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凝
思凝

旅美港人。知道難以寫作維生,所以還是乖乖上班去。目前只想把長篇小說寫完。偶然會寫寫讀書心得。個人網站:http://siying1611.github.io/

【閱讀筆記】 黛安.穆卡伊《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

我認為本書所提倡的思維模式,不僅有助讀者應對逐漸改變的社會,也適用於日常生活遇上的大小問題。書中指出不少常見的思考盲點,一旦正視擊破後,其實可以消除平日許多不必要的憂慮,簡單來說就是一套提升EQ(情緒智商)和AQ(逆境智商)的思考模式。以下我會分享書中一些對我有所啟發的概念。

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 - 黛安.穆卡伊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寫於2021年10月10日)

傳統的就業文化中,企業要為全職員工提供福利和保障(例如在美國,公司要替員工買醫療保險和供退休金),聘請全職員工的成本昂貴,故愈來愈多企業轉向聘請合約員工*以節省開支,漸漸把以「職位」為中心的勞動市場,轉型為以「差事」為中心的勞動市場。本書探討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改變思維和習慣,適應就業保障不復返的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文化?

*零工經濟的範疇包括諮詢顧問、特約派遣、非全職雇用、臨時工作、自由工作、自營事業、兼差副業,以及透過Upwork和TaskRabbit等平臺的接案工作。

筆者認為本書所提倡的思維模式,不僅有助讀者應對逐漸改變的社會,也適用於日常生活遇上的大小問題。書中指出不少常見的 思考盲點 ,一旦正視擊破後,其實可以消除平日許多不必要的憂慮,簡單來說就是一套提升EQ(情緒智商)和AQ(逆境智商)的思考模式。下文將會分享書中一些對筆者有所啟發的概念

注意:這篇閱讀心得只會涵蓋書中第一部《多職身分,多重所得》以及第二部《出發吧!你的多角化人生》,第三部《財務自足,不再為錢煩惱》關於如何有效儲蓄,並沒有新穎的概念,而且保險相關的明細取決於地域,在本讀書筆記就不提了。

本筆記斜體部份為引文。

第一部《多職身分,多重所得》

第一章:定義成功

  • 成功的概念,最早來自外在。可是,若任憑外來的成功定義成為內在思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結果會過著我們實際上不想過的生活。書中提議了一個思考練習,用以檢視個人渴望的生活:想像你希望在去世時,別人會怎樣寫你的訃聞

  • 當思考何謂「成功」時,我們當選擇適當的時間跨度 (time horizon)。若我們順性而為,通常會傾向分配過多資源給有立即報酬的短期活動,而忽略了長期目標和優先事項

  • 當我們陷入選擇兩難時,試試 拉長時間跨度思考 ,可能會發現:短期內看似必須取捨的決定,在更長的時間框架下,其實可以兩者兼得。拉長時間跨度是是 避開二分法謬誤 的有力工具。

  • 同時,不忘 挑戰先入為立的立場 ,通常能找到更好、更滿意的兼容做法。

  • 依賴雇主給予安全感和財務穩定的「員工心態」(職位為本)已經過時。我們應該轉向抱持「機會心態」(價值/技能為本),積極接觸他人、學習新技能、尋求新經驗。

第二章:工作組合

  • 工作組合裡的工作,不必樣樣有酬。金錢以外的回報包括:精進技能、擴大人脈、獲取資訊等。

  • 實驗性質的工作(理想情況下是副業而非主業)可用以(1)探索某些機會的可能性,若行不通則可捨棄,轉向其他機會;以及(2)收集寶貴資訊。

  • 以多職身份取代組織的晉升階梯。

第三章:財務安全

  • 在「零工經濟」環境下,我們應該著眼於尋求 收入保障(技能為本) 而非 就業保障(職位為本)

  • 作決策時,想好「退場策略」,例如:買進股票時想好賣出的價格。

當未來似乎是未知數,人有可能不去尋找改變的機會,反而淪為認知偏差的犧牲品,無力自目前處境得到最大利益。《從不確定性中獲利》(Profiting from Uncertainty)的作者保羅.蕭梅克(Paul Schoemaker)指出兩個與不確定性有關並成為限制的兩個認知偏差,稱之為「短視的眼睛」和「怯懦的心靈」。

