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轻海峡
津轻海峡

喜歡研讀、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易斯·格鲁克诗一首

2023年即将过去。20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路易斯·格鲁克(Louise Glück)在今年去世。诗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诗思,她的精神,她的诗句仍在。本文是在诗人获奖宣布当天之后写下的,也是我在Matters Town发表(转载)的第一篇文章。因为是在第一次,格式和字体都弄得不对。现订正字体和格式、稍加编辑重新发表,算是旧年过去新年到来之际的温故知新。
© Nobel Prize Outreach. Photo: Daniel Ebersole

美国诗人路易斯·格鲁克(Louise Glück)荣获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别具一格的诗意声音具有朴实无华之美,使个人存在普世化”(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格鲁克1943年出生于纽约。她的出世之作是1968年出版的诗集《头生子》(Firstborn)。她在1993年获得普利策奖,2014年获得全国图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所谓的格鲁克“别具一格的诗歌的声音具有朴实无华之美”究竟是什么意思呐?她的一首题为“黎明”(Dawn)的诗或许可以让读者略窥一斑。

“黎明”不长,很适宜于拿来当英语阅读练习教材。以下是其原文,附带我的尽力紧贴原文的翻译。然后是我的简短的评论、解说。

***

Dawn
黎明

1

Child waking up in a dark room
孩子在黑暗的房间里醒来
screaming I want my duck back, I want my duck back
大叫我要我的鸭子,我要我的鸭子

in a language nobody understands in the least—
用的是一种人们一点也不明白的语言——

There is no duck.
没有鸭子。

But the dog, all upholstered in white plush—
但是那只狗,外皮是厚厚的白毛—
the dog is right there in the crib next to him.
那只狗就在婴儿床上紧挨着他。

Years and years—that’s how much time passes.
年复一年——漫长的时间就这样流逝。
All in a dream. But the duck—
一切都在梦中。但那只鸭子——
no one knows what happened to that.
没人知道那只鸭子怎么样了。

2

They’ve just met, now
他们刚刚见面,现在
they’re sleeping near an open window.
正在敞开的窗户附近睡眠。

Partly to wake them, to assure them
部分是为了弄醒他们,让他们确信
that what they remember of the night is correct,
他们对夜间事情的记忆是正确的,
now light needs to enter the room,
现在光线需要进入房间,

also to show them the context in which this occurred:
也是为了给他们展示这事发生的前后背景:
socks half hidden under a dirty mat,
袜子给一块脏垫子半遮半掩,
quilt decorated with green leaves—
被子上是绿叶的图案—

the sunlight specifying
阳光清晰地照出了
these but not other objects,
这些,但没照出其他物体,
setting boundaries, sure of itself, not arbitrary,
画出了界限,确信自己,不任意,

then lingering, describing
然后延宕徘徊,勾勒出
each thing in detail,
每件东西的细节,
fastidious, like a composition in English,
认真挑剔,犹如一篇英语作文,
even a little blood on the sheets—
甚至床单上的一小点血迹—— 

3

Afterward, they separate for the day.
后来,他们在那天分开。
Even later, at a desk, in the market,
甚至更晚些时候,在桌边,在市场,
the manager not satisfied with the figures he’s given,
经理对他得到的数字感到不满,
the berries moldy under the topmost layer—
最上层下面的浆果已经发霉——

so that one withdraws from the world
人就是这样从世间隐退
even as one continues to take action in it—
即使是继续在其中采取行动—— 

You get home, that’s when you notice the mold.
你回到家,就在那时你注意到了霉点
Too late, 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为时已晚。

As though the sun blinded you for a moment.
好像阳光使你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

***

解说和简评

这是一首很有趣的诗。句法极其简单,用词也极其简单,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中学生不查词典也都认识的词。

生前职业是英语教授的诗人在这里用出的唯一的大词fastidious(挑剔的,过分认真的)还是带着一种自嘲——“犹如一篇英语作文”。我们都知道,认真写作文、认真教作文的人会以挑剔的、令一般人觉得难以忍受的认真来斟酌每句话的构成,每个词的选择。没有这样的认真便是糊弄事,但这样的认真也常常会令人抓狂,让写手抓狂,或让旁观的人抓狂。

