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晴空
淡淡晴空

主要寫育兒、身心靈成長、有時寫小說。(其實最愛寫小說。) 閱讀時做一個純讀者,寫作時做一個純作者。不互拍,不互追。 可以追蹤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kymingmingQ

究竟應否打罵孩子?

(编辑过)
我是冒著形象盡毁的風險來寫這篇文章。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先說一說兩件真實例子,一個中班男孩,約四至五歲,父親是一位非常有禮貌教養很好的家長,很熱心的常常在學校有大型活動時幫忙做義工。他就是一個奉行不打不罵,只對孩子講道理的父親。

但是他的孩子在學校的囂張和愛頂嘴卻是全校出了名,他脾氣甚大,喜歡駁斥老師,也不懂得尊重其他同學。

這男孩不是我教的,但是時常我會在學校門口看到他父親對他弓腰哈背的說話,然而男孩的樣子總是不耐煩,有很多次都對父親的說話採取無視煩厭的態度,也會對父親大聲呼喝。

另一名男孩,這是一個幼兒班的男孩,剛入學時不哭不鬧,我行我素,完全不聽老師的指令,而且不說話,無論老師怎樣教導他,他還是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學校亂跑、暢遊,還有點暴力,當不滿時就會打人。

老師已經用很嚴肅的語氣教導他,但是完全沒有效用,有一次上完體育課後,他因為不守規則,老師便讓他一個人留在操場(助教老師陪著),其他同學就相繼入了課室,然後這名男孩忽然倒下,就這樣躺在地上,嚇壞了助教老師,主任、校長都出來看個究竟,大家都以為他不適暈倒,後來主任發現他的眼珠子在滾動,知道他是裝暈,最後有經驗的主任和老師用了一些話語藝術,就讓男孩自動醒來。

後來和男孩母親談起,才知道男孩因為在家也很頑皮,每天也被媽媽狠狠打幾頓。在學校,對老師到一旁冷靜站著,嚴厲的說話,自然完全起不了作用。

當然,最後這位男孩還是被老師收服了,乖乖的上課。

對於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各走極端,一個完全不打罵,讓孩子在做錯事時完全感受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一個就是從小就打,當入學後,就完全不怕老師,也無法好好的學習。

然而,平衡才是最重要。

打罵孩子不是因生氣而打罵,千萬別將自己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而是要他知道他做錯什麼,他做的這件事錯得很嚴重。

首先,很多人生氣起來罵孩子都會口不擇言,然後深深的傷害了孩子的幼小心靈。

「你這麼頑皮,我不要你了。」

「我真的很後悔生下你。」

「你真蠢,什麼也做不好。」

「你怎麼這麼沒用。」

這種是屬於人身攻擊的辱罵,對誰也不可以,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貶低孩子的自我價值。

罵孩子千萬別在生氣時,情緒高漲時罵,而且也要留意用詞。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我雖然罵的很兇,但目的是在教育他,而不是發洩憤怒的情緒,所以記得斟酌用詞。

我兒子的脾氣也是很大,他常常控制不到自己就出手打人,他會打婆婆,打妹妹,也會打我。

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也是奉行不打不罵的教養。可是,我發現無法阻止兒子打人的惡習。

於是,他每次生氣時打人,我都會罵他。但是罵是有技巧的,重提一次,因為很重要,記得斟酌用詞。

「你打人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我很生氣。」

「你打我,我很傷心,也很生氣。」

「如果你生氣很想打人,請你打枕頭,或到房間冷靜。」

「你再打妹妹,我就會打你。」

在孩子做了一些很過份的事時,必須很嚴正的告訴他這是不對,視乎事件的嚴重性而增加兇的程度。

家長不應阻止孩子發洩情緒,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的發洩情緒。

預告之後再發生同類事情,會有怎樣的後果。


如何判斷孩子該不該使用更嚴厲的責罰

一般家長在孩子生氣時,很多時就會有以下的說話。

「你發什麼脾氣?」

「你哭什麼?不準哭。」

無論是哭或生氣,我們都必須讓孩子發洩出來,而不是命令他將情緒硬生生的吞回去,很多家長的盲點是,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當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受影響,無法客觀看待事件。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動機是什麼,從而客觀的判斷事件。

