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囈語
觀影囈語

電影系畢業生,喜歡分享觀後感想、推薦片單、電影知識。電影院是最適合睡覺的地方。請大家跟我一起半夢半醒看電影。#離開電影院之後 ✉️ neverever0616@gmail.com

【閒聊】當創作成為一種職業

我認為所有創作工作都會有一樣的難題,只是礙於我的經驗淺薄,下面我就以自己把編劇當成工作的狀態為例,分享一下我目前認知從事創作工作之前,必須要有的心理建設。

作為長期受到台灣教育保護(也荼毒),卻選擇半路去念電影創作的人,對於現實跟理想的衝突真的有不少體驗,即便在開始淌渾水(?)之前,已經做過無數心理準備,也依然會遭遇挫折與困惑。

而我認為所有創作工作都會有一樣的難題,只是礙於我的經驗淺薄,下面我就以自己把編劇當成工作的狀態為例,分享一下我目前認知從事創作工作之前,必須要有的心理建設:

1. 要習慣消化最新資訊

這是超級老生常談的觀念,可是真的實際體驗之後,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最新」。那些依然活躍在業界的人,永遠最早知道Netflix最新熱門影集是哪一部,永遠知道本週台北票房冠軍是哪一部,也永遠知道電影產業政策目前進展到哪裡,又尤其會往返兩岸市場的人,更是無時無刻在關注中共當局的最新禁令和獎勵措施,因為只有足夠了解市場脈動的時候,他們才能更清楚知道「該寫什麼」、「該拍什麼」。

2. 所有觀念都會不斷被顛覆

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我甚至非常有把握,未來幾年之後,我不一定會再認同自己寫的這一篇,原因在於所有事情都正在改變,所有教條都正在被推翻。舉例來說,當你抱著編劇聖經《先讓英雄救貓咪》,跟別人討論該如何設計「救貓咪」情節時,觀眾早就看破這些手腳,甚至也看過跟你一樣的書籍,自然不會對人物情感產生共鳴。

3. 要習慣孤獨的感覺

又是一個超級老生常談,但是我認為所謂的孤獨,並不是創作過程沒人跟你討論而已,反而是在生活品質、情緒狀態、社交人際上的孤獨。我曾經聽過好幾個業界編劇,他們經常短則一週,長則一整個月不出門,因為在趕稿壓力跟工作氛圍的壓迫下,他們無法放鬆去享受生活,工作時間甚至比一般上班族還長,頂多只能定時去運動、追劇、看電影之類的。唯一的好處可能是,你可以彈性運用工作時間跟地點,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就約束吧?不過,一些撐得比較久的創作者,其實都過著極為自律的生活,藉此讓自己保持一定的效率。(但如果耳聞過日本職業漫畫家的生活,就會覺得這其實沒什麼...)

4. 收入不穩定到懷疑人生

我想任何的接案生活都是這樣,只要在沒有被動式收入之前,沒有工作就是沒有錢。然而,編劇生活的困苦就在於,有時候工作之後也不一定有錢。不同於其他類型創作者,編劇只是影視製作的開端,而不是掌握全局的人(除非身兼製片或監製),所以編劇必須耗費時間去準備故事,再不斷透過提案去爭取投資機會,但還有更慘的狀況是,有些老闆或製作人在要求幫忙寫劇本之後,也會拿出各種理由要求繼續改稿,或甚至強調故事是公司原創,在收到稿件、應付微薄酬勞之後就換人寫寫看。當然,出錢的人都害怕風險,但是編劇做白工的風險似乎更大,所以懂得自己看合約條文,或者擁有一個專業經紀人,才有可能完全避免這些會懷疑人生的窘境。

5. 長期缺乏成就感的生活

只要沒有推出作品,觀眾就會忘記你,但如果推出的作品不如預期,觀眾甚至會唾棄你。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事實。其實在剛開始創作時,我一直期待自己可以成為專業的職人,而不是獨特的藝術家,但我後來漸漸發現,所謂的職人,其實只是特色不明顯的藝術家,而那些藝術家,其實是特色罕見又鮮明的天才。於是,我開始慢慢理解到,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坊間教編劇,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電視台苦幹,卻很難看見有一代又一代的影視新血被人看見?原因就在於主流的教育理念,是希望中庸之材也能夠在既定的體系裡,穩定地執行所有規則跟條例,然而創作風氣(至少在台灣)卻跟這種理念完全相反,雖然這也跟觀眾日益提升的品味有關,但是文人相輕的現象也確實存在,又影視產業是一個權力關係頗為分明的圈子,自然也就容易遭到篩選或排擠。

以上或許在其他行業也會遇到,但對於想創作的人來說,這種打擊其實是更顯劇烈的,畢竟搬出來的作品,往往是你有信心、有同感的,無怪乎很多人把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並痛斥那些污辱自己想法(甚至人格)的批評者。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讓創作這件事永遠不會有答案,而我們也永遠可以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不斷追求那若即若離的偉大所在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