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郁
采郁

循聲入座主理人兼主筆 “熱愛文字帶來的悸動,與之平行的,是報之以全心。”

音樂紀實|2023年浪人祭回顧-海風吹過,發生在那片空地上的記憶

三天浪人祭已逾一週,也許沖淡大家的音樂祭會後症候群症狀,不管是以毒攻毒地投入到下個音樂祭,或早已是百毒不侵的專業聽團人士,這篇浪人祭回顧,也許能幫助多年後的你,記得「第五屆浪人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笨道策展提供)

每個人來音樂祭的玩心不一,有人喜歡早起穿著各種裝扮清理海灘;有人特愛艷陽高照的正午,隨著開場樂團歡聲起舞;有人選擇傍晚聽著有些psychedelic(迷幻)的音樂,不管聽團多或少,結束都會帶著一層沙回家,為那三天刻上到此一遊的記憶。

三天浪人祭已逾一週,也許沖淡大家的音樂祭會後症候群症狀,不管是以毒攻毒地投入到下個音樂祭,或早已是百毒不侵的專業聽團人士,這篇浪人祭回顧,也許能幫助多年後的你,記得「第五屆浪人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在地串連國外,跨世代音樂合作

今年音樂祭何其多,光已辦完的河海、爛泥發芽、浮現、赤聲躁動、大港開唱、台灣祭等大大小小活動,儼然再次回到疫情前台灣現場音樂演出的百家爭鳴時代。

秋山黄色。(笨道策展提供)

相比已歷十四屆,還有維基百科紀錄的大港開唱,盛大度過第五屆的浪人祭似乎也不遑多讓。除了辦在海邊一片空地,並策畫趣味的淨灘活動外;隨著疫情解封,秉持「音樂祭就是要大家認識新音樂」的初心,比以往邀請更多國外樂團,包括EGO-WRAPPIN’、 秋山黄色、The fin.、KIKI、Say Sue Me等;而浪人祭主辦人蕭達謙更在浪人塾講座中坦言,當初能邀請到日本渋谷系搖滾代表樂團Sunny Day Service時,心中便有了八九成信心能把活動辦得更盛大。而第一波名單公布後,確實引起廣大討論。

不過比起國外樂團登台演出,三天演出更另闢「小嘻門」舞台,給許多嘻哈歌手登台表演,另外也有Triggerman Beat Battle比賽及宛如露天酒吧,並請DJ Drop the Beat的TCRC舞台,每天從下午到晚上都有嗨(High)歌灌頂,如強心劑注入台南在地嘻哈活力,半夜自然睡不著覺。

黃玠、黃小禎。(笨道策展提供)

另外音樂祭似乎也成為老中青皆宜的場子,黃玠來了第二年外,這次更和許久未登台演出的黃小禎首度上演師徒組合,同台演出,那些事後才能在YouTube上看到的〈賞味期限〉、〈15秒練習曲〉等歌,聽了眼淚都不知在眼眶中打轉多少回。而美秀集團和來自台南北上奪得大嘻哈時代2冠軍的阿跨面,兩組合體更是驚喜,最後一天晚上、最後一首唱著〈細粒的目睭〉不知是送著遊子回家,還是遊子根本不想回家。


場內活動看熱鬧,場外趣事湊熱鬧

今年浪人祭除了4(鯤鯓、劍獅、風獅、金鶴廳)+1(小嘻門)舞台外,周圍大小活動也特別多,歌迷與歌手、歌迷之間也碰撞許多火花。

MAX'N。(笨道策展提供)

來自日本的MAX'N演出讓人驚喜,因為一首〈Pizza Party〉台下樂迷發狂似地舉起早已準備的Pizza鼓動著;也聽著Blueburn主唱趙廣絜因聲帶受傷,少見由吉他手群淵幾乎唱了整場演出;聽到淺提特別為音樂祭改了一段〈禮物〉的編曲;也親眼目睹拍謝少年場時台下樂迷玩衝浪、開圈的盛會;更看到固定客樂迷站上舞台揮舞旗子讓信耶穌的站左邊、佛祖的站右邊,而發生有趣的畫面。

恐龍裝(樂迷 IG:lm850503)

樂迷給予的能量還不少於此,自發性的恐龍穿著,跑到了同根生場子跟著一起開圈、跳舞;也有許多攝影朋友,在音樂祭後分享認領被拍的照片,最甚者還是頭戴高速攝影機的男子,除了也在會場拍照外,背後更掛著「可以不拍照,但不能不聽南西肯恩的歌」字樣的牌子;更有手拿Free hugs牌子的人,不僅交談音樂,也交換擁抱…

音樂祭三天腳力有限,隨筆記錄下許多印象深刻的畫面,回頭來看這些細碎的場景,其實最多的是看見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因為熱愛音樂聚在了一起,讓這片空地上發生的不止有聽音樂這件事而已。


音樂祭將人黏在一起,不知不覺長出回憶

拍謝少年。(笨道策展提供)

「喜歡衝浪的感覺/浪推著我沒拒絕/輕快的節奏 放鬆享受/這是我宏大的氣魄」
-午夜乒乓〈找一片空地〉

記得浪人祭最後一天,惋惜自己沒能聽到午夜乒乓的現場演出。搭車路上聽著他們的新專輯,發現〈找一片空地〉歌詞正貼合音樂祭發生的事,台上音樂人從期待卻害怕被遺忘的心,到與樂迷產生共鳴,最後盡興而歸;台下歌迷短暫逃離了生活,找到讀懂自己的聲音和朋友,最後意猶未盡地回家。

其實音樂祭看得是「人」,比起串流音樂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比起專場多了發現新音樂的樂趣。 很難想像那片空地平時滿是風沙,製造的垃圾可能多於前來散步的在地人,音樂祭過後人潮散去,那裡想必依然刮著沙。主辦人蕭達謙總擔心大家遺忘了浪人祭,於是不斷思量下一屆如何辦得更盛大。這才明白,人的一腔熱情有時只為了讓他人稍微記在了心裡,然後長出回憶。可回憶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與接收,更多的是回饋與交流,所以用行動回應感動,用期待催生下一個值得等待的演出。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