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v
Sylv

人生 大梦一场

观影 | 瞬息全宇宙:时间、练习,与一切尘埃的意义

有剧透,请注意。

直到迈入2024年我才看了这部电影,但时机很好,如果时间早上一些,我未必看得明白。

主角母亲

此前我已经看过许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话题大多围绕东亚家庭的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女关系。例如:为什么影片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跳脱常规,最后还是用最滥俗的大和解作为结局。

我很不赞同这种观点。首先,“跳脱常规”不是故意而为,而是认知之间本来有不同,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反抗”,而是表达、呈现。其次,对结局所谓“世纪和解”的评价无疑是将母女关系看作了影片中的唯一主线,而这并不是。

去年在看《芭比》真人电影的时候有一幕让我非常震撼,超出任何讽刺、丑化的情节。那就是芭比在寻找真实世界的主人时,从女儿和母亲两个角度追溯的回忆。第一次的回忆以女儿为主角,我们都以为找到她了对吗,但是第二次,事件、情节都没有变,女儿还是下车关门,但是镜头偏移了一点,原来那个主角是母亲。

我很高兴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不难发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阶段的男性都是被歌颂的,小时候让你莫欺少年穷,年纪大了又开始男人三十一枝花,总之是要你保持警惕、对他们保持尊敬。但是女人的成就好像只在于年轻漂亮,随岁月和经历而来的并非荣誉与勋章,而是皱纹与衰老——这无疑是在说,女人的辛劳是无意义的,她们什么也创造、积累不了。

开始重视“母亲”的主体性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就算不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妈妈总是在照顾、陪伴、修理、疏导,这些工作很难像男人的功绩那样以超大幅海报的形式被宣扬得人尽皆知。而如果她们的工作没有意义,我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会逐渐失去意义。

所以在影片的一开始我就注意到,这是一位“主角母亲”。她是主角,同时是一位母亲。我很高兴我们能重新发现这样的角色。也许有人在一开始就觉得她不够好,没关系,这很正常,你要习惯。你可以回想,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已经有无数个不够好的父亲。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意义——不是为了要塑造一个模范,而是尽可能地表现出存在于世界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时间、练习,与一切尘埃的意义

比如,如果当年没有私奔出国,这位母亲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比如同样一个人,同样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基础配置,既可以是武打明星,也可以是蛋饼厨师,或是在街头转广告牌的人,又或者在一个热狗手指宇宙与累世纠缠的业力伴侣结了婚的人。

佛的宇宙观早已说明:一千个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能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古时东方都爱用虚指,以上数目也只是佛为了便于讲经随意提出的整数,因为单凭一句“恒河沙数”恐怕难以服人。

就像当这部电影把一个人的种种可能列举出来,没有接触过相关概念的人们才更有可能思考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会是怎样的情形。

科学概念不再提了,但我想简短地说明: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电影中那样的“时空跳跃”。无论是显化还是心理学,都有“打通新的神经通路”之类的说法。当人开始放下旧思维、旧习惯,做一些平时的自己不太可能做的事,就是在进行身份跳跃。

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因过于重视“质变”而轻视“量变”。大家都喜欢那些厉害角色,伴随着《月光》的旋律第一次出场,就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飞到眼前的麻烦。但她也是吃过最多苦的。

对付危险的各招各式,来自于各种身份日积月累的技能。一指俯卧撑有它的意义,穿着滑稽衣服在晒着大日头的公路上转广告牌,也自有它的意义。

对于生命中的一切经历,只要会用,就可以变成一种招式。

你可能在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愚蠢,但一板一眼的练习赋予了你耐心;或者是在搬运重物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力气,但这具身体的柔韧让你规避了许多次受伤的风险;孤独没有人爱吗?很多人羡慕你的成就。

发现自己、使用自己。不同空间的自己、不同身份的自己、不同时期的自己。碰到无法应对的问题,只要你想,你总能叫出另一个自己来解决。

这也是我在上一年里一个非常重要收获:我成了一个可以和自己跑接力赛的人。我今天累了,由明天的我把它读完。过去的我为此付出了许多,这是今天的我应得的。

你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白费”。不可能白费。只是因为有人“不允许”时间白费,才创造了“白费”的概念,下一步我们就把这种“不允许”当成了“不能”。实际上在时间里,我们在练习如何成长、如何犯错、如何哭、如何牵起爱人的手、如何告别、如何相遇、如何开怀大笑,又如何在这所有的尘埃中找回自己。

云何降伏其心?

你为什么选择他?是他真的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他?

很多人都会因为儿时的经历,将“需要”与“爱”混淆,将“批评”与“关心”混淆。当这个人是女性时,扭曲程度超级加倍。因为社会需要她付出的是关怀,而她只学会了严厉。

只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并不是软弱。可惜她小的时候没有幸运能了解。

但她也足够幸运能找到。无意识中我们都会选择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当你缺乏维生素C时,你会因为脑中浮现出鲜亮饱满的大橙子而分泌口水;缺铁的时候想吃肉,甚至动物肝脏;缺镁的时候馋巧克力;不会爱的时候会和一个唯唯诺诺的傻男人结婚。

以他的方式战斗,也许就是“看见”每一个人的需求,并予取予求。

父母各是孩子的一半,只有父母相互接纳,孩子的内在才能统一。她才能不再纠结究竟是选择“意义”,还是选择“经历”。因为她还可以像两边同时牵着爸爸妈妈的小孩一样,二者兼取。也可以像长大后松开爸妈手掌的孩子一样,只是把这一切轻轻放下。

用“灵性”“爱”或“家庭关系”概括,都不够完全。这里的每个人只是在找到或补全自己。

《金刚经》有称“经中之王”,地位无需多言。而其全文只围绕须菩提的一个问题展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看来最要紧的问题就是“降伏其心”。

佛的回答,遵照其一贯风格,应无所住,又不应住“无所住”。

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你端坐在税务局窗口的时候,你会听到周围所有的声音,也仍会走神。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