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
二两

惊奇七鲸之抹香鲸:方法论狠货——记忆篇

导论 

记忆,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它连接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今天写得这篇有关记忆的方法论狠货,是我阅读中外心理学教材、付费学习有关学习方法论的课程,结合自己的经历的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感想,希望可以对正在被学业、考试、工作···困扰的你一些启发。

本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记忆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从信息加工角度和人体的神经生理机制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一部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后面内容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是我根据所获知识提炼的有关高效记忆的五大原则:第一是与我相关,第二是高效编码,第三是建立联系,第四是编码与提取的匹配,第五是按需则法,值得注意的是记忆的几大原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就像记忆的方法一样,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记忆问题时,是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与方法,重在思考与灵活运用,而不是照搬照抄;第三部分是有关实操的部分,里面有许多高效的学习方法,或是我自己从前的经历,或是我付费得来的名师的心得,如果你看到这部分,请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出属于你自己的方法吧。


一、有关记忆的理论知识 

1. 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 

彭聃龄先生的《普通心理学》中阐述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中则将记忆定义为存储和提取信息的一种能力。但他们都把记忆看作是信息加工,人们接受外界刺激获取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信息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或长或短,或立即消散或终身难忘。

记忆的加工过程是怎样的?

如上图所示,简而言之,人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后形成感觉记忆,那些能引起人感觉注意的信息会变成短时记忆,不能被注意到的信息则会被遗忘;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要么这件事给你足够的深刻的印象,极度的喜悦、恐惧···要么你要对短时记忆进行编码或复述,他才有可能保存为你的长时记忆,否则最终也避免不了被遗忘。当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我们生活中遭遇类似、相关问题时便会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整个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有:

  • 如何编码或复述可以提高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的效率?
  • 如何提取可以提高长期记忆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利用率?
  • 编码或复述和提取有什么关系?
  •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如何对抗遗忘?

以上是我们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理解记忆这回事,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我们身体的神经生理机制角度来理解记忆这件事情。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有哪些?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及其生物化学机制是怎样的?


2. 从神经生理机制角度来看 

现代研究认为,记忆的功能涉及成千上万个甚至上百万个神经元的相互联系,简而言之,记忆功能是在整个神经网络的参与下完成的。在其中,有些区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海马在巩固记忆和空间记忆的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杏仁核则管理着与情绪强相关的记忆;前额叶则是在情景记忆、工作记忆、空间记忆、时间顺序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的大佬。

生理机制是记忆的基础,反过来记忆也在改造着我们的大脑。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会发生改变,相邻的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所以,老话说的好,脑子越用越好使,用进废退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大脑。

记忆是生物化学机制的线性过程,由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科学家经过试验认为RNA和DNA是记忆的化学分子载体,嘌呤霉素和抗菌素可以通过阻碍神经元内部蛋白质合成的原理来消除记忆。

你可能不知道激素也会影响我们的记忆。研究表明机体内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记忆的保持。例如: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值得大家警惕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激素非人为服用、注射激素来追求记忆的保持,过量的激素往往会损害记忆伤害身体。这篇文章后面的内容会告诉你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及激素的真正原因。

以上就是记忆原理相关的全部内容,之后的文章中我会阐述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原则。


3. 关于遗忘 

遗忘是记忆的最大敌人,对抗遗忘是我们在记忆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到关于遗忘大多数人会想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这里我想要告诉大家不必关注它,是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死记硬背的无意义内容的记忆,与我们这篇文章倡导的高效记忆法编码方式不同,所以关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帮助我们记忆的意义不大。相对于此,我更想要向大家介绍彭聃龄先生在《普通心理学》一书中所阐述的遗忘的原因:一是衰退说,二是干扰说,三是压抑说,四是提取失败。

  • 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存储信息和提取信息之间接收到了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的。
  • 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恢复了。
  • 提取失败——提出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以往只是因为不恰当的提取线索。

关于这四种原因,各个研究者抱有不一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不必像研究者那样站队,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过去经历,将这四种不同的观点运用到实际来对抗遗忘。

除此之外,我们要特别注意用脑的健康、卫生。人脑是记忆的载体,他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相关的各个脑区的工作效率、信息加工的各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适当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充足睡眠,避免过量的激素、酒精、毒品···等化学品以及脑外伤对我们脑部的伤害。


