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工。記錄
中國女工。記錄

此處收錄了女工權益與生活資訊平台--尖椒部落--在七年中發布的女工原創作品精選。她們通過作品展示了各自人生路途中的思考、心境、掙扎和探索,以及在彼此的經驗中獲得的啟發、連結和印證。 尖椒部落雖已退出歷史舞台,女工的創作卻不會止步。 完整網站內容請見: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15122223/http://www.jianjiaobuluo.com/

草根音乐人Billy谈工人艺术:工人文化源自他们的生活【走进工人文艺生活07】

对工人而言,艺术是被压抑的个性的出口。艺术扎根于工人的生活,并且开拓想像,寻找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有人说:“工人要长时间辛苦工作,才仅可穿得暖吃得饱,还得照顾家庭,谈艺术?太奢侈、太小资了吧。”真的是这样吗?

对美的追求一直都在

或许大家也曾经留意到,在那些住上了八至十二人的工人宿舍房间中,每个人的双层架子床的床沿,都会挂一块布。工友们用这一块布去划开她自己睡床的一方私人空间。


想想,布的颜色、图案或花纹是怎样,都与它的功能(隔开私人空间) 无关的,但是,相信每个人都会尽量去选一块自己喜欢的布,而这里说的的“喜欢”,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美感选择,是工人为自己的生活做的一个“艺术决定”。

其实,不单是宿舍床沿的布。在傍晚时分路过一些南方工业区的街上,细看一下下班后出来逛街的工人,她们的衣服、鞋子、发型、身上的饰物、在听着的歌等等,都反映了她们在枯燥单调的生活中,尽力维护一份对“美”的追求。

诚然,她们在追求的“美”,并不一定是很认真、很坚定、或经过反复思量抉择的;她们的品味,也不一定是很贯彻或成熟的;也不难察觉,那份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可能渗透了各种主流或商业文化的影响,而在无意识间迎合大多数人的品味,缺乏对自我认知的肯定。但不可否定的是,那份对“美”的探索,一直都在

被压抑的个性寻求出口

如果你问工人,为什么听音乐,大概会得到“轻松一下”、“休息一下”、“舒缓一下身心”这些回应。艺术,在工人枯燥乏味又疲累的生活中,就是一个“安慰”、 一份“温暖”、一个重新找回自己的“人性面貌”和自我“感观意识”的空间,那怕这样的空间非常有限。

想象一下,你在聚集着几百或几千人的大厂房里,所有人穿着一样的工衣,连续十几小时不断做着一套重复的动作……你会感到你在慢慢失去对自我的感知,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而下班后,换上自己喜欢的打扮、聆听让身心放松的音乐,或者参加各种社交娱乐,通过街区的光影和电音来再次激发感官的活力,以此获得生活的乐趣。

站在这样的角度思考,或许就能理解长期受人嘲讽的“杀马特”亚文化:看似夸张滑稽的妆容下,是对自己个性的肯定,不惧质疑的眼光,活出一份自我意识。


(编者按:现在在网络上流行的“杀马特”,指代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90后”青年。实际上,那些塑造自己的“杀马特”形象以获取关注的网络红人,并非真正的新声代农民工,而是拥有话语权的“城市精英”,只是借用或恶意使用这套语言与形象,用以嘲讽取乐。)

在工人群体真正获得身份认同感,走上肯定自我的路径之前,这份对艺术和美的无意识追求,成为被压抑的个性和情感冲动的出口。

感官意识与情感的共鸣

不少具社会意识的文化实践工作者都十分注重艺术的作用,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艺术是一种“软性的手段”,去达到“硬讯息的教育与传播”作用。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不过,这个说法的不足在于,没有说出艺术在个人内心形成的力量。

以艺术的角度去看,艺术的力量并不单单是来自它在传播的“讯息”内容,也并不单是来自可以传授的“知识”。艺术不是通过工人的脑袋,把东西放进去的。相反,艺术是从工人自己的身体里,从工人日常的感观意识中,从工人的生活在他身体上留下的印记里,挖掘出“工人意识”和“内心力量”


而且,通过艺术,工人有机会会找到与自己生活感观意识相近,心声相似的一群朋友。他们作为“人”的各种共鸣的感观意识和情感,就是由艺术建构的“阶级意识”。这也是艺术可以拥有,而“讯息”或“知识”所不具备的力量。

艺术扎根于生活

如果只看重艺术是讯息传播和教育的工具,那么,在很多工人自娱的文艺活动中,又或者在那些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里,确实也难找到有什么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

没错,写实主义手法可以很容易去展现一些社会分析或历史故事,但是,抽象的艺术却更重视启发身体感观。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很好地把握到,有哪些贴近工人的抽象艺术形式。

如果我们看到在流行文化中,蕴含着工人被长期压抑的观感的爆发;在作为生活美感装饰的抽象光影图案中,看到工人的自我认同和情感投射;你会发现,里面充满了个体追求“美”——也就是追求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能量


从这点来说,工人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追求和评议判准差别不大,对工人艺术的要求,其实也是对艺术的要求:艺术扎根于生活,从生活吸取养份;艺术更培养生活的能量,它开拓想像,寻找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工人艺术扎根和想像的,是工人的生活,是社会上最普通的“人”的生活。


延伸阅读:

2016年伊始,为妳量身定制免费摄影工作坊,教你如何拍得一手好照片!

走进工人文艺生活:换下工服,我们唱歌、拍照、写诗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特约撰稿人原创作品,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尖椒部落(jianjiaobuluo.com)。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作者:老B。老B,又名Billy,香港草根民谣唱作人,曾参与多个香港、内地及台湾草根民间机构举行的社区艺术活动,演出之外也经常为工人、社区青年和妇女等草根民众举行社区音乐工作坊和培训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