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王陽明的親近感

致良知,是王陽明格物所得出的信念。他在言談書信中,念念不忘,諄諄以言,雖受諷嘲,終究持之以恆,直至生命結束,猶然不可動搖。他所信奉的是知行合一,知道了就是在行動,行動時,也就是知道了。他從不認為求知學習是拋擲本業,摒人而居,更不認為工作繁重是可以逃避修身格物的理由。

原本瞭解王陽明,都是從一些含糊籠統的歷史課本中知道的,往往傳奇化和英雄化,特別是被津津樂道的那些事功,成為證明王陽明足夠偉大的論據。

但我對王陽明的親近感,卻不是來自於此。

能夠感受到他是一個人,其實是第一次讀到《瘗旅文》。按說這篇文字並不難以尋到,流行一時的《古文觀止》中就有選録。但每次翻翻而過,從未真去一句一句地讀,也就從未發現王陽明除了聖人之外,還是一個普通人。

王陽明並不以文名而傳,雖然本人早年經歷豐富,愛好廣泛,但等到他心中大定,認準良知,便再無返顧。諸如詩詞歌賦,都已不再作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的,其寫文寫信,也只是作為自己表達的工具,並不用力於此。這和韓愈是不同的。

《瘗旅文》所述的故事十分淒涼。王陽明流離之際,正遇到孤魂野鬼,路死不葬的遊子旅客,他去掩埋這些無名的死者,其實正是心有所思,情有所屬,兩相激發,不得不為文為歌。所謂歌于死者,正是歌于自身,「吾与尔犹彼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相通,正在於這種最樸素最直接的同情心,所謂國籍、皮膚、語言、文化,乃至食者口味不一,好者所鐘難同,到了這樣地步,其實都沒有什麽可以再過度計較的事情。這也恰恰是王陽明所主張的良知,遮蔽前與發露后的不同所在。

我也正是在他哀嘆放歌之際,竟然懂得這個人,其心中所思所想的事情。這就是我初次對王陽明產生親近感的情形。

之後多年不再讀他的文字,實在是不太喜歡宋明這類道學理學語録,總覺得相比《論語》《孟子》,韓愈所著,顯得太像禪家語録,即便是原話照祿,終究讓人覺得一種隔離,而不親近。

而重新遇見王陽明,則是又有一個契機,所謂人擇書,書亦擇人。

本來是看其他書,卻又見到《傳習録》。本來是打算一翻而過,卻讀了進去。本來是厭倦這種反反覆覆,糾纏在心性理上的辨析,卻最終還是被打動了。

文字依然不喜,但所說的話,卻讓人又多了一些瞭解,因此而產生了更親近的熟悉。

王陽明雖然總在各種宣傳中被成為完人,而其龍場得道更被渲染成一種宗教色彩,但這種宣傳是背離其人其學的。

按照我讀來的理解,他的一生其實是帶有很多悲劇色彩的,更不是什麽完人,他也不想做一個完人。完人在於他人的評價,而致良知則是在於自己的反省。

王陽明的一生都是在非議和不理解中求學求知的,他後來講道,也是如此。在《傳習録》中收録的信函里,就曾經幾次提到不被人理解,甚至被排笑嘲諷。這纔是王陽明的真實,也是他的悲涼之處。宣傳是有目的的解釋,但對於歷史來說,自有其不可塗抹粉飾的一面。任何有心中信念的人,在身處的當下,都是不能被全面接受的,如果真有當時就得到天下讚譽的,那就說明他的信念,經不起歷史的考驗。從這方面來說,哪一家的宗教領袖沒有經過傳教中的考驗呢?哪一家的學說創始人,沒有被攻擊嘲笑呢?哪一家的先知先賢,不是在後人的層累之中,才成為後人的完人呢?

世界本就是如此。

這也是王陽明雖然不應該被看作完人,也不應該當作郭子儀那樣的完美羨慕對象,卻自有其得和樂之處的原因。

王陽明的一生顛沛流離,幾經生死,可他所說的道理,卻能夠得到很多人的認同,這其中有他當時的弟子同志,也有後人真正讀完他的書后,真正在心中所生髮的親近和信任。

人不能沒有自己的信念。

有的人是在生活的磨礪中,得出自己對於所處世界的基本態度;有的人則是驚驚慌慌,追逐外物,一輩子都含糊過去;有的人聽之任之,信奉什麽人說的話,卻從不驗證施行,到死也只是傀儡;有的人則沾沾自喜,小滿即盈,卻欲告而不得。

這些態度概括不了所有人的想法,卻讓我明白之前說的道理是對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只是卻不一定是王陽明所說的良知。

儒家說的忠恕,要麽由我及人,要麽由人及我,其根本都在於讓我和人成為相通的一體,而不是用人為的定義,來將我之外定義為異類。如果再細化下去,則有禮,有刑,有學,有教,並不可以大而籠統,但返歸自己的內心,則真正的良知實際上具體而微,一目瞭然。

王陽明明白了自己的良知,也就一生所持,任重道遠,死而後已。這也是中國文化中最核心,最精華的部分。我所知道的王陽明,是從金粉層層的偶像,漸漸剝落光彩,還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也就真正讓我親近,讓我明了。人生的道理也許正是如此,想要靠強權武力去壓服,想要用謊言欺騙來洗腦,終究是要破產的。而這其中的原因,居然是桀紂也有良知,豈不是很值得人深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