例如,这首诗的第一行第一个词Child,按照英语的词法或语法,这个词前面应当有一个冠词,不是定冠词The,就是不定冠词A。诗人为什么在Child这个可数名词的前面不用本应当用的冠词?难道这是诗人下笔行文的英语破绽/错漏吗?不太可能。这里的冠词省略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Child在这里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追究这样的问题就是fastidious。一个好写手必须fastidious,否则必定是行文粗疏。然而,现在我不要追究这样的问题,因为不想让读者抓狂,只想给读者提供愉悦。但哪位读者要是想追究这样的问题,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提出讨论。

与此同时,这首诗快速读来,读者得来的印象就是日常生活中一时的电光一闪,惊鸿一瞥,灵光一现,好像诗人无非就是把片段的人生回想、印象、感觉、感叹、感悟、觉悟的凑集,犹如拼贴画一样拼贴起来。但细读之下则会发现,诗人的极其简单的语言处处充满诗意的含混(ambiguity),呈现出奇妙的思路纹样(pattern)。

例如,“孩子在黑暗的房间里醒来 / 大叫我要我的鸭子,我要我的鸭子 / 用的是一种人们一点也不明白的语言——”。在这里,诗人可能是想说,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好似非常容易懂,但却可有让人一点也不明白,即使是小孩子的极其简单的语言也是这样;理解语言背后的心思 / 思想千难万难,难于上青天,近乎不可能;且不说常常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大人的语言。

这首诗以 “孩子在黑暗的房间里醒来” 开头,以 “好像阳光使你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 结尾,全是拿视觉说事,以视觉为暗喻,为寓言——孩子在黑暗的房间里醒来懵懵懂懂,什么也看不见;大人在阳光下,在清醒的时候也会跟在黑暗的房间里从睡梦中醒来、仍然是在半睡半醒状态的孩子一样。

这种解释跟这首诗的标题 “黎明” 很是相配——黎明接下来就是白天,就是真相大白,但这里我们看到的真相是,我们对真相的了解或理解其实比孩子高明不了多少,我们也会跟婴儿床里的孩子一样对眼前的、身边的东西/事情视而不见,即使见到也是事过境迁,为时已晚。

就这样,这首诗的标题和这首诗的内容构成了微妙的对照和反讽。

这首诗以非常简朴的语言讲述的事情都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见到的、经历的。这就是质朴无华,就像我们每个人都长大,每个人都看到孩子长,每个人都有年青的时候,老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日常的欢欣、窝囊,遗憾,迷惑不解,后悔莫及,这一切说起来都是太常见了,太质朴了。

这些事情我们都人人都有,但讲述这些事情必定是个人化的。就好像是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们常见的,人人都可以拿的。但每一个人拿到自己的购物车里的东西都跟他人的不一样,因此你的购物车跟别人的弄不错。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所说的 “别具一格的 / unmistakable” 说的就是这种弄不错。这首诗所讲的事情非常个人化,但这种个人化又具有普遍性。这就是诺奖评奖委员会所谓的格鲁克的诗意声音具有“朴实无华之美,使个人存在普世化”。

细读这首诗对正在学英语或学中文和英文作文的同学应当是很有帮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 英语教师,我总是看到太多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挖空心思杜撰警句、妙语、富有哲理的句子,试图以名言警句一鸣惊人或博取人的眼球(2020年中国浙江高考据说获得作文满分的那位学生就是这样的典型学生)。

现在我可以拿着这首诗对正在学习中文和英文写作的同学们说:哎,同学,你看人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世界一流大学英语教授,看看人家,这样写诗,用词这么简单,句法这么简单,句型这么简单,要学着点;别装腔作势,别端着,要知道,最质朴的语言就是最美、最有深味、最有力量的语言。要知道,看似浅显直白的措辞和文句照样可以深邃,可以发人深思,甚至可以因浅显而更深邃,更有趣。

(对这首诗的措辞、句法、象征、寓意、大意,我当然还有其他的理解,可以做出其他的解说。但我不想过多地展示我的理解和解说从而影响或妨碍其他读者的理解。)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