽然挺尴尬的,但也珍贵。

最近的我有记录吗?最近的我有留下将来可供怀念,作为人生刻度的文字吗?我到底存在在哪里呢?还是要通过零碎的朋友圈文字,勾勒出迷惘的这两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