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罗
阿扎罗

在雪地上撒点野

穿越格林尼治

    朋友Y是以色列人,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普林社会学博士,目前在哈佛访学。

    初次认识在在东部社会学年会,在万书丛中发现他的最新著作眼前一亮。他研究拥有多重国籍的高流动性人群的流动的策略。如何规避各国政策暗雷与经济动荡,趋利避害,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简单地说,研究这拨手持多个护照的人,如何在动荡不安的风险社会最大程度地去追求一个古老的幸福生活概念:安全感与确定性。多重国籍的身份,总像披了万花筒般保护色的变色龙。出入边境,掏出一张护照不过像多了一张信用卡放在钱包里的方便。而研究投资移民,中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可他既不会中文,对中国的了解也很有限。

     热心如我便自告奋勇地帮他张罗起来,迅速穿线搭桥发动我正在办投资移民的亲戚Z接受访谈。Z是四十多岁重庆女强人范本,手下六十多名大将小兵,而她是调兵遣将的总指挥。总于家庭聚会的逢年过节场合打上照面,觥筹交错间她总是千杯不醉豪爽奔放地一干而快。于是我充当这两边的连线员,好不容易把这两边的柴火加热到了八十度,昂首期盼我们可以来一场生机盎然的跨越太平洋对话时。

   小插曲还是出现了。

    Y提前给我发来zoom链接,说我们采访就用zoom进行。

我也自然顺手地把zoom链接发给Z,顺便叮嘱说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话要先提前安装下。

毕竟在美国zoom早由Uber带头,成为妇孺皆知的专业视频开会软件。

  可常年在国内生活的Z显然对zoom没有耳闻,直截了当地回复,

“你让他装微信, 微信更方便”。  

这话精准刺中我的程度竟然让我顿时产生羞赧之情:对啊,我应该让Y装微信啊!毕竟微信是打开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啊!毕竟Z 是采访者&整天忙业务到没空吃饭的女强人啊!你好意思让人家花半小时时间研究下如何安装使用zoom?可关键是为什么这个想法竟然从没在我脑子里出现过?为什么我如此理直气壮地让Z装zoom 而不是让Y装微信?是我潜意识里有鲁迅说的中国人的“卑怯”,继而总觉得中国人应该多学习使用国外盛行的更专业的开会软件(zoom的产品定位)?

    抱着被Z点燃而不断高涨的爱国情绪,我想是时候让微信步抖音的后尘推动它走上现代国际化道路了。

    于是我给Y发信息,“Z希望用微信聊天,你可以装下微信么?“

    出乎意料地,Y也立马回复我“我从没用过微信,我现在不想装”。

    一股怒火飙升。 幸好手机屏幕是天然的隔离板和滤镜器,把“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这类词语统统转化成六个粗暴直接的表情。

     我淡淡地回复了“okay”,手机屏幕过滤掉我手机这头愤怒的拍案而起。

     为什么做和中国相关研究的学者,连微信都不愿意装。微信不用,中文不会,这是直接切除了了解民生和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地下通道啊。于是中国故事要去那儿找?阉割后的新闻还是凭零星拼凑的历史?

      于是西方学者笔下的中国总像是隔了层面纱的姑娘,好像依稀可见那姑娘扭捏的面庞,却从没能打开那扇心门,去探寻姑娘深邃的内心与过往。于是书写下的,尽是来自旁观者的凝视与想象。

     访谈在两边都不相退让下,只能靠我这个中间人发挥余温小心翼翼维持着,别把这跨越太平洋的柴火浇灭了。

     于是最后这两小时访谈:我一边与Y用zoom视频,一边与S用微信语言,而我不断为他们两翻译 。

或许微信加上zoom,才是一个世界。

      而这,像极了我不断跨越东西边界的隐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本初子午线上,逆时区而行,而穿越格林尼治是越重洋者的宿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