二、高效记忆的几大原则 

教科书中给记忆分了太多的类,依照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分类,教课书中的分类是为了让专业的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记忆的相关知识,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你用这些知识,所以我与编写教材的人的目的不同,我们的服务对象不同,因此我选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传达给你们同样的知识,让它更容易被消化、理解、执行。

融会贯通我获取的相关资料,我得出高效记忆的五大原则:一是与我相关;二是高效编码;三是建立联系;四是编码与提取的匹配;五是按需择法。下面我就为大家来详细阐述这几大原则:


1. 与我相关 

记忆的第一步是注意,也就是明白某些信息对你的重要性,从我们接收到的刺激中筛选出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编码使之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才能长久的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人生的资本,能力的基础、财富的来源。

记得,先生(黄河清)的考霸课第一周就是与记忆相关的内容,他反复给我们强调 —— 记忆是很私人的事情,这也是我想要强调的“与我相关”。与我相关指的是信息与你的相关程度、对你的重要程度,信息越与你相关、越重要就越容易被你注意、被你记住。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十分深刻、重要的场景甚至只发生过一次便终身难忘。你可以试着回忆起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它可能是一次伴侣的背叛,深深伤害了你;又或许是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刹那,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的喜悦令你心情激动、面红耳赤、手舞足蹈、难以自持;还有可能是至亲的离世,你陷入巨大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心情沉痛,你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些场景,即使已经过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当你回忆起这些记忆的同时也也印证了越重要越难忘这个逻辑。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越与你相关的信息越会引起你的身体相关的生理反应,接收相关信息时,你的感觉、情绪越强烈身体相应的激素就会分泌,例如肾上腺素,这些激素的分泌会提高你的记忆效率,这是生物进化千百万年的结果。试想,数百万年前,当远古人类遇见危险之后侥幸存活,这次危险必须让他有足够深刻、难忘的记忆才会减少之后犯错几率继续生存下去,所以,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情绪在人类的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要警惕的是如果我们利用这种强烈的情绪来帮助记忆,这会给你的身体造成很大负荷,情绪的大起大落对人的身心都是巨大的消耗,用先生上课时的话说要克制,滥用的话会短命。

除了了解记忆的私人属性更加重要的是了解大脑,先生在课上把大脑比作一个又馋又懒的宝宝,告诉我们大脑的接收信息的逻辑:相比于文字,它更喜欢图画;相比于大道理,它更喜欢故事;相比于无序,它更喜欢规律;相比于已有的,他更喜欢新奇的;相比于静态,变化更能吸引它的注意力······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顺着大脑的记忆逻辑去制定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我们高效记忆。

与我相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在大的共性之下会具有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经历,学习到新的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边应用一边观察,做出及时调整才是正确的姿势。


2. 高效编码 

影响编码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编码时的意识状态;二是信息的加工深度。

谈起高效编码,首先要说说低效甚至无效的编码。机械性复述是这种的典型,常见的例子是学生用手指机械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N遍惩罚性抄写,但其内核确是在整个复述过程中大脑思考的缺席——编码时记忆主体属于无意识状态,并且只是简单的抄写,信息加工深度很浅。

怎样才是高效编码 ?我理解的高效编码必须有记得牢、便于提取、记得快这三个特点。显然,传统的死记硬背或者罚抄是不属于高效编码的。这里我要谈到布鲁姆分类法中关于认知层次的概念,由浅到深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我们可以看到,在布鲁姆分类法中,记忆只是认知层次中最浅的那一层次,相比而言,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是更深的认知层次,所以我们学习接收收新的知识、信息时,将我们对它的认知层次不断拔高是有助于我们记忆它的,这也就是不为记忆而记忆,我们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它的时候,需要获取的知识、信息便在这些过程中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的长时记忆,而这些记忆其实只是我们学习的副产品,真正重要的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才那些话可能对有的人如同玄学,现在我来讲点实在的。高效编码其实质就是投其所好,把信息、知识加工成大脑喜欢的样子,例如,未经加工的信息是一块生牛肉,我吃不下不,我的口舌胃都不喜欢,为了要吃下去这块牛肉,我现在要把这块牛肉做成一道菜,卤牛肉、牛排、土豆炖牛肉、牛肉火锅、青椒炒牛肉······至于到底要做成哪道菜,取决于这块肉是牛的哪个部分,我喜欢吃哪道菜。假如这是一块牛里脊,那它适合和青椒搭配,做一道青椒炒牛肉,我恰好也喜欢吃,那刚好,就做青椒炒牛肉吧;假如这是一块牛腱子,它适合做成卤牛肉,可我喜欢吃青椒炒牛肉,我就把它做成青椒炒牛肉,我吃在嘴里嚼得费劲,我现在二三十岁正值壮年,牙齿也还不错,所以虽然费劲可相比生牛肉要强上许多,倘若我是牙齿未齐全的幼童或是耄耋老人,那这盘菜我大概率是嚼不动的咽不下的,那这盘不合适的菜对我来说便于生牛肉无多大差别。

