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ry
Starry

Single episode

內在英雄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你一直陷入某種迴圈,你一直吵著要去找惡龍決鬥,你每個時期都非得找出一條惡龍去打,又怪村民不幫忙你,然後自己在那邊決鬥的要死要活。為什麼呢?真的有那條惡龍存在嗎?

去年上了易智言導演開的編劇課,他介紹了《內在英雄》這本書。原以為是有關編劇寫作的書,然而大略翻了導讀跟第一章,發現主題無關乎編劇,反而是心理學自我成長的書籍。

作者卡蘿皮爾森,根據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坎伯神話學,整理出六種人格原型:

天真者、孤兒、殉道者、鬥士、流浪者、魔法師。

為了避免讀者快速讀了一種原型,就倉促拉椅子入座,作者不斷提醒,成為英雄是一趟迴旋式的旅程。

我們要打破「線性」的思考慣例,每個原型角色並非固有先後順序A-> B->C,

而是同心圓式的循環、有時跳躍交錯。

人們身處不同時代下的主流價值,也會影響人的性格形塑。以性別框架而言,男性容易被鼓勵成為「鬥士」,採取鬥爭、征服者的姿態;而女性往往被鼓吹成為犧牲鋒線的母職,更容易選擇作為「殉道者」,生命角色就此停滯在「殉道者」。

各個角色也沒有位階高低之分,隨著年幼、少年、青壯年,不同的生命階段,對應到六大原型角色,各有其要克服的弱點與目標。

人們總是對過往的自己特別嚴苛,因此在角色之間的轉換,自我認同容易混淆,經歷雙重否定、一番痛徹心扉的自我批判,深刻覺察自身的弱點,重生出新的性格。

這本書讓我看得相當難受,因為這幾種角色都可以對應到我過去不同的人生階段,從被原生家庭束縛的殉道者角色,遠離原生家庭成為流浪者;政治態度從追求精神領袖的孤兒、變成好戰的鬥士、又回歸冷淡。
難受的地方在於,大概每過六年八年,我總覺得自己像是回到原點一般,一無所獲。

2023年最讓我痛苦的是,在不同的角色間拉扯,一旦其中一個角色挫敗,成了骨牌效應,尤其母職更容易陷入雙重否定之中,自我縮的很小很小。

幾個月前,去看了久違的身心科,醫師一邊聊天,手指頭不停快速的敲打鍵盤,顯然是這次的對談,我的自我陳述跟過往有了劇烈的變化。

我跟醫師說,我最近看了內在英雄,我覺得自己好像倒退回____讓我很難受。

醫師說:「我知道那本書,詳細的六種原型角色我也忘了,但是重點不是你是什麼角色,內在英雄談的是成為英雄的一趟歷程,
而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你一直陷入某種迴圈,你一直吵著要去找惡龍決鬥,你每個時期宜都非得找出一條惡龍去打,又怪村民不幫忙你,然後自己在那邊決鬥的要死要活。

你覺得為什麼呢?真的有那條惡龍存在嗎?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