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春天吃點什么

吃麵大概是最尋常的一件事,春天自然可以吃麵。

不那么夠年頭的雅人,想到吃春天的麵,大概一定要有象形,也有顏色,或者是千方百計地找些春的特征。這當然很好,但在我看來,這樣費盡心思,難免把春天推在門外,留在門里的反而是一個過于喧囂的我了。

其實春天,并不愛富笑貧,也未必就一定要在麵條里發聲。春天就在那里,只要我們想要喜歡,春天也自然就在喜歡之中。麵條要有春天的定語,并不用翻花繩一樣地忙碌,春天在我們身邊,則一碗素麵反而最有春天的感覺。

坐在門檻上,看車來人往,楊柳柔絲萬千,就已然是將這春納入到碗里。

和尚說,奇妙奇妙,擔水砍柴。

春在哪里?春在這里。

春天吃點什么?吃什么就吃什么。

話說到這里,似乎文章題目也說完了,可又想起一個故事,拿來做個注腳也很好。

大和尚坐在屋里,等著在山下待了一年的徒弟。

大和尚問:這一年做了什么?

徒弟回答:插秧,鋤草,割稻。

大和尚道:好,好,好。

徒弟也請問師傅:和尚年來做什么。

大和尚道: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穿衣時穿衣。

徒弟也說:好,好,好。

其實人世間就是這樣最難。

不信我們自問下,當別人如此問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覺得這徒弟做得好多,我也要說得夠多。

不自覺就有了比較。

比較下去,就有了嫉妒和怨懟。

孔子夸自己的一位學生孝順,但怎么看出來的呢?孔子說,這個人不讓自己父母說自己的時候,猶豫含糊。

為什么父母會猶豫含糊,因為父母和子女都是朝夕相處,離得夠近,便很容易產生兩種心態:一是知道了足夠的不足,那么對外人說起來,大概率要掩飾遮蓋,避免給子女添麻煩;二是太熟悉了,以致于根本不覺得孩子有什么驚天動地,就好像一個英雄在外麵慷慨激昂,似乎完人,但在家里卻仍是個睡覺打呼嚕,上廁所放屁拉屎的孩子。

孔子的學生為什么會體現出孝,便在于他的言行并沒有內外之分,讓他的父母說起話來,理直氣壯,不夸大,也不貶低。

這是我從楊照先生那里聽來的,他說的比我好上百倍,但意思還不會太錯。

這大概就是春天吃點什么這個問題,看起來難得不行,但真正做下去,反而容易得不行。

因為我們的腦袋,在想春天的時候就想春天,在吃麵條的時候就吃麵條。那么身體也就不用為了思與行的矛盾,而自相戕殺,無可奈何了。

可惜的是,這并不容易。

春天的風里,除了風箏,總還是有著很多人的心,不知飄到何處,也不知哪里才算是立定的地方。

魯智深到了那潮聲來臨的時候,才忽然明白當年的偈語。

赤條條無牽掛,可不是當年踏扁金銀器皿,大刺刺滾落山坡的時候。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