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溪老茶廠 見證茶金歲月
大溪老茶廠建於1926年,當時名為「角板山茶場」,建築物融合了日式與英式風格,由日東 (Nitto) 拓殖會社經營。當時茶葉產業是護國神山,被譽為「黑金」,為應付外銷需求,茶廠在空間規劃上多有巧思,並兼具環保意念。戰後茶廠改由台灣農林公司經營,更名「大溪茶廠」,1956年茶場遭遇大火,蔣介石來往角板山行館時發現茶廠怎麼不見了,得知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茶廠才得以保存之今。2010年起,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保留原先建築骨幹,以及渾然天成的採光與通風設計,大溪茶廠轉型為觀光茶廠。
《茶金》劇中剛採收的茶菁進行萎凋作業的場景,都是在大溪老茶廠二樓所拍攝的。

上週末天氣微冷,來到清幽的大溪茶廠,欣賞古樸的歷史遺產,喝杯熱茶,感覺十分愜意。茶廠的專人導覽很不錯,推薦參加,得到了許多製茶的知識,也認識了茶廠各部位的功能性,深深覺得這座茶廠是處處充滿巧思的建築。




市面上茶葉品名眼花撩亂,但大原則就是:綠茶不發酵,紅茶全發酵,剩下非紅綠茶的茶,七八成都可以歸類成烏龍茶 (半發酵)。發酵程度愈高,茶湯顏色愈深,茶葉顏色也愈深,普洱茶則是屬於後發酵茶。導覽員說去茶行,要表現自己懂門道,要講”發酵”,不要講”生熟”,不然容易被當成肥羊 XD
導覽員說喝茶不需要有產地價格的迷思,有人喜歡生澀寒涼有兒茶素的綠茶,有人喜歡有溫順有茶多酚的紅茶,好茶在每個人心中定義是不一樣的,只要找到心中認定的價值,能夠多多支持台灣茶都是好事。
導覽員講了一個多小時,知識量豐富,更多製茶、品茶的細節歡迎前往網誌閱讀,未來茶廠將後山的茶園整頓好後,會對外開放,讓民眾可以體驗採茶的樂趣。
你可能有興趣
- 《茶金》打卡之旅 (一) | 北埔姜阿新洋樓 南投日月茶廠 關西露德聖母堂 鹿港中央廣播電台 魚池喝喝茶
- 《茶金》打卡之旅 (二) | 屏東 (佳冬蕭家古厝) 台東 (鹿野茶改場) 花蓮 (花蓮文創園區 富里瑞舞丹大戲院)
- 《茶金》打卡之旅 (三) | 台北賓館、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迪化街十連棟
- 《茶金》打卡之旅 (四) | 大溪老茶廠
延伸閱讀
- 心得 |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2011)
- 暖心德國電影《再見列寧》三刷心得
- 人生難得的體驗 | 蘇格蘭高地暖心之旅
- 馬特市視藝廊 | Europe in B&W 黑白底片 x 歐洲街拍
- 看見台灣 | 馬祖放空之旅 | 冬天的馬祖也一樣好玩
馬特市文章索引
社群 & 自媒體
- Liker.Social
- 個人網站
- Youtube - The Beat Goes On 音樂分享、演唱會飯拍為主
- Youtube - ¡OLÉ! 元氣加油站 旅行、生活、VLOG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