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喜歡旅行, 因家境貧窮,從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到國外旅行,甚至有天會住在國外。到夏威夷唸書的機會開拓了我人生視野和生活經驗。 從台灣到夏威夷﹐奧蘭多﹐紐約﹐Danielson 遇見了麥先生, 與他許下了下半輩子相知相守的誓言, 哥本哈根成了我第三個家。在這裡以平實的文字分享我人生的生活與愛情故事。

後疫情隨想

在 2022 年的這個時代,Danielson 已經算是上世代的人了,看看現在 20 後的孩子,雖說最大的也 22 歲了,但他們生在所謂的 E 世代,甚至是 E ++ 世代,我們那六七年級生的時代生活跟他們真的很不一樣,有許多的大不同,甚至真的產生所謂的代溝,不只是觀念上的不同,很多的年輕人用語還真的不認識,特別是像 Danielson 這種離家多年的異鄉遊子,每次回家聽到很多的新詞彙,完全莫宰羊,真的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


2019 年底亞洲開始爆發本世紀最大的病毒 "新冠肺炎之 covid 19",2020 後全世界各地開始大爆發,而過了兩年多,這段時間以來,病毒不斷變種,世界上許多國家開開關關,到了 2022 年初,英國率先大解封,丹麥隨之跟上,歐洲各國紛紛跟進,慢慢地各國政府呼籲人民開始學著與病毒過生活,此次嚴重侵害全世界的疫情尚未完全解除,而且也完全地改變了全世界的日常。


有誰想過我們有一天會離開 2019 年之前的日常生活,大家隨時口罩不離身,出門就戴好戴滿,初期世界各地還產生了搶口罩現像,而台灣也因為這次的疫情,捐贈許多國家口罩而被看見,樂觀一點想,也算是疫情帶給台灣加分的地方。


除了口罩外,大家也是酒精和乾洗手等清潔用品隨身攜帶,一回到家馬上換衣服洗手,這兩年來洗手的次數應該可以抵過過去無數年的總和吧? 手也洗到快爛了,護手霜的銷售量應該有大幅成長吧?


再來就是,這段其間不知道已經被搓過多少次鼻子和採檢喉嚨的 PCR (核酸) 檢測,弄得自己常常神經質,只要一點點不對勁就覺得自己中標了。


這一切的一切,在疫情來襲前,有誰想過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會被影響而有這麼大地改變?


有人想過 2019 前的自由日子,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搭機翱翔天際出國到處去旅遊的日子會突然間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嗎? 但這也進而讓國內旅遊大爆發,發展出所謂的 "stay-cation" 的旅遊模式,這或許是疫情給台灣帶來的第二個附加價值。


以前跟朋友見面的握手熱情打招呼形式也瞬間消失,所謂的 "社交距離" 產生,與朋友見面的次數少了許多,發展出 "遠距居家上班" 的模式,有些人可能大半年都無法親眼見到同事一面。


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大家口中的海龜們,只要回台灣探親就可能被白眼或成為箭靶,使得許多人不敢回家 (包括 Danielson 在內),而且回到台灣國門還回不了家,因為隔離的規定,一切的一切都讓回家這件事變得很艱難,回家的路變得好遙遠,看不到回家的路,也有不少人在疫情其間面臨人生最難的生離死別,Danielson 就因為這樣,連小哥過世時,我都無法回家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很多人應該也都有相同的遺憾經驗。


這些大概就是我們這兩年多來許多人共同的記憶吧?! 不過這只是 2019 年疫情爆發前的生活,如果再往前推到更早期,九零後年代的孩子不曾經歷的八零年代,五六七年級生的記憶是什麼呢? 那時候,科技還不像今天如此發達,我當時還沒見過手機和電腦這些玩意兒呢! 那時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他人,只是有沒有人接就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大家電話號碼都在腦子裡記的一清二楚。現在有了手機,大家連自己的電話號碼可能都記不住,要打電話之前可能得先發個 line,messenger 或簡訊詢問方便講電話嗎?


