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話很多
Jennifer話很多

書外的文學是生活 narratives-of-daily.ghost.io

台文隨筆:誰殺了翁鬧?(一)

台文隨筆#4
下酒菜上個禮拜問我昭和到哪去了?事實上我已中毒加迷路,不過終究還是來發文了。這篇文感謝下酒菜的建議,稍作修改,也上了後綴的標籤蹭熱度,慶祝下酒菜的新圍爐!追蹤、訂閱加分享YA

😍😍圍爐😍😍《後綴》假掰文青會客室


昭和時期(1930s-1940s)的台灣文青大多希望作品能刊登在日本藝文雜誌:所謂進軍內地(日本)文壇。

1935年,台灣文壇大哥張文環的短篇小說〈父親的顏面〉入選日雜《中央公論》第4名;帥哥呂赫若的短篇小說〈牛車〉刊載在日雜《文學評論》;以及我們的主角,翁鬧,藉短篇小說〈戇伯〉入選日雜《文藝》的佳作。那年他26歲。

呂赫若,帥的圖文不符

為什麼翁鬧吸引我的目光呢?

他的短篇小說詩意盎然,行文流暢的有些滔滔不絕,卻又能將一切止在幽默、詼諧與戲謔的灰色地帶。

昭和文青如果想進軍日本文壇,寫日本殖民的壓榨、台灣獨特的地理人文景觀是標配,1930年代日本經濟蕭條(昭和經濟危機)加劇反動思想,那時日本文青有反帝國的、反戰爭的、反資本主義的、明確左派或馬克思主義的,翁鬧的〈戇伯〉中寫到台灣習俗,寫到農工階層,寫到城鄉發展,這些主題日本文壇都喜歡,但沒人像翁鬧這麼處理標配:詩意、超然又批判。

〈戇伯〉敘事很簡單,說的是戇伯57歲到66歲的生活。翁鬧是以寫詩進入文壇的,不只寫詩,還翻譯英詩,通常,小說敘事多以衝突推進,例舉龍瑛宗同是入選日雜的短篇〈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主角陳有三初來小鎮時,想要一年考上文官,十年內考上律師,但他看到台人不管怎麼努力工作,薪水遠不及日人,衣食都困難,即便去內地留學歸國的律師也不例外,如此還得滿足傳宗接代的責任,他見前輩家中多好幾口,生活都有困難,這時他愛上同事林杏南的女兒,卻苦於家中的經濟不好,求婚失敗,自此沉淪,這就是敘事上的衝突與轉折,而翁鬧不一樣,通篇沒有明確的衝突,以如詩的意象,算命仙的預言,貫穿。

算命師在小說一開始就說,戇伯活不過65歲,但如果66歲還活著,他能一路活到一百歲,不過一樣娶不到老婆。翁鬧在預言後,帶我們進入戇伯的生活:家人每天沒什麼笑容,因為吃的比豬差,住的地方又髒又破,媽媽跟戇伯都有砂眼,哥哥有瘧疾,但大家為了活命都辛勤工作,村人也如此,「不景氣隨著新高山的山峰一起向他(們)襲來」,「村裡的每一個人都做牛似地賣命工作,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是懶惰的,也沒有人去思考生活以外的事,更別提策劃什麼陰謀了,然而他們的臉上卻再也沒有了燦爛的笑容。」,而且,「村子裡能在正月裡好好過年的大概只有林保正而已。」(保正類似日治時期的村長)。這是翁鬧的批判,同時他的超然(或許幽默)在於,戇伯如此辛苦,又窮又苦又病,但65歲那年,在夢裡他正要死去,他還是打死要回地球,努力醒來。66歲的他工作途中見到同鄉死去,開始擔心這生活怎麼活到100歲。小說結束。高明的高舉輕放。

吳濁流這麼評翁鬧的另一篇短篇〈羅漢腳〉,與〈戇伯〉發表在同年:「文筆流暢,富詩意。...多要提示的主題究竟是在羅漢腳的命運,或是羅漢腳家庭之悲慘,兩者不甚清楚。因此沒有咄咄逼人的魄力。宛如在聽堆砌美辭麗句的街頭演講一般,讀的時候頗可陶醉其中,爾後一想,作者要講甚麼不甚清楚。」 翁鬧筆下的戇伯活靈活現,有他的幸運(活過算命仙的詛咒),有他的哀傷(治不好的眼疾),他的批判藏在詩意與輕巧的筆觸下,不同於當代指著日人鼻子罵的作家,是美學與政治意圖的新平衡。我想到Alice Munro的短篇小說,她喜歡寫鄉下的人與事,每讀完總有種「這就是人生吧!這就是愛情吧!」的感慨,但Munro究竟想說什麼?她希望讀者得到什麼人生教訓或啟示?其實根本不重要,文學不是拿來載道,也不必然有什麼功用,2013她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評委只給了這句話:A true master of the form(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足以說明。

另外,翁鬧的死因也很吸引我:生活在1940年的日本東京,卻沒人知道他到底怎麼死的?太值得一篇偵探小說了!下集待續。

翁鬧本人



💃個人主頁 | 職女 Jennifer

🖼 IG | Jennifer話很多

🎙收聽最新Podcast

💵支持我 讚賞公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地下文學

Jennifer話很多

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的安叄、 Chin、 Jennifer、寧想白、Shawn,在Matters相遇,受《後綴》假掰文青誌啟發,期待能在地下文學寫出更自信的作品,與更多讀者見面。 🌿 https://mirror.xyz/undlit.eth 🌿

057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