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toenmin
kontoenmin

學生,想要當記者。

[706圍爐] 公共生活的意義,筆記

2020/7/12 周保松,羅勉

昨天晚上保松老師花了四個多小時跟大家分享,很感動,真的有被老師的真誠、耐心和堅定鼓舞到。以下是簡要的筆記,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如有錯漏之處歡迎在評論區指出。

三個問題:什麼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價值?實踐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什麼條件?

過去十年大陸的公共空間不斷惡化,參與公共生活變得越來越難,每個人都被逼到越來越私人的地方去,很難跟人進行公共討論 --> 無力感,世界還會好嗎?

保松老師展示了很多這些年來他所舉辦和參與的“公共生活”的照片。

公共生活的三個面向:

  • 公共性。公共性不等於政治
  • 參與者的動機:不是為了私人利益,公共生活不是經濟/市場生活。參與公共生活的時候是有common good/共同體的想法在後面的,而不是把其他人視為工具、競爭者甚至是敵人。
  • 要看到其他人,將他人視作跟你一樣平等的個體。公共生活意味著你不是一個人,而是與其他人一起討論、行動。學會聆聽、學會說理。


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沒有公共生活/壞的公共生活有什麼後果?

  • 公共生活讓人愉悅。交流的過程本身很快樂。
  • 在公共生活裡面找到彼此,不再是原子化的個人。社群生活,大家在一起。找到一種人跟人之間的連結。
  • 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在發展自己的能力。e.g. 判斷力,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維
  • 公共生活推動社會變革。現在的統治手法是把所有人趕回私人領域裡,變成只會消費的經濟動物,所有的教育旨在讓所有人看不到公共生活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什麼條件?

  • 制度性的條件:basically需要freedom of speech,assembly,association。制度保障意味著自由是基本權利,而不是當權者的施捨。
  • 文化條件:需要大家看到公共生活的價值,而不是每個人都在關心比如說炒股。在此基礎之上提供公共活動、文化空間、文化基礎建設。
  • 個人條件:公民的德性 civic virtues,e.g.尊重他人,不隨便做人身攻擊,具備一定的公共精神 etc.

無力感?沒錯,現實越來越困難,但還是有空間,還是可以做事情。從身邊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認真讀書,認真跟他人討論。要求自己成為公共人,不要放任自己變成市場人。簡單的讀書組,認真做下去。無論空間有多小,不要太輕易讓自己絕望,盡量創造條件,讓自己活出有質量的公共生活。


Q&A

  • 當自己的主張是一個公共性的主張,是對社會的良好期待,可這種主張似乎在當下是被邊緣化的異見,“在故土流亡的感覺”,怎麼辦?

找同道。

要在知識和價值上建立自己的底氣,要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不是立場先行,而是建立在深思熟慮之上,是經得起挑戰的。深耕。

  • 我們要靠一些隱密的文化符號/hidden text來識別同道。這個過程會不會消解掉公共討論/生活的嚴肅性?比如大家都聽李志的歌,這種姿態性的參與是不是有公共意義的?

在高壓的環境下,我們可能會使用很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自我審查是沒有底線的,因為你不知道審查機器的底線在哪裡。會內化自己的恐懼,不敢思考,對公共事務處於一種置身事外的狀態。過度的自我審查。

  • 你學到的一身本領、所有的知識,最終還是會被體制吸納。我們該如何與這樣一個強大但我們並不認同的體制共存?在大陸要過上“體面的生活”,至少要與體制有一些合作/妥協。如何一邊保持自己的integrity,一邊好好地活在如此強大的體制下?

你所堅持的價值可以守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你怎樣抵抗來自體制的壓力?最根本的問題是你想過一種什麼樣倫理的生活,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這樣的體制和環境下太容易給自己找到放棄的理由。要守住什麼樣的底線你才能向自己交代。

昆德拉:“我們非如此不可”。有些事情你知道會有很大的代價和後果,但你沒有辦法不這樣做,否則你就不是你自己了。背後是對自己的了解。不可能既要守住自己的原則,又要得到現實世界所有的好處。

面對考驗的時候,不要單打獨鬥。我們要給那些在走得比較前的人,給他們盡可能多的支持。不要只讓一個人做英雄,其他人都做旁觀者。

  • 怎樣處理跟父母的關係(保松老師笑了)?三觀的衝突,父母的擔心和恐懼

周: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因為政治觀點跟父親吵架。我大學之後走的每一步路父親都不贊同。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談不下去就沈默。不要嘗試說服他們。至少讓他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讓他們知道你不是衝動,是理性的。

  • 一個有效率的極權國家是不是比一個尊重個人权利的liberal democracy更好?

國家存在的目的?效率是我們想追求的嗎?還是公正、平等?不要以為效率就是一切,而且所謂的效率到底是什麼意思?

