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E先生先離開
如果E先生先離開

純粹。

最好還是純屬虛構

夜闌人靜,深夜的海風愈趨寒冷,把倩兒吹得頭暈目眩,更顯孤獨和淒涼。剛好路過的皓橋留意到她,上前把自己的外套為她披上,在她身旁陪伴著,也聆聽著她訴說過往的遭遇。倩兒的過去觸動了皓橋,她的脆弱和坦誠,也驅使甚少表達情感的自己也打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一夜,他們相遇、相識,彼此分享自己。封閉的皓橋為倩兒打開了自己的心房,而倩兒亦從皓橋身上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視和被聆聽的感覺,如像找到了一個安全、可靠的避風港。

皓橋心裡總想把倩兒照顧過來,如用心照料一盤脆弱的小植物,又或溫柔地把散落在地上的玻璃碎片重新拼湊。他不時邀約倩兒到戶外,藉以與她有更多的相處,而她每一次也會應約,因為她對皓橋也日夜掛念,同樣燃起了愛戀之情。

   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倩兒主動邀約皓橋到戶外郊遊,皓橋心想這是一個表白的好機會。他們一起來到了青大石澗,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談天說地。當到了石澗的最高之處,山頂的風勢飛沙轉石,倩兒慢慢地從口袋裡掏出一份禮物想要送給皓橋,並在那裡一起拍了一張溫馨的合照。

拍下合照後,倩兒跳上石頭上雀躍地蹦蹦跳跳,更鼓起勇氣向皓橋說道:
「皓橋呀,我喜歡你。」

正當皓橋想要回應之際,倩兒被一股強風吹至失平衡跌向後方懸崖,皓橋迅速地反應,卻只能僅僅抓住倩兒一邊的衣袖。她整個人懸吊在崖邊,只靠著皓橋僅有的指力抓住自己。他們拚命地掙扎,但也快要筋疲力竭。此時,路邊的泥沙愈來愈鬆散,以致皓橋的自身情況甚是危險。

倩兒一邊掙扎,一邊望著皓橋的奮不顧身,心裡突然感到莫名其妙的平安,她看著疲憊不堪的皓橋,知道若果他仍奮力地救她的話,他們兩個也會一起墜崖,於是,此刻,她向他說:

「皓橋,皓橋...」她輕聲說。
「快抓緊我呀!不要放手!」他聲嘶力竭。
「皓橋,你也喜歡我嗎?」她眼泛淚光。
「撐著呀!不要放棄!」他仍然很掙扎,好像聽不到她的說話。
「皓橋呀,我知道你也喜歡我的。」她被他的歇力而感動流淚。
「......」他一邊流淚,一邊用力地點頭。
「嗯,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呀,我來生再當你的女朋友吧。」這是她最後的一句話。

倩兒說完了,便放棄掙扎,即使皓橋力挽狂瀾,卻因力盡筋疲,最終只有親眼看著倩兒從自己手中墜下,掉進深海,被巨浪吞噬。在青大石澗最高之處,遺下了的,只有俯伏在地痛哭、呼天搶地的皓橋,還有在山路旁那份小禮物。

   轉眼間,倩兒已去世六個月了。

    這段日子,每逢陽光普照,皓橋也會憶起那日天真活潑、蹦蹦跳跳的倩兒,他拿著那張合照和小禮物,重新走到青大石澗最高之處幻想她的身影。他又低下頭,努力在山路中尋覓,想重新發現她與自己一起走過的泥沙足印,想牽著身旁的手,卻只抓著空氣;他又抬起頭,仔細地仰望天空,想尋找倩兒現在成為了哪一朵白雲;他又攤開手掌,掌心對著天空,掌心裡的陽光就如他思念倩兒那燦爛的笑容,當白雲遮蓋太陽時,卻只見自己原來思念得滿手皺紋。

每逢綿綿細雨,皓橋也會走到街上,他收起雨傘,雨滴吸納周邊環境的聲音,顯得比平時更寧靜,他拿出手機重新播著倩兒傳給自己的語音訊息,彷彿想藉以聽到倩兒就在身邊與自己談天說地,也藉雨水掩蓋自己的淚流滿面。當皓橋哭到累時,低下頭看見雨水沖走了沙塵,卻好像沖不走對她的思念和忘懷。雨水雨絲雨添思,下雨的時候,皓橋總特別掛念倩兒。

