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希望聽見他們真正心聲的漫畫家

這個漫畫家是誰?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這麽想過,但截至目前,我能有證據如此說的,只有手冢治蟲先生一位。

因為懶惰的我,現在只看過這一本漫畫家自傳,還沒看完。

他說:「其實我真的很希望和他們見見面,聽聽他們……評價。但大多數孩子只會說……很好玩……我最喜歡。有時候這也不是他們的真心話,只是礙於禮貌這樣說,我希望聽到他們真正的心聲。」

他接着說:「雖說蟲製作為兒童創作動畫,但我討厭那些說違心話的孩子。」

這大概算不上抱怨,只是一種夾雜着孩子氣的大人視角。

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好,還是壞,再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之前,都只是一種個人體驗。

所以,有人對懷疑主義者抱有好感,因為他們雖然總不那麽大方堅決,但在絶大部分時間里,他們都更寬容。

手冢治蟲還說,自己的漫畫人物,總會在一段時間后發生變化,身材、體態都會發生變化,這不是漫畫家本人無法長時間掌控筆下人物,而是他所面對的讀者在不斷成長。正如之前所說,他是為孩子們創作,可孩子們不是彼得·潘,因此三兩年後,他們就會升入更高年級,眼界思想都會發生變化。原本讓他們喜歡的漫畫和漫畫家,這時候就會顯得不匹配。於是,要麽漫畫家自己調整,要麽就是讀者自己離開。

因此,手冢治蟲就會主動去適應這樣變化,同時努力在時代的變化中,找到自己受歡迎的地方。看吧,偶爾的成功,並不能保持永遠成功,如今得到讀者眾口一詞的誇奬,但這種擁護卻未必可以長時間得到保存。

「現在勢頭正勁的一流漫畫家們,過了六七年,還不知道會怎樣。」

看看,這悲觀的看法,以及這位有史以來的天才漫畫家,到底怎樣取得現在的成就,還用更加歸因到一時的天才火花嗎?

不過,讓人更覺得無言的,反而是下面那句話:

如果現在市場上十年的兒童漫畫還和當初一樣暢銷的話,就得引起重視了。
因為這表示我們的社會沒有進步

這句話粗看上去似乎沒什麽,但細細想下去,卻覺得不是一句簡單的話。

我現在是沒辦法過多解釋的,即使討論,我覺得也說不出什麽更好的見解,但我還是可以確認,這句話值得一些人深思,比如我自己,或者還有其他人。

社會進步的一個代價,就是讓過去的人,顯得過時。

對於進步階段的人來說,這不言而喻,而且歡欣鼓舞。可對於被拋下車的人,就沒那麽開心了。獵物和獵人都在奔跑,看起來似乎一樣歡快,但毫無疑問,獵物的內心肯定有另一種考慮。每一個時代的人,都經歷了自己的少年,也會很快進入中年,然後便是遲遲不能回頭的老年。誰也不能說誰經歷得更糟,正如誰也不應該更認為自己的時代更加金光燦燦。

所謂代溝,無非是個僞命題,揮金如土的時間富翁總不會期待,可以得到伸出兩根手指的嚴監生認同吧?重要的不是完完全全的認同,而是我們都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話語,而不是論證自己的生活更值得後來者去循規蹈矩。

希望去破壞的人,肯定不是這座大廈的主人,所以他們不必小心翼翼用膠帶粘好碎裂的縫隙。

李鴻章是晚清有名的裱糊匠,但他又為什麽要去裱糊呢?他能看不出這座房子早該徹底翻修了嗎?也許只因為這座房子是他自己的,而他早已不再年輕。

進取者自有進取者的理由,但這種理由往往會受到時間的影響。

今日的保守者,未必不是曾經的嬉皮士,而如今刻板死魚臉的上司,難道不是在不斷犯錯又不斷受責的年輕時代,一點點爬上來的嗎?

與其說我現在得不到理解,倒不如說,是這種理解原本就不是理所應當的。

正如手冢治蟲不喜歡那些孩子的假模假式,但孩子們真說些什麽,又該如何面對呢?

就算在法律社會無法揮刀殺人,起碼也要幾天心裏難過,吃不下飯吧?

這是一種懷疑論調,毫無疑問,手冢治蟲先生必然要予以回擊。

「雖說漫畫家運氣都很背……(但他們)大多都很長壽……不知是因為樂觀,還是為了要讓他人開心,自己也不能太喪,總之,漫畫家的死因往往不是病死,大多是事故死或猝死。」

呃——好吧,也許這樣的描述,也表現了漫畫家的樂觀。畢竟「多的是過了七十歲還孜孜不倦繼續創作的老前輩。」

我深表滿意,深表贊同,并為之在此鼓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