洛克: 我们為什麼需要國家?因為國家比無政府狀態更能保證個人的自由和安全。

羅爾斯:justice is the first virtue of social institutions.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

判斷一個國家好壞的標準是什麼?無關主義,是human。任何一個人都會想要平等、正義、安全。而極權國家的效率往往體現在很高效地壓迫、壟斷資源。

一種說法:只有極權國家是“強有力”的,沒有強有力的國家,這些價值都無從談起。--> 主權VS人權的論爭

historically, 最穩定的政體恰恰是民主政體

  • 怎樣看待留學生明明可以自由獲取信息,卻不這樣做?留學一趟反而更紅更專? 

在什麼樣的狀態下,一個人會自願為奴

整个modernity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自由。

核心問題:對個體生命而言,自由為什麼重要?缺少學術討論。


  • 如何與“非同道”的人對話? 

能講道理就講理,否則沈默。這個世界值得對話的人太多,為什麼跟他們糾纏?

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制度條件,讓公共說理可以進行下去。如果隨時可以炸號,隨時404與官方不一致的觀點,公共討論無從說起。現在微博里最極端的聲音變成主流了,因為善良的人不敢出聲了,或者被刪掉了。

“我們的自由要一起爭”。大家都看到制度的不自由不公正,但所有人都是旁觀者。

我們不能一邊抱怨、一邊說無力感,一邊什麽都不做,甚至變成共謀者,對不公平的事情連表達的最基本的勇氣都沒有。南方的年輕人很勇敢。(保松老師說到這有點哽咽了)

所有人都習慣了忍受,頂多私下抱怨兩句,然後繼續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能想象到的最好的世界。


  • 自由、民主被污名化,或者被通過核心價值觀重新定義,我們該如何扭轉這種情況?星星之火的小範圍討論,和熊熊大火但很容易被壓制但大規模討論,哪一種更有助於社會變革?

90年代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在知識份子之間是共識,但現在公開講自己是自由主義者的知識份子越來越少。我們談到一些價值的時候,很多人是沒有切膚之痛的,很難有“被剝奪感”。自由不是一下子失去的,當你的自由一點點被拿走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感覺的時候,後果很嚴重。

接下來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不樂觀。


  • 有沒有既放開公共空間,又維護regime stability的可能性/開明的統治者在當下可能嗎?

周:我覺得基本沒有。以kmt為例,慢慢放開,最後一步是放開黨禁,允許反對黨建立。台灣的民主化過程是相當和平的。如果一個政黨有足夠的信心,其實是有可能漸漸放開自由的。統治者沒有信心,同時又不願意放棄權力,就是今天我們面對的情況。


  • “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犧牲一小部分人”,這種觀點如何回應?

assume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了國家和民族,犧牲個人的利益在道德上是正當、合理的。

推薦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理論。參考羅爾斯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一種回應:“你怎麼知道你不會成為被犧牲的那個少數人/從個人利益角度來看,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維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的利益有可能會收到損害” --> 比較弱

大多數人利益本身並不一定在道德上是正當的。

大多數人的利益,跟為了保障這個利益要去做的事 的道德正當性,在邏輯上沒關係

e.g. 100個男人想要讓一個女人做他們的奴隸,因為這樣100個男人會快樂。

那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犧牲小部分人,在什麼情況下是正當的?

西方的哲學傳統相信人生而為人,具有不可讓渡的個人權利,which是不可以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名而剝奪的。人權,natural right

我們要問的是,individual right為什麼是不可剝奪的?

《政治的道德》,寫給中國的年輕人看的。


  • 公共性有沒有可能淪為一種景觀,而非一種生活方式?來自同溫層的舒適感是必要的,但是更嚴肅深入的思考往往更加艱難。這些公共討論可能會被感知為被某一個特定群體,比如知識菁英,才能參與的/如何突破這種在公共生活中再次形成的身份政治?

制度層面來講,正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要盡量提供機會把社會下層的非知識精英納入到公共生活裡面來,比如公共圖書館,放映電影等等。

作為學者,寫accessible的文章。


  • 怎樣一方面在自己的專業深耕,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大眾做交流?

你覺得現在能做什麼,什麼是有意義的,去做就好。只要開始做,無力感會慢慢消失掉。希望給大家打打氣。


  • 身處當下的香港,您還有希望嗎?

做力所能及的事,盡量克服恐懼。的確沒有信心告訴大家未來會越來越好。

“無欲則剛”

很多時候很害怕,很多事情想做不敢做。

我們想要的太多了。既要得到體制的好處,又要做一個有批判性的人,這二者是有張力的。盡量將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生活,在你可以做的範圍裡面踏踏實實做事情。

  • 在這個時候該來hk讀書嗎?

是很好的(呵呵呵)。我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多年,現在的hk是我最喜歡的。有機會就來吧!



《我們的黃金時代》《政治的道德》《相遇》《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等電子資源:https://cowtransfer.com/s/42dcb91d545d46


讓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George Orwel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