每逢風起了,皓橋也會走到觀塘海濱長廊,回憶那些與倩兒促膝長談的晚上,他傾聽著海風,想知道哪一縷風會是倩兒溫柔地經過自己那裡,想擁一下,卻抱不著。當風捲起海浪時,思念伴隨著憤怒,皓橋憤慨究竟是哪一道波浪帶走了倩兒。他無法發泄這種感受,也無法訴說這種思念,他們交織在一起,持續激盪著皓橋的心,使他難以平靜下來。

皓橋經常苦問蒼天,為何天妒佳偶,只橫刀一分,明明他們兩情相悅,彼此懂得重視和珍惜對方,當他們都決定向對方表白心意時,一道風浪,就帶走了可愛又脆弱的靈魂,卻留下了日夜牽腸掛肚的軀殼。他看著海平線的盡頭,彷彿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如果可以,他多想游到盡頭,或許能看到倩兒就在彼岸等著自己,但好像,他還是尋不見、聽不到、捉不著。或許,當他回歸到心房裡,才能意識,倩兒只在自己的眉梢和心底;又或許,蒼天安排了他們今生相識後分離,是為了他們來世相遇而相許。


納蘭性德《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故事分析

詩詞的第一句「一生一代一雙人」,在創作故事中初段描述了皓橋與倩兒在一個深夜裡於觀塘海濱長廊相遇、相識。因著皓橋主動上前關心、陪伴和聆聽,以及倩兒的坦誠分享,從而建立和造就了彼此的關係,心靈也隨著互相認識的年日裡而契合,對彼此也燃起了愛戀之情、日夜思念。另外,故事中段皓橋與倩兒的對話,除了希望加強故事裡的感情起伏,也是希望帶出他們其實已是兩情相悅,即便皓橋最終沒有把自己的心意說出口,倩兒也能夠聽到皓橋的心聲。「爭教兩處銷魂」,在故事中段同時帶出了倩兒因意外不幸離世,遺下了皓橋獨自傷心,從此陰陽相隔。

「相思相望不相親」主要是描述了皓橋與倩兒在未正式步入戀愛前已經互相掛念,心裡渴望與對方有更多的相處時間,就如已成為情侶一樣,希望時時刻刻可以看到對方,所以他們不時相邀到戶外郊遊談天說地。但後來,儘管倩兒向皓橋主動告白了,兩人卻無法與對方相親、相愛,誰知道兩人第一次握著對方的手,便是最後一次可以親密的時候,同時,也是需要放開彼此的一刻。

「天為誰春?」是皓橋對倩兒離世後的其中一種思念之情,也是他經常哀聲載道,疑問蒼天為何帶走自己的愛人。此處本人另以倩兒比擬了一種自然現象,例如是在皓橋掌心裡反射的那道陽光、那陣遮掩了皓橋臉上淚水的綿綿細雨、在海濱長廊的一縷海風等等。每當皓橋看到或感覺到這些自然現象時,他都份外記掛著倩兒,甚至幻想她是否正在對自己說話?還是,其實就只是一個天氣變化而已。希望此處能更誇張地表達皓橋對倩兒的日夜思念,彷彿他只有晝夜思想,才能讓自己感覺實在。

「漿向藍橋易乞」描繪了皓橋與倩兒由在海濱長廊相遇開始,以至之後不時互相邀約到戶外郊遊,甚至到倩兒表白那一刻,好像一切也來得很容易;而「藥成碧海難奔」就變用了倩兒不幸失足墜海,被巨浪吞噬,此處的「海」也直指是「大海」,即使皓橋力挽狂瀾、歇盡所能,但最難的,還是與生死作敵,始終無法拯救倩兒。

「若容相訪飲牛津」,在創作故事中的後段描述了皓橋對倩兒離世後的另一種思念之情—觸景生情,他看著那張合照和倩兒曾送給自己的禮物、回到那晚一起促膝長談的海濱長廊和以往一起走過的地方,如果可以,他多渴想能夠重回到那些日子,一起再次合照、一起再次徹夜長談。

「相對忘貧」是在創作故事中的最後一段所帶出,而意思恰巧相反且現實。當皓橋花盡力氣掛念,嘗試把幻想當成真實,卻意識到自己只有思念時,「相對」在此處是指皓橋嘗試與現實世界重新接軌,學習把已離開自己的倩兒放下;「忘貧」在此處是指皓橋要慢慢學習把思念遺忘,若要與倩兒再見,只能待下世相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