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
貓兒

愛貓成痴,但是又對貓毛過敏的女孩。 從精神上的貓奴,變成實質上的貓奴,喜歡貓咪呼嚕嚕的幸福聲音。 星座是大貓座,但個性很像家貓,喜歡放假一個人窩在家裡,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沈浸在自己打造的文字世界裡。 期待自己的寫作風格,具有貓的優雅與貓的狂野,剛柔並濟。 我是貓兒,這是我的故事。

十年的錯落變化:初讀與再讀侯文詠《不乖》

二篇心得比較下來,唯一的共同點大概是知道腦子要動要思考要創新,十年過去,現實的我,已經達到書中所認知的「不乖」了嗎?

2021.12.27 首發Matters

前些日子,偶然在Matters上讀到《不乖又怎樣|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一文。起了共鳴,所幸發這一篇文。

喔不,我不是重寫心得,我是把16歲的心得跟26歲的感觸放上來做個對比,未成年跟成年後的心境差異。感謝@陳伯軒 當時對我的留言回覆,讓我下定決心要翻出那篇10年前的心得。

趁著返鄉空檔,我打開老家的電腦,找遍硬碟的每個角落,搜尋各種可能的檔案名稱(高中時候會用些不相關的奇怪名稱來掩飾這份文件),一度尋獲未果。我以為是我當時沒有存檔,幸虧,好在,謝天謝地,我在另外一個硬碟發現了它,完好如初,尋獲的當下讓我有些激動。

想當年寫這篇心得的時候,我花了整整一晚,思緒耗盡如枯槁,從深夜寫到天亮,最後頂著意識混沌的腦袋出門上課。如今重看覺得非常不可思議,600多字的心得,寫了整整一晚?!

Photo By 梗圖倉庫

來看看16歲高中生嘔心瀝血(?)所寫出的心得:

2011.05.06初版心得-不安於現狀,要勇於創新

小時候,總是會被要求當一個人見人愛的乖孩子。乖孩子,以後才有好前途。但在看完這本書後,原本存在我心裡那個無庸置疑的乖,此時被我打了好幾個問號。懂得「乖巧」的真實意義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一昧的順服、聽話,而不去思考、懷疑事情的合理性,這樣的「太乖」,明顯的太過偏激、過於極端,甚至成了病態,乖的意義已被嚴重扭曲變形。

乖,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成功,但卻有可能因此而犧牲了快樂,同時也不能保證未來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繼續生存下去,甚至因此而扼殺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裡,缺乏變動能力的「乖」,將會隨著時代的推進漸漸被淘汰出局;而突破與創新,儼然成為一種必要的趨勢及主流。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個不安分的「不乖」精靈,在內心蠢蠢欲動。誠如作者所說:「人不『叛逆』枉少年,人無『不乖』枉少年」。自我改變,必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在無知與知的過程中去摸索、去探討、去反思。才能勇於突破乖的枷鎖,打破先前的刻板思維,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

人生,不該只是平平淡淡、毫無疑問的一直順從下去。哲學家笛卡兒說過:「我思故我在」因為有思考、有懷疑,才能持續進步,時時更新自己。少了思索,人有如只懂得服從的機器人般。沒了思考的靈魂,那人生有什麼精采可言?相信自己,將內心的想法付諸於行動,秉持著那份對夢想的迷戀與熱情,勇於追求。知名作家九把刀曾在書中寫道:「夢想不是掛在嘴邊炫耀的空氣,而是需要認真的實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完成什麼,而是如何完成它。」夢想,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空談。

這篇是為了投稿才寫的讀書心得,覺得……思緒有點死(?)

不知道怎麼確切形容那種感覺,有種套上公式寫出來的僵硬感,照本宣科似地塞入名人說過的話,硬要符合所謂的起承轉合才夠格稱上是一篇作文。讀的書是《不乖》,寫出的心得還是侷限在「乖」的範圍內,沒有抨擊什麼,也沒有反抗什麼,中規中矩的。

