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行驶
反向行驶

普通人

2021.9.15 关于表达、尊重和大扫除

(编辑过)

下午起床后坐在电脑前,百无聊赖,全身心抗拒着做任何职业发展相关的事情。路加打来电话,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生活琐事。之后,她去参加选题会,我借口下楼买饮料关闭对话,实则拿起扫帚,决心来个大扫除。

今天还是阴天,下过场太阳雨,打开床头的窗户,凉风裹挟着少许雨点有力地鼓进来,房间里原本沉寂的猫毛顿时被剧烈地掀起,像圣诞球里的人造雪花一样四处漂浮。一边用静电拖把吸附地面上的毛发,一边听播客。

“不合时宜”里的一期,对嘉宾庞颖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表达是比敷衍更尊重对方的方式。”这是个乍听之下正确无比,但又难免让我感到悬浮且理想化的观点。因为它太考验具体的现实语境了。它需要对话双方都能体察到尊重的分量,而不是将其他利益置于前列。

就像今天晚上,我又一次在电话里敷衍爸妈的催婚,因为知道一旦真实地表达自己,事情就会迅速脱缰,奔向让人难以承受的结局。在面对“同性恋”这样一个对父母来说崭新且背离传统孝道的概念时,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回之以尊重?就连设想这样的情况,都已经够让人丧气了。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几张采访李安的截图,里面李安说了一句,大致意思是,在婚姻关系里,尊重比爱更重要。这句话或许也可以放大到家庭关系中。哪怕在养育早期,爱是源泉,是肥料,但尊重却会是贯穿始终、并逐渐凸显出来以滋养这段关系的品质。只不过,对太多中国式家长而言,强加自己的意见和意愿给孩子,要比询问他们一句“你怎么想”容易得多。当尊重并不被共识为一种珍贵的品质时,表达便可能带来伤害。

结束完大扫除后,在群聊里发现路加的发言。微博上一个常用的性别暴力相关的hashtag失效了。这可以被看做继弦子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炸号禁言后,公共平台进一步对女权主义的压迫。制度的铁手轻而易举地掐住女性的喉咙,所有累积的声音与伤痛瞬间消失。路加说,刚刚大哭了一场。“这就是他们的态度,他们对待性别暴力的方式,他们实施恐怖行为的轻蔑的具象化。”

显然,在一个并不打算尊重你的公共话语空间,别说表达了,连旁敲侧击的敷衍,都要被抹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