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老去」不是「老化」,是一種心態的表現。

「老去」不同於「老化」,是一種心態上的表現。「老去」的態度會產生這個做不到、那個做不來,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處處讓自己不敢直視與面對,讓生存的意義與價值變得一文不值。

  對於「老化」,過去幾年我其實不太有感覺,雖然偶而可以在梳洗時,看到幾根白頭髮,但是長期來說,生活還是沒有太多因為老化而呈現出來的現象。包括我看周遭的家人與長輩們,看起來年年都跟往常一般模樣,雖然有些人的髮色正在刷白,可是表情與說話方式仍是不曾變化。相較起來,小朋友的「老化」(成長)比較容易被關注,因為身高相貌氣質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化成為認不得的對象,美其名稱為成長,實際上就是一種「老化」的過程。急遽的變化從外在到內在,原本天真無邪的兒童,瞬間,變得青春又曖昧,身材比例越來越有歐美人的架式,以前時常黏著我要求玩耍,如今卻是刻意避開,因誤我的視界與他們的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存在。所謂「老化」的感慨,一開始,就是從這些幼兒時期拔高到成年的孩子們身上所感受到的影響。我自己當初也應該是這樣快速老去的代表人物吧。

  在歷經四十歲之後,心態與眼界似乎又有了些不同。慢慢開始覺得自己有「老化」的現象,好比白色鬍渣越生越多,刮鬍刀雖能一次鏟得乾淨俐落,但是男人味不多久便春風吹又生。體力似乎也衰退的很急速,只要幾天沒有健身,三五天後立馬就感受到渾身虛弱,樓梯兩格兩格走個五樓就會開始有些喘。我的人生最谷底大概是三十九歲(2018年)心肌梗塞被急救的時候,那時治療六個月後觀察左心射分率才32,醫生說已達輕度身心障礙的等級,但是我不願申請身心障礙手冊,於是開始自我鍛鍊,從36、42、47、53到現在剛出爐的60。慢慢地將體能恢復到可以專心健身且規律慢慢跑的階段,唯有飲食控制無法達標(心理障礙需要再多花些時間療養)。所以,我的身體是敏感的,關於老化的種種現象,都變得十分注意,深怕一不小心健康又再度亮起紅燈。現在,健康檢查沒有一項是紅字超出標準,讓我對於「老化」的對抗深具信心。

  不過,「老去」不同於「老化」,是一種心態上的表現。「老去」的態度會產生這個做不到、那個做不來,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處處讓自己不敢直視與面對,讓生存的意義與價值變得一文不值。有時候看著一個年輕人正值青春的年紀卻成天鬱鬱寡歡,有如病重的老人般勉強生活,悲嘆天地不公,哭訴自己失去希望,這是我在醫院裡意外看見的一幕。原本,我以為只有我那七十歲的父親才這樣卑微地視「老去」為一種放縱自己猥瑣的理由,結果,年輕人也在病痛之中顯示出「老去」的態度以猥瑣的行為去合理強化自己的悲痛。所謂「老去」,是對於自我成長的消極逃避,是合理耍賴與固執成見的藉口,是養成依賴與不願努力的卑鄙作為。要知道,人只要活著,只要還有呼吸,就必須「成長」,就必須面對「老化」,但是心態卻是「不能老去」,因為,一旦承認老去,人生就結束了。人啊,就算走不動,就會要插管餵食,只要靈魂還保有「慾望」,就沒有不可能。像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前時時刻刻不忘記研究,即使身體有障礙有困難,精神依然保持著積極的精神,像個大男孩。昨天,電視新聞報導一位老人家施打疫苗遇到老同學,還笑稱打完疫苗要去「追七辣」(找女朋友),也是正向態度實踐的例子。

  當然,正向態度不是萬靈丹,人類要是都處在正向態度中也是會崩潰的。不過,慎選適當的舒壓,讓身心達到陰陽平衡,讓自己常保純真心態,正是「道」的恆久表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