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Wu
JoeWu

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

19世紀末期開始的家族遊牧遷徙

(编辑过)
吳家的戶籍謄本往上能追朔到1894年,明治年間甲午戰爭前一年吳力逝世,其生年不詳。而照輩分排序分別是,吳力-吳呆-吳清波-吳交-吳文欽-吳宣佑,至今橫跨130年,更久以前之記載已不可考。

留不住的硩年紅包與一卡皮箱

大姑:「過年的時候清波阿公包紅包要讓我硩年,初一還拿著,初二我媽就要收去。我如果不給他的話就會被打手背,後來清波阿公要給我紅包我都不敢拿了,我看錢看的不重。你知道你曾祖父吳清波嗎?」

曾祖父與大姑在屏東車城石門古戰場留影,公路總局站牌底下的二位與群山呈現鮮明對比,淑女樣大姑手拎著包、腰間繫上時尚皮帶,而一旁曾祖父穿著不合身的衣物,猶如後清人家穿越到了民國。我看著合照莞爾一笑,民國前10年出生的清波是謎樣人物,服裝儼然廖添丁似打扮,頂上無毛、矮身、褲帶纏繞好幾圈打結後才能穿上。一旁連續彎路標誌似乎預告接下來大限將至,所幸得一張照片能夠記錄下他最後的身影。

大姑:「以前家裡的錢都是清波阿公在管,放在一個有鎖頭的皮箱裡,錢捲成一捲一卷的。清波阿公最疼我跟大兄,他很放心把鑰匙交給我保管,他知道我不曾去拿過半角,都會跟我說要多少就去拿花。」有一天自紡織廠工作下班回到家,剛停好鐵馬就看見我叔叔拿著一隻掃把大力揮來揮去叫囂,我問他:「叔仔,你咧創啥?」他看到我回來後就不敢造次,隨即轉入房間裡。這時傳來清波阿公的罵聲:「不晟死囝仔,你去死好了。」

父子倆人因為皮箱裡錢的事情吵了起來,大姑管著鑰匙旁人難免會認為他拿了錢私自花用,事實是省吃儉用的大姑未曾取過一分一毫,甚至未嫁前還需上繳薪水供家裡買地。

(大姑與曾祖父吳清波於屏東車城石門古戰場 公路總局古石門站旁留影,應為60-70年代。)

溪中一小洲

吳家的戶籍謄本往上能追朔到1894年,明治年間甲午戰爭前一年吳力逝世,其生年不詳。而照輩分排序分別是,吳力-吳呆-吳清波-吳交-吳文欽-吳宣佑,至今橫跨130年,更久以前之記載已不可考。

根據彰化縣志記載,乾隆三十二至四十三年間(西元1767-1778年)該地由墾首吳洛以吳伯榮為墾號開拓荒地,現今大約分布在臺灣中部一帶,包含烏日、霧峰、線西、和美一帶。而溪心埧又可寫作壩,乃溪中之小洲。該聚落信仰三官大帝 (天官、地官和水官,臺語俗稱「三界公」),起源已不可考。起先供奉於村中公厝,於1975年將公厝改建為廟宇,是為三官大帝廟。而溪埧村於國民政府來臺前共計有三座土地公廟,分別位於村子的的東方、西方、北方,至少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其中一座位在三合院附近的重光巷22號西邊,幾經改建後已煥然一新。

不斷遷徙的吳家

在寸土寸金的現代社會中,很難想像過去人們如何積攢錢財,買下一畦畦田土。為了釐清過去吳家遷徙的脈絡,我向二伯提問。

我:「為什麼以前阿公田那麼多? 」

二伯:「三合院拆掉改建透天後,你阿公又在斜對面荔枝園、芒果園那塊地建了寮仔住。那邊以前有住人,是個遠親,有個舊厝門牌 30 號。當初厝內買的時陣我擱咧當兵,買的時陣圍牆拆掉,不過四面的圍牆痕跡都還在。照理說過去的地主不知道有沒有去申請,那塊應該要是建地而不是農地。」

二伯:「我知道同安厝聖宮廟前面也有兩塊田地,哪時賣的我就不了解了,以前曾經去那幫忙農事,而昭和庄牛車路附近是你叔公的。再過來就是我們說下尾這邊也還有地,你阿公後來賣給中興大學,現在成了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

二伯:「從你曾祖父那邊傳,你阿公是買溪心壩三合院前面這一塊, 還有雞寮旁邊的農地,路邊有一間矮房子。當時買的時候你大姑還沒嫁,他一直唸說那塊是他的,以前他工作的薪水存起來給長輩拿去買田。」

戶籍謄本像是有字天書,所有關於祖先們的記載都在裏頭,解讀的過程饒富趣味卻困難重重,除了書記員筆跡不好辨識,有些資料也有小部分刊載錯誤,因此要能夠全部釐清實非易事。我開始大整理厚厚一疊的戶籍謄本,將過去祖先們住過的地籍號重新比對現在的地圖,並梳理其生卒年。

祖公:吳力,生年不詳,卒於明治27年(1894),住所不詳,配偶為李氏查某。

阿太:吳呆,生於明治4年(1871),卒於民國27年(1938),享年67歲。配偶為吳張氏賢,妻早逝後招贅張楊氏色。住於彰化廳貓羅堡快官庄五百十七番地。

阿祖:吳清波,日傭(受雇白天工人)、自耕農,生於民前10年(1902),享年70歲,卒於民國61年(1972),配偶為吳楊氏英(39歲離世)。住於臺中州大屯郡烏日庄同安厝85番地、臺中州大屯郡烏日庄溪心埧553番地、溪南路興農巷16號、溪南路重光巷28號。

阿公:吳交,自耕農、電力公司臺中管理處技工,生於民國15年(1926),卒於民國108年(2019),享年93歲,配偶為吳張寶英,住於溪南路重光巷28號。

(曾祖父吳清波之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49年2月2日。)

由戶籍謄本上的住址大致可以勾勒出祖先們遷徙的路徑,最早的記載是在彰化廳貓羅堡快官庄五百十七番地(今彰化縣彰化市快官里小墾丁水上休閒世界附近)。先祖們望向烏溪的另一頭-臺中。若要從快官到臺中最快的捷徑是搭乘竹筏渡溪,所幸烏溪臺中、彰化段水流並不快,但看似水面平靜的烏溪實則多處水深超過三米。戰戰兢兢的過了烏溪後才在同安厝(今烏日螺潭里臺中市烏日垃圾焚化廠附近)落腳,再搬遷至昭和庄(今今烏日東園里活動中心附近),最後則是選擇地勢較高溪心壩(今溪壩里南興宮附近)。綜觀遷徙路徑,猶如一釣客所拋出之利鉤,載浮載沉於水中等待著機會釣獲大魚。而先人們勇於嘗試、冒險犯難,咬緊牙根存活,同時找尋更好的未來,由彰化位於邊陲的快官來到臺中定居。

(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彰化快官至臺中烏日溪南一帶。)
(台中市舊航照影像1948 彰化快官至臺中烏日溪南一帶。)
(台中市舊航照影像1948 臺中烏日溪心壩一帶。)

資料來源:

  1. 烏日文史匯編(第一集)

  2. 烏日文史匯編(第二集)

  3. 內政部地籍圖資網路服務便民系統

  4.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臺中市百年歷史地圖 (sinica.edu.tw)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