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彬
林兆彬

社區工作者、影評人、註冊社工、時事評論員、網台節目主持人、前學聯副秘書長、時事漫畫工作者。夢想是希望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rochi.ben.lam

《廿一世紀狼胎領袖》及《逆權燭光》民主兩面觀/林兆彬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每年都會舉辦「人權紀錄片電影節」,用電影去宣揚人權訊息,今年已經是第八屆。早前,筆者觀看了開幕電影《廿一世紀狼胎領袖》(Freedom for the Wolf)和《逆權燭光》(Candle in the Wave),兩齣同樣精彩和具反思性,如果兩齣一起觀看,後者更可回應前者所帶來的悲觀感覺。

全球民主倒退危機

《廿一世紀狼胎領袖》是一齣2017年的英國紀錄片,內容圍繞全球各個正處於不同民主化階段的國家或城市,講述民主轉型(democracy transition)和民主鞏固(democracy consolidation)正面臨全球性危機,讓觀眾思考「民主」和「自由」究竟為何物。一個國家就算看似有「民主」選舉,但也不等於是「民主」,公民的自由和人權不一定有保障。

導演Rupert Russell將香港的雨傘運動放在開首,電影首20分鐘首先講述2014年的雨傘運動,訪問了民主派和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陳方安生、周融、葉劉淑儀等。佔領者追求自由,反對佔領者也追求另一種「自由」,究竟誰是誰非,相信觀眾能夠自行定斷。

隨後,導演帶大家去突尼西亞,「阿拉伯之春」雖然推翻了獨裁總統,但「建立新政府」比「推翻舊政府」困難,新政府無法保障民生和人權;印度的媒體被政客控制,窮人和農民特別當災;日本曾有「半夜禁舞令」,禁止人民在凌晨12點過後跳舞。

最後,紀錄片放了不少篇幅去交代美國的情況,當全球都以為美國是民主典範,但民主正在退潮。警權過大、種族歧視問題嚴重;最高法院裁決取消了政治捐款上限,有錢人透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操控政黨,篩選政黨的候選人;總統Donald Trump當選之後大搞民綷政治。

民主鞏固不是容易的事,就算推翻了獨裁者、有所謂的民主選舉,社會也不一定變得美好。面對著當下全球性民主倒退,這套紀錄片特別有意義。

民主機制以外的公民社會

《廿一世紀狼胎領袖》可能會讓觀眾感到悲觀,因為它沒有提供任何處理「民主倒退」的方法,但《逆權燭光》則恰巧提供了一個方向。這齣2017年的南韓紀錄片電影原名叫《광장》,中文意思是「廣場」,而海報上的就是「光化門廣場」,是反朴槿惠運動集會的地方。如果你想了解南韓近年的社會運動發展,必定要看這齣紀錄片,反思究竟「公民社會」與「民主鞏固」有何關係。

電影沒有旁白,只有字幕引導觀眾思考,紀錄了2016年至2017年反朴槿惠運動,及其所帶來的公民覺醒(有點像台灣太陽花運動、香港雨傘運動),衍生出其他的社會運動,例如動物保育、爭取降低投票年齡門檻等等。

電影特別訪問了1980年代南韓民主化運動,以及近年社會運動兩個世代的參與者,這個對比頗為有趣。當年的參與者要冒著犧牲性命的風險,而今時今日的社運參與者「和理非」,表面上好像「輕鬆得多」,但面對的卻是另一些新問題。

南韓經歷了民主化,假如民選政府腐化,社會可以透過社會運動展現民意,可以透過法定機制更換政府,受民意影響的國會議員不得不彈劾朴槿惠,這正正是民主可貴的地方。

一個國家就算經歷了民主化之後,要制衡代議式民主下的政府、要讓民主健康發展,全賴公民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監察和制衡政府及議員。面對民主倒退,只能發展更強大的公民社會,這回應了《廿一世紀狼胎領袖》所帶來的悲觀感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