  • 良好的退場策略能幫助克服以上的認知偏差。

  • 除了各種保險、退休儲蓄外,探索其他收入來源,例如短工、副業、在Airbnb出租公寓等,以 個人安全網 取代組織保護傘。

第四章:建立人脈

  • 透過寫作/演講等方法接觸更多人,擴大你的弱連結關係網。

  • 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予」與「求」。

  • 理想的請求,具體、周到、目標明確,並尊重求助對象投入的時間、心力,以及(如果是要求介紹或引薦的話)政治或社會資本。

  • 得宜的介紹請求,必須對介紹人的時間、心力和社會資本同時展現尊重。

  • 介紹的黃金標準,是「雙重確認」(double opt-in),即說服雙方事先同意被介紹。

第二部《出發吧!你的多角化人生》

第五章:直視風險

  • 化解恐懼和確認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視它。

  • 我們的恐懼通常深層而且情緒化,而面對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設想最糟的情況開始。從你最害怕的事情著手。

  • 人類不是擅長準確評估恐懼和風險的動物。我們評量風險時,會受到一連串偏見的扭曲,如過度自信(研究顯示,賭博即屬此類)、錨定效應(anchoring);根據描述框架評量利得和損失),以及損失規避心理(損失和利得相當時,厭惡損失勝於喜愛利得)。

  • 我們可以透過練習克服對風險的恐懼和增強信心:先承受規模較小的風險,在感到自在後,慢慢提高承受的風險,以提高風險耐受度。

  • 零工經濟中,兼差性質的副業,也是一種安全的風險。

第六章:設計休假

  • 面對零工經濟,我們必須有不同的休假思維。與其每年在工作上安排二到三個星期的帶薪休假,我們現在可以期望整體工作生活有更頻繁、更規律的休假,這是因為兩段工作或專案之間,有一段正常的暫歇期。休假安排也有更多的自由和彈性,因為我們對於工作的地點、時間和份量,擁有更多控制權。

  • 挑選較長的時間跨度:如果你現在沒有錢安排休假,你也可以把目光放遠,計劃在一兩年後休假。

第七章:管理時間

  • 約聘工作者享有前所未有的自主,能決定工作的地點、時間和份量,即使最後的工作時數可能更多。這些變化,鼓勵我們把時間看成一種資源,特別去思考配置和安排。

  • 我們出售的也較可能是成果、見解或影響力,而不是固定時數。這是工作和時間思維的重大變遷。

四項策略(4D)以清理行事曆,節省寶貴的時間:

  • 捨棄 (Drop)

  • 減少 (Diminish)

  • 推遲 (Defer)

  • 委托(或交換) (Delegate)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神經學家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解釋了和年齡有關的時間認知差異。他的研究證實,和熟悉的體驗比起來,大腦處理新體驗需要更多時間,因此時間在認知上似乎變長。

*為了減慢時間行進速度,必須沉浸於新體驗,不斷學習新事物、認識新朋友、到不曾去過的地方旅行,並自我挑戰,嘗試新活動。

*華頓商學院最近的心理研究發現,奉獻時間去幫助別人,會減輕壓力和倉促感,感覺像是擁有更多時間。原因在於,奉獻時間的人會覺得「更有能力、自信和有用」,感到自己好像有所成就。

結語:零工經濟大未來 — — 搶救崩毁的中產階級,導正扭曲的巿場與落後的法規

雖然整本書是關於如何適應零工經濟趨勢,但結語回到根本的問題:常雇(全職)員工與約聘員工的福利保障差距太大,而(美國)政府完全沒有著手制定政策支援後者。作者提出了一些政府可考慮的方案,例如取消勞工分類加進第三類(獨立約聘員工,這類選項已經過加拿大、德國和西班牙測試,證明可行)勞工提供按比例分配的可攜式福利等。

不管好就業的定義如何,即使我們想要更多好就業,實際上,就業機會卻變得更稀少。十年來,全職就業創造節節下滑,跌至歷史低點。常雇員工是昂貴且缺乏彈性的人力來源。企業正將各項工作自動化或外包,避免雇用全職員工;全職員工成為最後的雇用人力選擇。

讀畢此書,筆者覺得,零工經濟的趨勢始終是富者壓榨勞動者的結果。雖然我們可以如作者提議那般積極面對,但也不得不思考在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的社會,要如何自處。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