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五十万字业绩达成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峨眉山下玩,包里装的《圣经》,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翻看。室友瞥见,做惊讶状,”你信基督教了吗?“我说没有,只是当书来看。我的回答显然不能解他疑惑,毕竟《圣经》不是一般的书,尤其出来玩还带着的人,不是基督徒的话也确实有点儿奇怪。

后来我下楼,众人冲我笑,”据说你很会吵架呢,凭吵架就赚了好多钱。“

这回该我做惊讶状:”怎么回事?“

小N笑说:“P说你走哪都带着圣经,看起来像是要遁入空门的样子,我跟他们说你只是为了吵架。”

小N是我多年好友,我常把混马特市的情形跟他说。上次说到我在读圣经,读完一章写一章读后感,也说到那篇《民数记》下面的大争论。传播学讲究节目效果,传到后来变成是我在墙外专门和人吵架,通过吵架还赚了好几万块钱。有的朋友说,你这么会吵架,应该开个抖音号啊,岂不能挣更多?我笑笑:回到墙内,双手主动伸出受缚,别说吵架,话都懒说了。

这是真的。写完这篇文章,我在matters的文字将突破50万大关,375篇文章。解锁这一“成就”,花了将近800天。也就是,混迹马特市的这两年多一点时间里,我差不多是以每两天发一篇的速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时而还疯疯癫癫地在写,可谓是表达欲喷薄而出的两年。我老说我以前也写,但无论从质还是量上,从没像这两年这样状似痴狂。

当然主要是因为马特市太自由了,而我在墙内也被压抑太久了。再加上这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人,又有钱可赚,可不就让人留恋往返吗?

突然想起,我挖的那些坑,到现在一个都还没填满,这篇炫耀文就突然写不下去了。

回翻了一下,我的骑行文,第一篇《D1:成都到平乐,就推了车|骑行川藏线》写于2020年7月,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还才写到D31。其实还有4天就到拉萨了,但我这人总爱见异思迁,有其它好玩的,注意力马上转移。

川西行计划中还应有两篇,再不写都忘了。

这不旧坑未填,新坑又挖。当前的大坑是读圣经。刚才掰着圣经一数,旧约新约加起来有38篇,如果我读一篇写一篇的决心不动摇,那接下来就还有30篇。哈哈,我想那位看我圣经文看到要吐的朋友,看到这个数字要晕倒了,赶快坐一下,喝口水。但是话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下而求索”,读圣经真的不是为了写文,当然更不是为了吵架,而是我的求索过程。也不可能再有另外一本什么书,会有圣经这样密集的内容可供解读和书写。我相信每个人在成年后第一次读圣经,都会有各种不一样的想法,将他们记下来,对我来讲,是很有意思的事。何况,万一读完接到上帝的电话了呢!那可就更是我的终身大事了,哈哈。

至于回乡记一定还会重启。但对我来讲,那是个更严肃的题材,需要情感的酝酿。去年七月从老家回来,尘封的记忆被激活,一口气写了9篇,最后一篇拖了相当久才完成,已经觉得有些难以为继了。也许某天午夜梦回,又有许多往事想要回味,就顺理成章地有了。

别忘了还有纽成一片,本来小编和我似都有点儿“疲劳”,觉得差不多了。但她上次提议收尾,我又觉得有些舍不得,拦了下来。其实自己生活的城市,哪里能写得完,只看你愿不愿意着眼。没道理我只对墙外的世界好奇,却要忽视自己身处的城市,尤其那一边还有丰富多彩的纽约。预告一下,下一篇的主题是“教堂”。本周末,我将要去教堂采风了,这是我第一次上教堂,有点点期待,有点点紧张。

这篇“炫耀文”非常难产,写了三四天写不成,好像一个春节,掏空了我的表达能力。其实草稿中的文字比这个多一倍,但很多后来删掉了,因为都难成体系。(你说我一个写流水帐的,要什么体系呢我也不懂)

最后,值此新春佳节即将过去之际,我谨代表我自己,向各位市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望新的一年大家常写常有、彼此陪伴、相爱相亲,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