例子1:妹妹自己在飯桌吃飯,卻不小心倒得滿地都是。
媽媽會覺得生氣和沮喪是因為又要收拾,然後我們就會將這麼不憤的情緒轉移到孩童身上,但事實上妹妹不僅沒有做錯,而且自己吃飯的行為是值得鼓勵的。
例子2:媽媽一早已立下規條,不準坐在沙發上吃飯,因為若飯菜倒在沙發上很難清潔,然而妹妹還是坐到沙發上吃飯,又不慎倒得滿沙發都是。
媽媽直接打手掌懲罰,妹妹也知道不可以坐沙發吃飯,這件事情,明顯是明知故犯,所以必須根據規則而行,不然規條有等於無,孩子以後也不會遵守。

從以上兩件事最後的結果都是倒掉飯菜,但是出於動機不同,家長的處理手法也應該不同,而不是因為結果而處理。衡量孩子的對錯,必須先從動機,然後是定下規則,這樣整件事情就能更客觀的處理。

而對孩子而言,他更能了解大人對他的要求,從而在做任何事情時,心中都會有一條底線去衡量,這件事情應否去做。

所以,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你的底線,小朋友另一樣很有趣的行為,就是去挑戰你的底線,記得堅守底線,別越降越低。

我的兒子以前給我起了個綽號叫怪獸媽媽,因為我兇起上來真的很可怕,但是也可以很溫柔。

溫柔與兇惡是比較之下的產物,沒有兇惡就沒有溫柔,沒有溫柔就不顯得兇惡時有多兇。

所以,雖然我兇的時候很兇,但是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做一個溫和的母親,而不是做一個隨時都在噴火的恐龍,這樣當你真正發火時,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或許很多人會好奇,那我有沒有打孩子呢?

有。

對於非常嚴重的人身攻擊,和警告多次無效後,我是會打的。

兒子曾經有一句口頭蟬是「我最討厭妹妹。我最憎妹妹。」這句話一天可以唱個一百幾十次,是的,真的是唱,嘻皮笑臉的在唱。

我從勸喻講道理到警告,他也沒有改善,持續了差不多兩、三個月,最後我只有下最後通牒,再說這句話一次,就打一次,最後在這個方法下,才禁止了他再說傷人的說話。

或許有些人覺得小男孩只是說說,心裡並非作如此想,大人不需要太過介懷。如果有讀過身心靈或心理學的書藉都知道,這種不斷的說話根本上就是一種自我催眠,很容易真的植根到孩童的潛意識中,哥哥到後來可能真的會討厭妹妹,而妹妹也會因為哥哥每天這樣說而影響到自我價值。

另外一些動機不良的惡作劇,我也是會打。例如,故意拿腳絆倒人,一言不合就打人。

我也不覺得每個孩子都一定要打罵才有效,有些更是越打行為越惡劣,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觀察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前文提及我兒子喜歡唱那首討厭妹妹的歌,是因為妹妹儼如一個小管家,喜歡管束哥哥。

哥哥不收拾玩具,告狀。哥哥不收拾碗碟,告狀。哥哥打機超時,告狀。反正林林總總的小事,讓哥哥不勝其煩。

我和兩兄妹各自傾談後。而我對妹妹則說,著她悄悄的跟我說好了,別用連鄰居都聽到的聲量大聲告狀。和哥哥則說,這讓妹妹很傷心,但是哥哥並未能同理妹妹的心情,而且唱歌已然成了習慣,不能輕易改掉,所以我才必須用打的方法去制止。

我並不認為打罵是長期教養的方法,打和罵只是臨時策略,制約孩子傷害他人的行為。畢竟孩子有些不良行為已成習慣,必須用更鮮明的方法讓他改掉。

長遠而言,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傾聽和了解。

每一個小孩都是不同的,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並不覺得專家講的就要完全盡信,而是要在吸收後自行調節。從來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暢通無阻的教養孩子,家長必須綜合各種的方法,多管齊下,去度身訂造一個適合孩子的教養方法,而且要隨著年齡而不斷變更,這才是長久之計。


後話:這個題材,我寫了好多次,最後還是擔心會否讓人覺得我在鼓勵打和罵,我掙扎了很久才決定還是寫出來。我並不是鼓厲打罵,只是當一種教養方法不適用時,就要調節。畢竟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我們還是要學會融滙貫通才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晴空的書櫃

淡淡晴空

分享育兒教養、夫妻相處、還有我的靈性成長。

0114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