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鎮長劉育育
苑裡鎮長劉育育

台灣政治人物,第19屆苗栗縣苑裡鎮鎮長

鎮長週記 20240407|公共工程

在台灣,我們比其他較少天災的地方,更需要高品質且符合科學與防災標準的公共工程。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在這一週,台灣經歷了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各地都有感受到明顯的劇烈搖晃,位於震央的花蓮,更是受損慘重,目前搜救工作仍然持續當中。

看到傷亡的新聞,我跟大家一樣悲傷,並衷心地希望,災情可以到此為止。所有的失聯民眾與旅客,都可以平安獲救。

在地震當中,苑裡所受的災情,算是相當輕微。但我與公所團隊仍然不敢大意,請各課室盤點、回報管轄空間、工地、人員,民政課請里幹事確認每一里是否有災情狀況,還好苑裡都平安。

而在歷經每一次地震、颱風的挑戰之後,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

在台灣,我們比其他較少天災的地方,更需要高品質且符合科學與防災標準的公共工程。

這些公共工程,我們一般在地方也會稱為「地方建設」。不管稱為「地方建設」、或者中性的「公共工程」都好,最重要的,都應該是要讓硬體部分可以「#以人為本」、軟體部分則需要大家的「 #公共思維」一同來維護。

舉例來說,鎮立體育場改善工程最近驗收完畢,就是我們團隊完成的一項重要公共工程。在體育場從規劃設計、發包、施工到驗收的過程中,就相當能夠展現我們對公共工程的想法。

在工程的設計階段,我們便在體育場中的籃球場 #舉辦說明會,廣邀在這裡運動的鎮民朋友前來參與,有些朋友無法到場,我們也開放 #線上直播留言,以使用者的經驗出發,盡量 廣納使用者需求,結合廠商專業和 政府預算可行範圍內,決定體育場的改善細節與優先性。

我希望,在我任內所完成的公共工程,不只是要看上去光鮮體面,更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讓大家用得順暢、安心、舒服。

在視察過現場情形、歸納了大家的需求,並聽取專業施工廠商的意見之後,我們針對體育場做了不少改變,其中有三項特別跟大家來簡略說明:

一、針對有故障、毀損情形的體健設施,拆除及進行全面更新。

此外體健設施下方鋪設安全地墊,務必讓大家在使用運動器材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不要因此受傷。

二、在場地舖設人工草皮與地磚

我注意到,我們的體育場因為使用人數非常多,過往舖設的草皮不敷使用,往往會被踩得光禿禿的,一下雨就造成泥濘淤積,泥沙甚至會往籃球場方向沖刷,影響大家的運動場地品質,也讓許多鎮民朋友感到困擾。

斟酌場地使用情形、台灣多雨氣候與各種材質的特性之後,廠商從專業角度建議以人工草皮 + 地磚的方式,減少下雨造成的泥濘淤積。地磚舖設之後,也可以溜直排輪、滑板,增加運動種類的多元性。

三、增設休憩桌椅區

方便大家運動累了喘口氣,或者單純想來球場看比賽、加油,都可以有歇腳的地方。

此外,因為苗栗縣政府的政策,我們的體育場,也增設了 #UBike 2.0的站點,當中甚至有最新的電輔車的選項。這讓我們鎮民去運動的路上,也可以選擇腳踏車,健身兼減碳,讓自己健康、對地球也健康。

在這次改善工程驗收前夕,我除了依照一般程序,與團隊一一檢核廠商的施工品質,也親身下去試用每一樣運動設施,確認安全與使用上沒有問題。

在開放鎮民朋友前來使用之後,我也很開心看到大家進來打籃球、跳舞、健走、溜滑板與直排輪。有一次到現場關心大家使用情況時,還遇到國立苑裡高中滑板社的同學,他們使用最新的地磚空間,開心地展示專業又帥氣的滑板技巧,看得我也開心了起來,錄了一小段影片與大家分享!

另外,雖然體育場的工程,已經階段性完成,但我知道,大家一定還會對它有更多的期許與改善的意見。我想要跟大家說,我們的體育場真的廣受大家喜愛、使用頻率很高,未來一定還會做定期的維護、整修。大家若有寶貴意見,可以留言在這裡讓我知道,我們在下一個階段維護的時候,可以逐步來改善它。

與此同時,我也要呼籲大家:愛護我們的公共運動空間,珍惜使用器材,若暫時沒有運動需求,可以先讓給其他人使用,盡量不要使用衣物與水壺佔用位置。

這同時是我對公共工程 / 地方建設的體會:

在施工的過程中,負責硬體建設的鎮公所,應該要牢記「以人為本」的精神,讓空間符合各式各樣的使用者需求,盡量使不分年齡、性別與身體條件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舒服運動的方式。

在施工完成之後,大家要秉持著「公共思維」,正因為它是由公帑支出建設的,它的損壞,就等同於我們全民的財產受到損失,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它、珍惜它,並且用心提出意見,讓它變得更好。

如此一來,才能讓我們的「建設」,真的「建設」到我們的地方,用了經費、蓋了建物,就應該讓鎮民朋友們的生活,實際上變得更好。真正去腳踏實地解決過去台灣社會常常批評的「蚊子館」「剪綵時風風光光、過後無人使用」的困境。

當然,在我的任內,所有的工程都必須做到 #守法清廉,沒有任何私下交易。我不會向廠商索取回扣、也不會給予任何人回扣,這是很基本的道理。

這幾日,看著地震的新聞,有許許多多的國內外專家媒體,都很稱讚、肯定台灣的防災韌性。我想,這毫無疑問是因為,自921大地震之後,從公部門、專業者到民間團體,都有記取921的傷痛,一同打造了一個更專業、更守法、更乾淨,也更有防災意識的工程環境。

雖然,這一切都還算不上完美,仍然存在很多我們努力改進的空間。但這20年來的進步,依然是肉眼清晰可見的。

這故事告訴我們,大至重大建設、小至民生空間(例如我們的體育場),只要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公共工程環境,不迷信「大預算、大建設、大發展」的神話,落實「以人為本、公共思維」的精神,苑裡一定會越來越好,台灣也會。

再次祈願地震後的大家,一切平安,亡者安息。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