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工。記錄
中國女工。記錄

此處收錄了女工權益與生活資訊平台--尖椒部落--在七年中發布的女工原創作品精選。她們通過作品展示了各自人生路途中的思考、心境、掙扎和探索,以及在彼此的經驗中獲得的啟發、連結和印證。 尖椒部落雖已退出歷史舞台,女工的創作卻不會止步。 完整網站內容請見: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15122223/http://www.jianjiaobuluo.com/

工人的命运铸成史诗,唤醒时代中沉睡的灵魂 | 《我的诗篇》观后感【走进工人文艺生活05】

《我的诗篇》存在争议是一个好现象,希望这样的争议能够持久一些,直到推动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更多与工人群体相关的作品以更多元的形式生产出来。
这是一部以诗为密码,解开改革开放缔造者故事的作品。
这是一部取材于底层,去迎合主流的作品。
这是一部采用纪录片形式,而又不只是运用纪实手法呈现生活原型的作品。
总之,这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 。
这样的争议也许有利于实现商业的推广,也许有利于促进底层的思考。

在观影之前偶尔会收到一些相关的消息,知道这是一部来之不易、饱含艰辛、值得期待的作品。果不其然,一开始就被那好莱坞大片式的视觉特效给吸引住了,这种感觉瞬间将作品提高了不少档次。

但这种后期效果对神经的刺激与生活本质里震憾灵魂的细节相遇时,我更喜欢后者,甚至会有后者被弱化了的感觉。

留守和流动,时代烙下的伤痕

当我听到陈年喜瘫痪的父亲说出五天才吃一顿饭的真正原因居然是无法独自上厕所时,我想到了全面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它将过去人民的社会主义福利全部扔进了市场,变成了人民生存的刚性需求,从而制造了无数个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拆返贫的家庭。【视频】陈年喜:我们写一点诗歌,也能传达一点对生命的看法

当老井在地下六百多米垂直深处小心翼翼的挖着古老生物尸体演化的煤时,当老井祭拜永远沉睡于矿井深处的工友时,我想到了他们不仅挖出了工业的生命,也挖出了安放自己躯体的摇篮。亿万年后,当他们的后代与他们相遇时,也许他们只是一堆被煤染黑的白骨,也许他们已经被驯化成了煤子煤孙。即便如此,我依旧不相信——轮回。

当阿优的儿子对家乡和自己的民族一脸茫然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城市无根漂泊的状态,看到了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瓦解,看到了这个群体在城市对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迫切需求。【视频】吉克阿优:从大凉山到嘉兴,我在羽绒服厂填着鸭毛

当许立志的骨灰带回家乡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对城市一如既往的给予,不,应该是城市对农村一如既往的剥削依然如此贪婪。

当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看到一丝的希望,而是感觉到了命运将继续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这样的重演究竟还要持续多久,难道真的要让它持续到矿工的后代在地心深处将他们的躯体所演化的煤挖出来吗?

阿优所在的村庄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村庄里几乎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试想一下这样的村庄,这样的中国广大的农村,这样一群庞大的农业人口,将如何承受新一轮的金融海啸和产业转型的蹂躏。

打工诗人邬霞:我们是农民,来到城市又叫农民工

无论是在城市流动,还是在农村留守,这个时代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布满了无数的烙印我们用留守和流动筑成一条史诗般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将流淌着这个时代取之不尽的文化素材,《我的诗篇》乃不及冰山之一角。【视频】邬霞:我觉得诗歌最能抵达人的灵魂

观影结束,思考不止

虽然《我的诗篇》让这个群体的许多生活细节走进了公众视野,也带给大家许多的生命体验,但作品结构和某些画面依然吸引着我进一步持续的思考:

作品给予彝族即将失传的风俗仪式的篇幅过长,虽然能带给观众很多的新奇,但更多还是应该回到主人翁常规的生活领域里会好些。

内容可以再聚焦一些,如乌鸟鸟关于农业劳作的画面如果非要不可的话,是否可以考虑突出“因农业衰退导致农民被迫进城流动”的思路呢?

富士康工厂生活区里监控视频的画面,如果与天网的画面衔接起来效果会不会更流畅一些?

对跪着讨薪的画面设计有点失望,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通过跪着等放下尊严让人怜悯的方式拿到了薪水,但我们的薪水不应该是靠跪着拿到。也许这样做的用意只是在于迎合诗的内容,但更应该考虑到作品传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更合适的替代方法。【视频】跪着的讨薪者:给我们血汗钱,我们毫无惧色地跪着

透过作品我们能看到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群体,但为什么却从曾经的国家主人翁地位沦落为今天的边缘人群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工人以及所有关心工人群体未来的朋友们认真思考。

整部作品中悲与喜的画面布局对缓解观众视觉疲劳及情绪把控都处理得相当不错,非常符合商品消费的大众口味,但如果从作为学习教材的角度考虑的话,这种超出一定逻辑的跳跃式布局显得有些零乱。

让争议带来改变,灵魂重见天日

作品最后对主人翁近况的展现,对参加作品前后身份对比的安排,虽然有些唐突,但意义重大,因为整个庞大的工人群体的命运,不能依靠“走独木桥”的侥幸心理来实现。

我们感谢任何个人和团体以不同的方式关心和关注工人群体的方方面面,但这样的善举如果最终导致的是培养了无数的“精英”工人,那么将是整个工人群体的灾难,而不是福祉。

能看出作品对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在关系上的处理是相当谨慎的,几乎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始终觉得缺少能唤起对群体命运思考的东西,也就是是我所期待的——作品的灵魂。

也许这个灵魂也曾经左右过导演的选择,但如果选择了让我所期待的灵魂得以见天日,或许作品将有极大的可能无法通过审批程序,也就意味着无法成为合格的市场商品。

虽然《我的诗篇》有很多的争议,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希望这样的争议能够持久一些,有争议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希望它能更好。也许在争议的推动下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更多与工人群体相关的作品以更多元的形式生产出来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欢迎参与讨论!生活的战斗永不止息,我们一起照亮征程


延伸阅读:

邬霞的梦境、生活与写作:她用身体温暖了半截木桩

走进工人文艺生活:换下工服,我们唱歌、拍照、写诗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工友投稿作品。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尖椒部落(jianjiaobuluo.com)。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作者:杨猛。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被生活折腾过,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微信:ym2009525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