再來看看長大後的思維邏輯有沒有改變吧😂😂

2020.11.05二版心得-再讀侯文詠《不乖》之後,我開始學習做一個叛逆的人

對於不乖這件事情,作者侯文詠以他的人生經歷做了經典的範例。
來看看他對於自己的介紹:
台灣嘉義縣人,台大醫學博士,目前專職寫作。
哇嗚,這夠不乖了吧?
先試想一個情況:一位奮發向上的青年,歷經寒窗苦讀,挑燈夜戰的日子後,考上了醫學院。在完成七年學業,經歷地獄般的實習生涯後,他終於成為醫院的主治醫師。有一天,他決定棄醫從文,在離職的當天,他打了通電話給故鄉的母親說明他的決意,不到半天,母親從老家北上衝到兒子面前,帶著痛心又是失望的表情喝斥:
「我花那麼多錢跟心力把你栽培成醫生,你現在竟然跟我說離職要去當作家,搖搖筆桿能讓你吃到什麼飯!」
先不討論這場景是否符合現實,光是醫生跟作家二種截然不同的身分,就目前的主流價值觀來說就是會有如此不平等的想法。也許有機會可以另寫文章討論職業/科系刻板印象,但今天重點不是這個。
不乖,是件壞事嗎?
先談談認知上「乖」的定義:聽話、順從、沒有異見,是老師跟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好孩子。
那「不乖」呢?不聽話、忤逆、惹事生非,不管在哪裡都是麻煩的存在。
喔,所以,作者在教大家如何成為社會的禍端囉?
當然不是。
「不乖」的表現不是去做盡喪盡天良的事,而是打破自己守舊的人生規則。
對此,作者把任何付諸不乖行動的條件羅列出來:
  1. 有懷疑、有思考,才有後續的變革與創新,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2. 迷戀遠比埋頭苦幹重要-前提是不要走歪,沒了熱情,你很快就會說「老子不幹了,回家洗洗睡卡實在。」
  3. 不被成功侷限,失敗才是讓自己不斷往上爬的關鍵,好比玩手遊,關卡越難,就越激勵自己破關,實力也越強。
  4. 想事情用自己的腦袋,自己找問題,不套用別人的答案,更不要把別人的腦袋放在自己脖子上。
  5. 好了,知道要做了,就先接受事實、規劃行程、付諸行動,最後補個「莫忘初衷」提醒自己不要停。
  6. 挫折失意在所難免,但請記得呼喚你的理性,轉念你的心境,讓快樂帶你再次昂首邁步前進。
  7. 趁年輕有本錢時,去拓展眼界,再來個360度轉換視角後,將眼界落實、內化後,創造出全然的視野。
  8. 人類是有溫度的動物,牽起靈魂連結的那條線,你看見了自己,於是你再把你的線牽給下一個人。
就上述8個要點可以濃縮成:懷疑→找出熱情&迷戀→擁抱過程失敗→思考問題所在→規劃&落實行動→挫折的心境轉念→拓展眼界&提高視野格局→人們的情感連結
說了那麼多,簡單一點,就是腦子要動
因為我思,所以我在。
台灣的教育就是把所有知識一股腦地塞進學生的頭殼裡,給了一套SOP的標準答案,卻不告訴你為什麼需要,為什麼結果會是這個,更慘的是,還不能問太多,老師會覺得你很煩你在找碴。久而久之,你也接受了,變得溫馴,變得很乖了。
個體的獨立思考與批判思維,是在東方華人社會裡面最欠缺訓練的部分,因為我們不被允許有各自的聲音,這對整體來說,就是亂。
不想被當成社會亂源,於是乎你順著主流走,聽取別人的意見,讓別人的期待去畫出你人生的藍圖,你在沒有任何疑問之下,過完一個你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生。
有,別人告訴你答案了,他跟你說:乖,你這樣做,包準你不會出Trouble,大家也是這樣。
小朋友的乖是種天真,大人的乖是種妥協與安逸,不求出名只求不要出事。
乖,講得難聽一點,就是很好控制,很好使喚,不會反抗,就是一個有名字有肉體但沒有真實靈魂的傀儡。
看到這裡,還會覺得被稱讚「乖」是件好事嗎?
這時候,你默默舉手發問了:
「我知道你要我不要當人生的順民,可是,我的生活就是這麼困苦,現實就是如此身不由己,我也想做什麼什麼,可是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
情況就是,有母親要養,有學貸要還,有房租要繳,兼了二份工,到了月底依然所剩無幾,重點是,還沒有多餘的腦力跟心力去培養興趣。
這也是作者沒有特別在書裡提到的,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成長背景不同,身處環境不同,培養出的人格特質也不同,未來發展也截然不同。這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關鍵,決定你以後能否為自己的人生叛逆一次。
現實有時候就是殘忍無情,強迫你低頭,強迫你要在夢想跟生存之間做抉擇,還狠狠揉爛你的夢想把它丟進垃圾桶裡。
面臨現實生存的威脅,你想不乖,還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十足的決心
同樣地,作者沒有在書中給你勇氣,他沒有教你,這勇氣如何憑空生成。好在,他有告訴你,可以善用你的腦袋去思考問題
縱使現實將你狠狠困住,逼迫你當個乖巧順民,但至少你的內心要有不願安於現狀的躁動靈魂。現在沒有本錢叛逆,那就等,先找出給你突破困境的「勇氣」,還有等待逆轉的「時機」,再從現實手中奪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你必須思考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同樣是為了投稿而寫的文章。脫離高中填鴨式校園生活後的我,說話用語變得直白許多,跟上一篇比起來沒有那麼制式(這樣形容不知道是否貼切)。

那時候寫完這篇心得時,我還有寫了這麼一小段後記:
我的思考邏輯好一部分是在大學時候培養出來的,就是常被認為需要強大記憶力的歷史系。實際上,歷史系重思考、重邏輯、重推理,腦袋太死還真的讀不下去。
要是人生再重來填志願,我想,我還是會毫不猶豫選擇歷史系為第一志願。

(BTY,現在填歷史系都會有人叫你三思而後行,歹路不可走。)

Photo By 梗圖倉庫

這篇其實也沒有控訴到什麼東西。說實在話,你有沒有本錢不乖,還要看有沒有天時地利人和讓你去做叛逆的事情。如果有,自是恭喜;如果沒有,我也不會跟你說好可惜。

成長背景差異,形塑出千萬種人格模樣,遭遇的機緣、人生的轉捩點,刺激所產出的爆炸火花也都不一樣。

二篇心得比較下來,唯一的共同點大概是知道腦子要動要思考要創新,十年過去,現實的我,已經達到書中所認知的「不乖」了嗎?

同志們,這沒有答案,人生可是漫長的革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