那個年代大家出門聚會或聚餐都是天南地北,盡情的聊,現在和家人朋友出門聚餐,個個成了低頭族,一噸飯吃下來互動沒多少,整個世界都被手機所控制,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那個年代上國中和高中還得每天自己帶便當,每天到了中午吃飯時刻,整個教室裡就充滿那種蒸便當的味道,真的不是你以為的香味四溢,而是一種大家便當菜混雜又在蒸籠裡蒸過的難聞的味道。


那個年代只要大家肯努力,買一間屬於自己的家是有可能的,再努力一點存錢,一輛代步的汽車可能也會到手,有車有房的安居樂業生活是可以期待的。現在大部份的人就算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可能都買不起一間小套房,真的只能當一輩子的無殼蝸牛,除非你中了大樂透,否則 "想要有個家" 這件事就真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再推到更前面的 七零年代,當時我家還是要拉開和關上電視門看黑白電視的時代,一直到了我小學二年級左右,家裡才有了所謂的電話,而且還是那種轉盤式的 (還不是按鍵式的喔),撥打電話時還卡啦卡啦響的那種 (現代孩子很難想像吧?)。


不過那時後卻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而產生了所謂的 "家庭即工廠" 的模式,也讓 MIT (Made In Taiwan) 的名聲敲響全世界,即使不知道台灣的人也一定聽過 MIT,這個家庭即工廠的時代也給了許多家庭主婦在家照顧小孩就可工作賺錢的機會。


Danielson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生活,學校下了課,或是週末例假日時就得幫忙媽媽做手工,我們家做過的手工可多了,毛衣,雨傘骨,婚喪喜慶用的花籃,魔術方塊,陶瓷風鈴等等,那是一個能省則省,一點都不能奢侈浪費的年代。


那時候的我們這些小毛頭兒們,除了小學一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媽媽帶著走路到學校外,當天下午放學開始就是都自己走路上下學,那時有所謂的排路隊,上下課還走那種所謂的鄉下田埂路,家長也不怕有什麼孩子會不見被綁架的事件,那是一個令人懷念的純樸社會,鄰居間家家戶戶都彼此認識,誰家有什麼人都知曉,所謂的敦親睦鄰真的在那時候展現無疑。


而夏夜時真的就像國語課本裡面寫的,一家人拿著板凳小椅子坐在門廊前乘涼 (現在的氣候暖化真的也太嚴重了),以前的夏天只要 25 或 28 度就很熱了,現在動不動就 35 度以上,這就算想乘涼也不可能。


夏夜裡在家後面就有所謂的營火蟲可看,現在很少人看過螢火蟲了吧?! 那個時候的童年玩的是跳格子,跳橡皮圈,踢鐵罐,捉迷藏,一二三木頭人,抓青蛙,捕蝴蝶蜻蜓,烤番薯等,哪裡有什麼玩具可玩,更不用談電動玩具或愛瘋和平版電腦這些科技產物了。


晚上六點以前在家門外和鄰居小孩瘋,六點一到大家很自動的集體解散衝回家就是為了看卡通,什麼小甜甜,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鋼,小英的故事,小天使等,那個時代的童年真的是好令人懷念的。


那個年代畢業時就只有那麼一首畢業歌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欣霑化雨如膏",還記得大家都一定會把它改成 "青校樹, 拔辣蓮霧",而且畢業典禮就是那種很長很無聊還要聽著講台上一對的致詞跟在下面為領獎的同學拍手。


現在的學生畢業典禮可是精彩多了,很多的點子和想法,畢業典禮的形式也不再是那種很死板的傳統形式,而畢業歌更是從驪歌進化到周華健的朋友,五月天的乾杯,蘇打綠的當我們一起走過等再到現在各個學校畢業生自己創作的畢業歌,比我們的年代精彩太多了。


我的童年沒有什麼玩具,真的就只有羅大佑寫的那首童年裡的歌詞一樣。

那些時代的自由簡單純樸生活,在現代似乎都已經遠離了,但這些我們曾經走過的生活經驗卻是最寶貴美麗的回憶,也讓人看到世界在變化,或許這樣的變化才是所謂的 "正常" 吧?


好想回到 2019 前的生活日常,人與人之間的無距離往來原來是那麼的值得珍惜,經過疫情的教育才知道,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好好把握珍惜當下的每個時刻,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明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也沒有人可以預知明天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