以上是我举的一个小例子,编码如同烹饪,烹饪的要义是根据食材决定菜式,根据顾客调整口味;同理,编码时根据内容选择记忆方法,根据个人情况对方法做出调整。


3. 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新的信息与你建立联系;二是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让新的信息与你建立联系,我觉得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我们最要强调的参与感,也可以称为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与之对立的则是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可以说参与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有参与感的人才是真正的求知者。

新的信息与你脑中已有的长时信息建立联系,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长时记忆得到复习与巩固,新的信息被放到便于存取的适当位置,为我们之后的检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在学习中常有一种我明明背过了但是却用不出来,我明明知道这个题要怎么解,可是关键的知识点却忘了,这种现象除了考试的压力因素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的知识是无序的的存放在脑海中的,你从未整理过他们,就像你在一个十分杂乱的、所有东西都随便乱丢的空间里是很难找到你的绣花针,但是如果你能做到物有其位,固定收纳的习惯,那么找到任何物品不过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而已。


4. 编码与提取的匹配 

提取,是已经存储的记忆作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记忆并不像商场的广播循环在我们的脑海中播放,它大多时间安静地待在记忆的档案管里沉睡,等待我们的信号将它们唤醒,然后大展拳脚、施展抱负。在这一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取、编码的匹配,以及为应对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的编码与提取也必须玩出各种花样。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在这里的“宗”其实是指具体信息的应用场景。比如学习游泳这件事情,我们实际学习游泳是要下水的,如果我们从不去水中学习,只一味地听教练在岸上讲,比划动作,那我们是学不好游泳的,游泳要求我们必须下水学习才能真正学会游泳。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们必须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拥有这一能力,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观察、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在遇见同类型(换汤不换药)的问题时分析问题,提取问题核心,运用过去总结来解决现在遇见的问题。

我在学习画画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先画整体,起型--勾线--铺色--刻画细节--修饰;我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要有一个宏大的、整体的历史观,即将中外历史放在同一时间线上,搭建一个历史学的框架,划好阶段,再把我们所学的具体的历史知识意义填到这个框架中去···那这样我便有了一个猜想,学习一个新的学科,是要先搭建一个相关的学科知识框架(即学科导论)?后来我听说,很多大学里面教授大一新生学科导论的教授他的能力一定是受到大家承认的、真正有学问的人,寻常的老师担负不了这个重要的责任,由此可见学科整体框架的重要性。我总结出了关于学习的这一大规律,之后,不管是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或者是读一本书,我都会先去试图了解它的大框架,对它的整体有一个概念,然后再具体的去学习其中的知识。

你可能会觉得震惊,但是这一知识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在穿衣方面,这从表面上看毫不搭边。我从前穿衣服总是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腿粗就不露腿,腰粗就穿宽松一点的,想尽办法遮住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其结果是我的衣品“感人”,我也经常自嘲自己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其实做设计工作的我知道很多视觉原理,但是在穿搭上之前一直过分关注局部的不足,忽略了整体的视觉效果。整体思维用的多了,某一天我就突然悟了,在穿衣方面不再执着于避短,而是更注重整体的穿衣效果,因此更偏向于选择漏出小粗腿但是不压个子的短裙,会修身也会暴露腰围的立体剪裁,我对生活也因此有一层新的感悟,我们总强调要扬长避短,但是生活的选择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你的选择是扬长露短,我们每个人都太想追求完美,太想掩盖瑕疵,或许这也会掩盖我们光芒。

其实上述内容或多或少涉及到了知识的诅咒与知识的迁移,在我看来,编码与提取的匹配其本质就是长时记忆的应用,高程度的匹配以及我们从具体的知识中抽象出一些规律和方法,这都有利于我们打破知识的诅咒实现知识的迁移。


