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Ventura
MaryVentura

🌀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求索》的paratext

譯自英文,原文首發於《歐洲書評》第二期。昨天,第四期新鮮出爐,我的兩首回文詩歌再次有幸被收錄其中。如果您想要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閱讀每一頁都需要自己將書頁裁開),請網路購買全球郵寄的《歐洲書評》♥️☺️
《求索》原詩

《求索》這首詩的形狀靈感來自於但丁《神曲·地獄篇》和中國古代的九連環。它們都是謎題、文字遊戲和追逐的整合。「求索」二字作為題目會讓大多數中國文學愛好者想到那位受不住小人讒言而縱身跳入汨羅江的先秦學者屈原(我的「老朋友」漢學家Léon可能會直接稱他為巫師)。一如幾千年的傳說,江邊的人們爭相跑向汨羅江,為了拯救屈原的屍體還包了粽子扔進江水中,只求江中的魚兒吃掉糯米而不是正直的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最廣為傳唱的一句詞。我一直以來就將屈原和但丁聯繫在一起:他們二人都是人類早期歷史中哲思的典範,而他們留下的文字又成為了文學經典;他們二人都被流放。他們二人留下的文字都成了被我們傳唱並且形成我們民族文化、性格的歌謠詩句。

「索」,作為一個名詞,同時也有繩索的意思,而這正是漢學家Simon Leys說的「morphological fluidity」詞性變化的靈活流動性。

馬克·吐溫曾經到訪過但丁的墳墓——他去的是但丁在弗羅倫薩的那一座,其實,但丁的屍體並沒有埋葬在裡面。馬克·吐溫在《Innocents Abroad》中寫道:「We were glad to know, that his body was not in it; that the ungrateful city that had exiled him and persecuted him would give much to have it there, but need not hope to ever secure that high honour to herself.」原來馬克·吐溫早就慶幸但丁最終沒有被埋葬在那座最終流放他、要清算他的城市,最後以但丁的盛名,這座不懂得感恩的城市自然還舔著臉希望能夠成為承載但丁墳墓的城市,不過,最後也只是一座空墳罷了。

2021年是但丁逝世700週年,而我在同時在這一年「上下求索」著。我不能不承認自己沒有考慮過屈原的解決辦法。但幸好,我發現了回文詩歌。如謎題般的文字和詩句成了我的救贖。我希望讀者將我的回文詩歌看成是子彈從我身上穿出後留下的傷口,痛楚從那裏又循環往復通向入口。


昨天,《歐洲書評》第四期出版,我的兩首回文詩歌(《日落西山》和《蟲蠹的蘭波》)有幸再次被收錄其中,甚至能跟Ali Smith這樣的作家共同出現在雜誌中,不勝榮幸😊。《歐洲書評》的編輯團隊非常專業,我總是受益匪淺,非常感恩🙏雜文題為「Best Regrets」。請您在👇🔗閱讀,如果您想要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閱讀每一頁都需要自己將書頁裁開),請網路購買全球郵寄的《歐洲書評》♥️☺️

https://europeanreviewofbooks.com/two-palindromes-and-best-regrets/en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請您支持我的回文詩歌創作🙏因為回文詩歌創作以中文進行卻發表於英文雜誌,故重新進行翻譯成文。♥️日後將進行更多回文詩歌創作☺️

生人的人生

MaryVentura

收錄已發表(待發表/未發表)書評、詩歌、回文、雜文、創作歷程、創意非虛構故事(creative non-fiction)等。

447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