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利己利他有用無用

閑來隨手翻書,不必在意讀了什么,只是覺得看看看,便有了無盡的樂趣。

古往今來,能夠一擲千金,建下自己心目中樂園的,大都是富豪,但富豪也有所敬畏,必須請來真正懂行的人物,才能開工。

《紅樓夢》中濃墨重筆寫大觀園,但大觀園的建造,卻是請來了一位行家作主。

書中說:「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一一籌畫起造」。又說:「凡堆山鑿池,起樓豎閣,種竹栽花,一應點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這才是有傳承的家世,才能有的思路,否則,只是憑著手中豪富,抄來抄去,最終所見,無非是速朽賣丑的招牌罷了。

話說如此,但真正看了書,卻又并不是想到了這些。

只因手中的文章提及了莊子,也就又說到他的「用」與「無用」。

所謂利己利人,原本就在于這種用和無用,到底是為了什么。古之人,學以為己,今之人,學以為人。所以,古人讀書做事,所求甚大,并不是所謂功名利祿就算是止境的。所以,讀那些指引讀書門徑的書,往往不在于讓人明白為了他人的應對,而在乎自己是不是有所變化。

讀再多的書,知識歸知識,自己是自己,讀了等身的書,也不過是多花了許多錢,卻得了滿腦子的無用之物。自己呢?似乎除了更加近視,更加勾身僂背,便也沒了什么能依仗的事情。遇到事,遇到人,仍無非是當年的我。雖然這也算是有始有終,可這終究不是讀書的正途。

其實,如今的學校,大部分都算是利他的買賣。所教所學,仍在于謀生,而謀生之所求,又恰恰是知識和金錢的交換,至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對自己對世界,有什么作用,卻又一概糊涂。譬如在某某公司里,一年幾年,或跳槽或升遷,錢似乎越賺越多,但日日面臨的事情,對于我們真正身處的世界,又有什么變化影響呢?

今日也看到了一份訃告,聊聊十數行字,便是一個人的一生,而這一生對于自己又有什么意義呢?

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明白,利己利他有用無用,原本就是自己的事,不能等著誰來為我們安排。

人喜歡集體主義,除了那種價值綁定之外,便是因為一只羊不用理會集體的路徑,盡可以只是看看身邊哪里有肥草,哪里有水,記得躲一躲牧人的鞭子,然后便跟著走好了。即使最后都死在哪里,也是大家一同死,終究不會讓自己去承擔無窮的責任。

其實,這也是一種奢求。

為什么人人就要像這樣活著呢?

一只羊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終究只是自己,但關鍵是,我們要選擇。

選擇了什么,并不與結局必然相關,但我們選擇的結果就是要面對結果本身。可完全逃避了選擇,雖然逃避了結局,但我們到底是在為了什么而生活呢?

沒有飯吃的時候,不要談理想。

但有了飯吃以后,不想著理想的人,恐怕也很難想象。

所以,書里說成為第一大的動物鯨魚之后,似乎也沒有必要沾沾自喜,因為終有要浮上水面的一天。

我挺喜歡這個比喻,覺得很妙。

因為用與無用,原本只在乎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就是想成為鯨魚,那無論是縱橫四海,還是變化成鵬,都是一種決斷,即使到了日暮途窮,不得不在換氣時挨上躲藏的暗箭刺槍,大概也算不得什么。可我們不想成為鯨魚,比如說,我們要做海底的污泥,似乎也無需為此感到自豪。如果我們選擇,是因為我們喜歡,那這份喜歡就不必被評判。可要是我們總在利己和利他之間,選擇了他人來作為比較的準星,則一切關于未來的射擊,只能不斷偏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