5. 按需择法 

按需择法,需有双重含义,一是按照个人实际需求,二是需要被记忆的内容。先生在考霸课中将知识分为短内容和长内容,长内容又分为画面类长内容、逻辑类长内容、无序类的长内容,然后不同的类别我们会有相应的记忆方法。

我在学习过程中则会有自己的一些小总结,我们历史学需要记忆大量的名词解释,历史学的名词解释几乎不出这么几个框架(有的不是全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作用、影响、评价,对于所有的名词解释来说,这个框架就是我记忆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我的历史学习,如果放到政治学习中,我是学不好政治的。

我是一个视觉型学习的人,如果老师讲的有趣,我还能多集中一会注意力,如果无趣那么对我来说就是灾难。记得刚上初一,因为数学老师讲课我很不喜欢,每逢数学课就睡觉,老师也对我十分宽容,我的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到了初二,由于教我数学的老师以前扇过我一巴掌,我从小成绩不错,她是唯一一个扇过我巴掌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去我家里家访过的老师,我很恐惧她。出于对她的恐惧,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数学成绩提上来,开始主动去学习初一的数学知识。

当我静下心来趴在桌子上看初一的数学课本时,我觉得这些知识并没有什么难度,我凭着自己的自学轻轻松松的学会了初一数学的知识,并且初中三年的数学成绩都属于优秀水平。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类型,我只大概知道自己是一个自学能力比较强的人。直到近几年开始慢慢关注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我发现,如果是视频和音频的学习,我往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学习,如果是书籍或是文档的学习,则比较节省时间而且更加高效。

所以,希望你在选择学习方法时不要从众,不要迷信权威,有更多自己的思考,选择、发展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我们在开发、创造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时大致要遵循的几条原则,当然,如果你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欢迎与我探讨。


三、高效记忆的实操方法 

1. 思维导图 —— 搭建知识框架、体系 

思维导图的本质在思维,必须做到:一是自己分析整理,二是要注重框架的搭建且内容必须精简;三是注重知识模块间的关系。

之所以把思维导图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想要强调一件事情,当你想要学习、了解一个新的专业、领域之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全局,搭建框架,并且他也是我们的复习神器。你搭建框架时最应注意的是不要有太多的内容,尽量精简,便于记忆,并且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这些精简的相关联的框架则是你回忆具体知识的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后只要你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时间充裕之时不妨放任自己的大脑几秒钟多回忆相关知识结构,如此日积月累,这些相互联系的知识便是你的知识宝库。


2. 音律 ——给知识谱上自己熟悉的旋律 

这是考霸课上先生给我们教的关于短内容的记忆策略,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化学价表的记忆: 一价钾纳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氟氯溴碘负一价, 三铝四硅五价磷。我是个文科生,不懂化学价表,但是老师提出了一种记忆方法,给它谱上了《哆啦A梦》的主题曲。大家可以试一试,这样把化学价表唱出来,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很难忘掉,并且便于提取。

再举一个例子,我中学学习历史学到秦灭六国,其中需要记忆的是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利用谐音梗来记忆: 喊赵薇去演戏,我也因此轻松记住了秦灭六国的顺序,辗转数年,我大学毕业六年,很多专业知识都已经模糊,但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一直铭记于心。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内容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属于短内容,另外不管是谱曲还是谐音,都是不须另外记忆的已经存在于脑海中的信息。《哆啦A梦》主题曲早已烂熟于心,赵薇更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她的小燕子与演员身份深入人心,因为有了这些前提,才能对记忆有很大帮助,不会额外增加大脑的负担。

反之,我们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用适合内容的、你烂熟于心的不需另外记忆的东西,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反而造成记忆负担。


3. 图像 —— 把文字知识转化成图像、图表

前几天有人在飞书社群里说父母逼着弟弟背古诗词,弟弟背不过来,双方争执,鸡飞狗跳!我向他推荐先生在考霸课上教的古诗词背诵方法。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大可把这首元曲绘制成一幅画,其间要点,第一必须是你亲笔绘制,其二绘制的画面与诗词的内容相一致,记住你绘制的画面,那你也就记住了这幅画,最后不讲画工之求示意即可。

