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为何信奉/选择 value investing?

value investing 和 speculation 的核心区别源自各自所期望的「利之所出」:前者期待的「收益」源自于投资标的物背后 business 本身所创造的收益;而后者期待的「收益」源自于「价差」,至于标的物背后是什么 business 根本无关紧要,它可以是公司、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毫无意义的纸片或代码片段。

在这样的视角下,前者需要透彻研究 business 的特性,研究社会、历史的演化,研究世界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泛化地说,研究的就是世界如何运转。而后者并不需要研究背后的 business、不需要研究社会/历史/世界的运转机制,唯一需要关心的是市场中的「大众情绪共识」。搞清楚了“群体情绪共识”如何形成、如何毁灭,就能“预判”情绪所代表的价格移动轨迹,从而实现「价差」获利。

选择 value investing 而不是 speculation,是因为我实在不太能理解 hack 了「大众情绪共识」能够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实质贡献,又能在 human history 中留下何种印记。真正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是一项项具体的商业活动和业务背后的劳动,而不是「情绪共识」的炒作。我既“不能”预测情绪共识,也“不愿意”在这种无法真正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speculation 让人狭隘和封闭,它会将你塑造为 closed mind,因为 speculation 只是为了 speculation 而做的一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零和游戏。而 value investing 则让人视野开阔、心性 open,因为你不仅仅是在考虑自己如何获利的事情,你也在考虑世界的进程、人类的未来。“将你的资金分配到最能加速人类文明进程的地方”既是世界所需要的、也是 value investing 获利所需要的。这样的利益一致性,可以让我所做之事与世界同呼吸、与人类共患难,我会拥有更强的 mission binding。

“赚钱”在 value investing 的体系下真的只是在“对世界的好奇研究”后的附带结果,如果赚了,那当然很好;但如果没赚到,value investing 所迫使我在「商业洞察」「历史进程」「社会演变」上的训练也足以让我受益匪浅,即:无论赚钱与否,value investing 都会让我立于不败之地。而「大众情绪共识」的 hack 则不能,我总是会有“败”的可能性,并且其概率还挺大的。

一个人的底色由他的第一性命题(不可拆分、天然正确的原子性命题,等价于数学公理体系中无法被证明、天然正确的定义、公理)所决定。对大部分人来讲,“为什么需要赚钱”不是一个问题,「赚钱」是天然成立的、是第一性的、是不需要被阐释的。但对选择 value investing 的人来讲,「赚钱」并不是他们的底色、不是他们的第一性命题,“求真求实”“对世界无法遏制的好奇心”才是他们的第一性命题,是他们认知的无需拆分和阐释的公理。

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你选择了 value investing,而是你天生就是 value investor。因为你的底色、你的第一性命题,几乎无法改变:you’re born to be.

当然,value investing 还能帮助我们更抽象地去考察商业/行业,而不会被“自己对某项具体业务的热情”蒙蔽双眼。无论你在具体的商业上搞出多大动静,无论你吸引了多少镁光灯和大众的注意力,也无论你对这些业务怀有多大的热情、它的现实意义的 story 有多么美好,value investing 总是会冷眼旁观地去抛出一个核心问题:每次向这台 business machine 投喂 1 元钱,能否让它吐出多于 1 元的收益。这样的视角,会让你抽离具体的业务,像数学一般,俯瞰一切具体的业务细节而不被纠缠。

最后是,value investing 在通识性「思维方式」方面引入了很多其他学科不易表达的方法论和思考视角,例如:

a)你可以选择某一道题目来作为你最后的成绩,而不是把所有的题目答完(你无需像高考一般解答所有的题目)。你不仅可以选择只答第一道选择题,还能选择不断地更换试卷,直到遇到一道你有把握的选择题作答,并将它的结果作为你整张试卷的成绩。

b)这种高度自主的「可选择权」,不仅存在于 value investing 中,更是存在于你的人生、事业选择中:你可以完全停留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去生活,而不必在自己不擅长的方向去折腾、去做你千辛万苦也不如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事情。巴菲特与芒格,更是以身作则地在展示这种可能性。

c)不以结果论英雄。因为 value investing 会考虑「未然历史」而不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已经发生了的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依旧不过是弹珠恰好落入某个孔的随机事件。你需要考虑的是更宏观的概率分布,考虑更多的「未然历史」可能性,而不因“已经发生”就为这唯一发生的历史赋予过多的光环。

如此,发生的「结果」便不再那么重要。面对复杂的事物,你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去研究它背后的机制和原理,不会单纯地以「某个发生的结果」作为某件事的评判标准,因为它实在是太过单一也太过脆弱了。在「未然历史」的视角下,你会真正开始迫切地去关注「原理」和「机制」,而不是单纯地对“发生现象”做数据拟合。

d)无论你所接触的业务多么绚烂、相关业务的负责人有多少 title 加身,你都必须提醒自己再问一句:这台 business machine 通过吃进去 1 元钱能吐出来多少。它就像一句咒语,能让很多情景下“迷幻的魔法”和“崇敬的情感”瞬间消失。“名气”的光环效应,将在这句咒语面前消失殆尽。



近期回顾

备忘录:「可口可乐」穿越商业周期的一些宏观考察

「小红书」背后的产品逻辑:从“为什么没有复杂的后台发布平台”谈起

切入三张财报复杂信息的一个容易视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