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no
somno

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網際網路初興之時,有識之士即憂心忡忡,人們將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是故,本在學術領域中的網路修養,或規矩,一下子就被商業化的洪流淹沒,從此之後,心牢被打破,掙脫桎梏,百無禁忌,中傷,汙衊,謠言,抹黑,恣意橫行! 搧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者,跳梁其中,網路上的世界,可說沒有一處是淨土! 看看這次的烏俄大戰,所謂的媒體,有多少是錯假弄虛?又有多少網紅,網民,是蹭熱跟風,隨之起舞?

《尚書.無逸》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譸張為幻。’此厥弗聽,人乃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於小大。民則厥心違怨則厥口詛祝。(胥:互相。訓,順從。厥:其。否:否則。)
【古文翻譯】:周公説:“啊!我聽説:‘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眾沒有欺瞞誆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着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麼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由小而大。人民就要心裏怨恨,口裏咒罵。”

把上古的情境搬到現代,當網路到處都是譸張為幻,虛假充斥,那麼,道德崩壞,禮義淪喪,人跟人之間的信賴脆如薄紙,於是由小而大,由上而下,整個維繫人類社會架構的理性,隨之土崩瓦解,人們互相怨恨,互相詛咒,那麼世界末日就離此不遠矣!

閩南語的發誓,叫做tsiu3-tsua7,教育部字典寫【咒誓】,【誓】,讀tsua7是訓讀了! 應該是【祝詛】(【詛祝】的倒詞)。【咒】,即是【祝】,「咒」是「祝」的分化字,表示祝禱、禱告。衍生義表示「咒罵、詛咒。」。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寶玉聽了,便向前來直問到臉上:『你這麼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

《詩經·國風·陳風》 防有鵲巢

白話翻譯:

  • 哪見過堤上築鵲巢,哪見過土丘長水草。
  • 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裡愁苦又煩惱。
  • 哪見過庭院瓦鋪道,哪見過山上長綬草。
  • 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裡害怕又煩惱。

《詩經·國風·鄭風》颺之水

  • 颺之水,不流束楚tshu2。
  • 終鮮兄弟,維予與女lu2。
  • 無信人之言,人實女lu2。
  • 颺之水,不流束薪sin。
  • 終鮮兄弟,維予二人jin5。
  • 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sin3。

詩經中這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說男女間的情愛,一個是說夫妻間的情意(另一說兄弟情義)。兩個都是在説害怕第三者的惡意介入,影響到彼此的感情與關係,所吟唱的庶人詩歌。 第二首的「颺之水」,諸家翻譯都寫成「緩流,或激流的水」,私以為應該是「風揚起的水面流動」以喻「風言,流語」,「束楚,束薪」在詩經中都暗指夫妻關係。試翻譯如下:

「揚起的水波啊,流不走綑綁的荊材,娘家少有兄弟的我,是多麼孤單無助啊,現今只有你可供依靠,不要聽信他人的流言啊,他們都是在欺騙你。」

以上兩首詩的關鍵字,一個是「侜」,一個是「迋」,兩者是同義字。

侜ㄓㄡ,tiu, tau.

【說文】有廱蔽也。【詩·𨻰風】誰侜予美。 又與𧪀同。侜張猶𧪀張,也。 古「廱」今「壅」字也。「廱蔽」猶言「蒙蔽」也。以言說人非,翻譯成「離間」比直接翻譯為「欺騙」來的好!這個字,後來演變成為「ㄓㄡ」,「詶ㄔㄡˊ」。前者分化有「禱」字,,後者又分化成「酬」跟「詛」字。都是以言告人,只是告訴對象不同,話語好壞不同而已。

「迋」 ㄍㄨㄤˇ ong7, kong3

《說文》往也。 又《集韻》欺也。《詩·鄭風》人實迋女。 這個字,本為「往」字,被假借成「誆」「誑」字。而「侜」跟「誑」同義。因此,這兩首詩雖然採用不同字,但意思應該是一樣的!

在台語,甲去跟乙說丙的壞話,叫做「tau5」,教育部閩南語字典擬字「投」字,取「投訴」的省字。「投訴」的本義是「投狀告訴」,似乎與台語的「tau5」語意不同!

台日典,「」第一義:如:~保正,~先生。見雞亦~,見狗亦~(誰にでも彼にでも告げる)。

日譯:人の悪事などを目上に云付ける。(說人壞話)

當然若是看成衍生義,卻是可以的。林文信先生認為「譸」字(或是「侜」字)才是台語「tau5」的本字!看過以上兩首詩經的書證,卻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