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是,相比于文字,人的大脑更加喜欢记忆图片。究其理,文字非生来就有,为人类文明的衍生品,而图像是人脑的通过眼睛所感知视觉成像,一路伴随人类漫长进化历程,人自然对图像信息更为敏感,也更擅长记忆此类信息。至于将文字转化成图像,其实质是一种创造,在这种创造的活动中,你不得不对文字进行理解、分析,这本质上是对信息的深度加工。

除了这种短内容的诗词外,我们还可按照此法对长内容进行加工,只不过这时简单的一、两副画就变成了连环画。当然,这个过程会耗时耗力,但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得牢。我在还不知道这个方法的时候,便已经深深感觉到这个方法的好处。

前面的文章提到过我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我每次读古诗词、唱歌、读小说······我的脑海中全是一幅幅画面,所以我的共情能力会很强,极容易受到作品的感染,也因此会有较好的记忆能力。我最喜欢的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没有为这首诗词做过画,但每次我读这首诗词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诗词中的画面以及一位晚年悲凉但仍旧心系天下的诗人的呐喊,也因此若问中华诗词中我的最爱,那一定是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看押韵,不看辞藻,单凭诗人胸怀便足矣叫我终身难忘。

这其实是我自己对古诗词记忆的心得,诗词为文学作品,期间夹杂作者的情感,若你能读其作品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你就会有一种背诵它的欲望,并常常张口即来的背诵,只单纯喜欢,无关考试、无关分数,只为高兴。我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这种,高中毕业十年,我早已不用为古诗词考试发愁,但仍旧喜欢灵感所致的去背诵出它,我也希望你学习古诗文时不去想背诵的苦恼与考试的困扰,用心去感受它的美、作者的感情 (不一定是老师教的,但你考试时还是尽量写老师教的,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就低头,高考过后闯九州),那记忆只是这一切的副产品。


4. 故事 ——用具体的例子去理解概念性的知识 

在许多课文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许多故事和例子,这些故事和例子都是作者怕你不能理解他所写的概念性的知识所以才写出来为他所要传达的概念做解释的,你可以通过故事和例子去理解概念。同样的,为了记忆许多概念性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编故事、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

在这一点上最知名的该属罗翔老师,只不过他讲的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司法案例,其实早在03年左右,也有一档节目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就是《今日说法》这档节目,专业的法律词汇以及严谨的语言人们都很难记忆,也不喜欢听,但是生动有趣、骇人听闻的故事却是无论男女老幼都是极其喜欢的,在一个个司法故事中,法律知识得到普及,法律概念深入听故事的人的心中。司法考试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个个或残酷、或离奇的司法故事来记忆枯燥的法律条文,我们也可以利用编故事或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来帮助记忆。

我现在要讲的是一个无关法律,有关诗词的故事。前段时间在B站上听了戴建业老师的视频,老师讲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老师巧妙地用了元稹追姑娘写情诗的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再然后他对这首情诗做了简单的解析,描述这首诗中的诗人的文字如何深情,最后来了一个神转折,写完诗的“渣男”元稹第二天就跑去找了别的姑娘。我对此故事印象印刻,也因此没有任何背诵便牢牢地记住了这首诗,并且时常想起,由此可见故事的魅力。

我们在利用故事记忆时一定要注意:一是这个故事需你在其中,方能印象深刻;第二便是故事与记忆内容的贴合、适配度需高。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我要阐述我的一种观点,现在大家都喜欢追求“干货”,这体现了快节奏时代大家无法静下心来去专注某一件事情,一味求快求立竿见影的心理。可很多时候,“干货”因人而异,有的人能直接吃到嘴里很快消化吸收,而很多人则连嚼都费力气,所谓干货只能放在一旁,毫无用处,我们需明白,在你还没有能力直接消化干货的时候还是需要好好吃奶、吃糊糊把牙长出来再啃干货。同理,现在有很多人追求速成,讲究抄近道,愚蠢至极,远近是主观概念,当你一天只能走三十公里的时候,3000公里对你来说太远了,当你可以乘坐飞机的时候,3000公里对你来只是4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比步行时的30公里还要短,高效、捷径有时不是去找人迹罕至的路,那里可能有悬崖猛兽,让你有去无回,而是专注自身,积累知识、财富有能力去拥有那么一张900公里时速的飞机票。


