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行驶
反向行驶

普通人

2023.5.10 缝纫

想学缝纫的心情是看完《六》后冒出来的。

六在大理,用一双手自力更生,他自制泥土烤炉、灶台,做味噌,酿酒。不知道是书里的描述过于轻巧还是怎样,总之让我产生了,“啊,我好像也可以试试”,的念头。

以及,“既然我只活这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开始学一样想学的东西呢?”

这有些鸡汤。但我确实觉得,在生活中那些让人快乐的决定上,理性帮不上什么忙。

趁热情衰退前,首先在小红书咨询了广州的缝纫工作室,经过一天多的焦灼等待,加上了微信,问价——6500。“够买用一辈子的帆布包了。”后面联系上一位服设专业的学生,得到的内行建议是,我想学的都是服设专业比较早期的基础课,不如跟着小红书自学,或者到来年去蹭课。

自学的话,首先得有一台缝纫机。

闲鱼跳出五花八门的机型和报价,看照片,很多像是厂房所用。也对,我住的城中村里确实有许多服装布料小作坊。每晚走过那几条黝黑潮湿的小巷子,都能见到两边大门敞开,里面有人伏案缝纫机前,地上堆着碎布。我记得有一家,每晚地上堆的布料花色都不一样。

到了挑花眼的阶段,热情也开始有了动摇。小红书上说,如果你学缝纫是为了省钱,那还是算了吧。缝纫只是又一个吞金的爱好。

我是为了省钱吗?也不尽然。

比较来看,就算学会缝纫,制作一件衣服的时间价值,也够我买一件成衣了。我大概是有一个向往的图景,那就是,让喜欢的花色的布料变得“有用”。实在太多这样的布料,从碎布市场开心挑回家来,无处可用,就堆在衣柜角落里。熟悉了,花样也不再新鲜,也想不起当初买下它的心情。喜欢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很容易变成负担。

我大概是想对得起自己的喜欢。

晚上和爸妈视频时说起了这件事,用随口一提的口吻。本来猜想的反应,会是一句尾调上扬的反问,裹着“又心血来潮搞这些没用玩意”的潜台词,或者担心我爸插嘴“你一个男的学这干嘛”。没想到,妈飞快回了声,“学啊。”

“你嘎公以前就是裁缝,屋里还有机子,你回去了可以用噶工的机器缝东西。”

确实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对话。过往,我习惯了被他们(主要是我爸)指责成一个“三分钟热度”、不持之以恒的人。我语气软软地为自己辩解几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们一家人都性格温和,擅长避开矛盾。

但她给了我期待以外的支持。也许她没意识到这一点。

视频里的她穿着两件衣服,外衣是黄色碎花纹样,心情似乎还不错。我穿着短袖。视频接通,她第一句话是“广州还是热啊”。然后我和她聊起五一的云南之旅。我去了香格里拉,3400米海拔,还要穿黑色的棉袄。

要说缝纫的热情被动摇了,而现在写下视频时的故事,又让它重新坚定了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