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增
邢福增

別了,林哥……

(编辑过)

回想讀大學本科時,開始對中國基督史產生興趣,那時在圖書館找到的中文書不多,但一定見到林治平(林哥)的名字。八十年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在中國,根本不成氣候,反倒是在台灣,由一群基督徒學者(查時傑、林治平)在推動。

手頭上仍有一本1985年在中大文社書展買的《宣教事業與近代中國》,就是由宇宙光出版的,後來才知道,作者是同門師兄魏外揚(是王師爾敏在台灣的學生)。日後,陸續購買林哥編的《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1977)、《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1981)、《基督教與中國歷史圖片論文集》(1979),及他早於七十年代出版的《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化論集》(1970)及《基督教與中國》(1975)。可見,他早於七十年代,便在這領域默默耕耘。

1987年計劃報研究院時,其中一個研究的重點是晚清中國基督徒如何處理祭祖問題。當時讀了林哥一篇文章,見他引用一本名為《釋疑彙編》(1884)的史料。剛好他來香港演講,仍記得地點是何文田山道的浸神校舍。於是把握機會,特別報名,並在講座後向林哥請教。雖然已是晚上,但他仍樂意回答我的問題。我跟他說將隨王師讀中國基督教史的碩士,苦於史料不夠,並問他如何可找到《釋疑彙編》。結果,他在返台後就將書寄給我。這本書對我後來的研究,幫助很大。

1993年讀博士時,獲蔣經國基金會資助赴台訪問一個月。當時剛好開始在建道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事奉,家麟兄要我在台多聯絡不同學者,當然包括林哥。林哥同時兼任宇宙光總幹事及基督教中原大學的教授,並先後於1989年及1991召開以「基督教與中國本色化」及「中國基督教大學」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及出版會議論文集。1994年,再召開「基督教與中國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林哥邀請我赴台出席會議,雖然沒有發表論文,卻因此認識了很多學者。回望歷史,這些學術研討會,就是林哥搭建的平台,既推動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又將學術者與教會界連結在一起。

1994年1月,家麟兄邀請林哥到建道開一科密集課程,我也幫手接待。仍記得在長洲華威酒店房間內向他請教問題,並獲贈書題字:「福增,很高興有你投入,希望你堅持到底,這條路不容易走」。那時我仍在撰寫博士論文,林哥的提醒,無疑是很大的激勵。

1996年,林哥主辦以「全人教育」為題的學術會議,那是我學術生涯上首次在海外研討會發表論文。為配合主題,特別以80至90年代中國具宗教及基督教元素的文學作品為個案撰文。那時,則好太太臨盆在即,會議期間與預產期接近。後來大兒子誕生,宇宙光同工一直有關心他的健康成長,感動不已。

從建道到崇基,跟林哥仍維持聯繫。2001年,他主辦海峽兩岸三地教會史研究現況研討會,我在會上發表有關香港基督教史研究的論文。2006年,他為記念馬禮遜來華200年,計劃出版30本的學者論文結集,有幸參與其中,將自己撰寫的論文結集出版《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集》,也是第一本學術論文結集。2010年,中原宗教所主辦「林治平與中國教會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以〈「近代化」與「本色化」──林治平與中國基督教史學統的建立〉,整理了林哥在推動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貢獻。最後一次參加林哥主辦的學術會議,是2015年紀念內地會來華一百五十年的會議。

回顧自己的學術生命,林哥在不同階段,均以不同形式來幫助及提醒我。除學術路上的提攜,在事奉路上也得蒙其教導。記得多年前,林哥在宇宙光刊物上回顧自己二十年的事奉,期間曾有許多因著「勉強」、「不得已」才走上去的道路,但卻成為一生的轉捩點。初時有著被逼勉強的犧牲感覺,但越走下去就越有甘心被勉強的順服與交託。當時讀著,就有很大的提醒。2014年就職神學院院長,在就職述志時,特別引述了林哥這個從「勉強自己甘心」到「甘心自己勉強」的經歷來自勉。

2022年底,剛好在台安息年。台灣基督教史學會王成勉兄邀請我主題專題,林哥也在場發問交流。後來,又有機會再跟他及張姐(曉風)見面。席間跟他分享計劃要退休的想法,並說日後能更多機會見面。2023年底來台後,一直想約他見面。沒想到,匆匆數月,就收到他安息主懷的消息……沒有抓緊機會拜訪,真的十分遺憾……

自1987年首次跟林哥見面,轉眼已37年。昔日那位剛踏足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年青人,今天也成了退休的初老漢。感謝林哥的提醒:「希望你堅持到底,這條路不容易走」,讓我能夠走到今天。林哥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堅持開墾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荒地。今天,他已走完這條路,而仍在路上的我們,需要堅持繼續走下去……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