5. 逻辑 ——逻辑关系 

利用逻辑记忆其实质就是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去建立联系来帮助记忆。

我们以历史学为例,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帮助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每一次的侵略战争都意味着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带来的是割地赔款的严重后果,随之而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因此,在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问此时间内外国的侵略战争的影响,万年不变的套路:一是相对应条约的签订以及条约内容所带来的影响;二是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即使不知道具体内容,只要写出对应的条约名称与第二点总是会得到一部分的分数的,这是逻辑在我们日常考试中的应用,如果你利用我们之前的记忆方法记住了具体的条约内容,那么大概率来说,你这道题的分数就拿稳了。这个例子实质是利用知识的相通性去偷懒,归纳整理,减少记忆的内容,增强知识的联系。

同样的方法你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学科考试中,就文科考试(我自己是文科生,举例会有局限,请多包含)而言,一般回答有关于主流价值观的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可以凭借教育是要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这个基本逻辑来答题,给出相应的答案。至于其他学科的一些逻辑就需要你自己来总结发现,建立知识、信息之间的逻辑网,不断完善思维导。


6. 减法 ——去掉其他不重要的文字,只记忆关键的、重点的词句,连词成句。 

这个是我很推崇的一种方法,精简前提是已经足够理解,经过思考分析确定信息的关键词,抓取关键词作为记忆线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做完这一套动作,你对知识的印象会深刻很多。

关于记忆,我们必须明白,很多时候记忆不是必须逐字逐句,一次不差的刻板背诵,更是理解、吸收、加工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相同的意思,很多时候文科的考试科目老师判卷不是看你是否与书上描述一模一样,而是看你把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否阐述的全面,意思表达清楚。这是许多人的误区,所以他们惯常逐字背诵,学习于他们来说也就多了几分痛苦,少了一些乐趣。


7. 加法 ——给无逻辑的长内容加入联系 

有些时候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毫无逻辑的长内容,并且要背诵它,遇到这种也不必苦恼,所有学习者会和你遇见一样的问题,如果他们止步不前而你突破这一步,那么你就在学习这个层面更占优势。

遇见这种问题,考霸课上先生给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化文于景,化文于情,化文于戏,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身体来帮助大脑记忆,如同武林秘籍《葵花宝典》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建议采用。

化文于景,在背诵时加上一套肢体动作,将肢体动作与记忆内容建立联系(二者之间无关系),记住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就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此方法会增加大脑负担,不宜多用,且不利于长久地保存记忆。

化文于情,在背诵时加上强烈的个人感情与情绪,帮助记忆。但是人的情绪频繁的大起大落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故此法慎用,用先生的话来说,用得多活不长。

化文于戏,此戏乃游戏,找一位朋友,根据记忆内容制定游戏及其规则与惩罚机制,使双方在短时间内进入竞争状态,帮助记忆,此方法有一大弊,容易跑偏,可能最后竞争双方就一起玩而不是学习,因此伙伴的选择很重要。

这三个方法都是先生在考霸课上针对无序的长内容提出的方法,他讲得课程比我的文字生动有趣得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文末我会给出相关链接。


感谢 

写这篇文章是相当痛苦漫长的过程,支撑着我走下去的除了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之外,还需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一只的帮助,她在我读心理学教材方面给予我许多帮助,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探讨,向我推荐了彭聃龄先生的《普通心理学》,拓宽了我教材方面的阅读基础;还要感谢孤阅的三位老师葛旭、黄河清、白墨兮,从前的学习中,从三位老师这里学到了许多高效的学习方法,给我许多启发,尤其是黄河清老师的考霸课(https://fqe.h5.xeknow.com/s/Hh0Bt),使我深受启发,对我写这篇文章的框架与内容都有很大帮助;最后要感谢所有研究记忆及其相关领域的前辈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让我这篇文章的存在成为可能。

后记:从七月初我便开始着手做准备写这篇文章,翻教材、撸视频,写到一半卡顿,写不下去,然后继续翻笔记,做思维导图梳理,然后继续写,写完之后改,我都已经要崩溃了。最终的成品其实我还不满意,但是我改不下去了,再改下去我要崩,我就接受我和它的不完美,以后有想法再写个短点的补充补充。

写完之后刚开始几分钟特别开心,哈哈大笑,笑着笑着一股巨大的失落感向我袭来,忍不住开始干嚎,雷声大雨点小的哭,哭着哭着又听到网友夸我的文章给了她许多启发,于是我一边哭一边笑,笑自己得到肯定也笑自己疯疯癫癫的蛮可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