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絮
杯絮

人生必然是風雨飄搖 只是我被怎麼搖跟你怎麼去搖 基本上完全兩回事

旅行這件事

寫在二零二二年二月,幫自己嗨賴一下以免幾年後回來update不知道日期。

二零一八的時候,我替代役退伍去了台東的幼稚園當代理,幾個月下來還有累積一點存款,還沒結束的時候就想說離職可以到海外去闖闖,之後訂了機票就到南亞滾動七個月,從三月出門到十月回家,一路沙發衝浪,跨過七個國家,前後大約兩百天,每到一個地方都像是在自我挑戰,從比較簡單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到菲律賓印尼、再往西到孟加拉尼泊爾印度,本來還想說如果可以就繼續往巴基斯坦跟中東移動,不過走的夠久了,也花了不少錢,加上最後不小心榴槤吃太多整個上火,腳背不知道為什麼腫一包,幸好隔幾天回台灣趕快去看醫生,最後無事康復。

扯遠了,要講旅行這件事,現在時隔將近兩年半,中間穿插一切大大小小事,回過頭看,當然是覺得這個過程充滿快樂,但現在如果要我再用類似的方式旅遊,大概要等到又有一段很閒又有錢的時間了。其實我發現,旅行有分成很多種,對我來說,如果是去新的地方,比較像是學習跟探索,把這個地方認識透了,才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地方舒服。

現在我人在德國,在念第二個碩士,雖然現在是寒假,有餘遇到其他地方走跳,但說實話,看到住宿的價位、交通的安排、還有要在時間內往返的這種侷限感,想到這些我就一點都不想移動。畢竟我就懶,也不愛跟風,朋友在揪朝聖者之路,我各種訕笑跟不稀罕,當然不是說這條路不好或如何,只是經過這些年,我理解自己出外想要獲得的是什麼,在南亞那兩百餘日的時間裡,我可以說是苦行,就是大包一扛,便往下個地方去,邊扛邊懷疑,我到底要去哪裡?要走到多遠才會覺得滿意?

到現在人在歐洲, 明明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但也知道,去到哪裡好像都不會覺得有度假的感覺,一是陌生,二是要花錢。雖然這聽起來很北爛但就是事實,我對於花錢這件事情是有一個很智障的原則,就是不花在自己不清楚狀況的事物上,當然部分是出於不安全感,但對於要嘗鮮,真的會猶豫很久,不過試過之後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就可以衡量自己會不會重複消費。

但除了錢之外,另一個重點是,在新地方,要花一點時間把這個城市走熟悉,街道、交通、人的氣質、城市氛圍,當自己用足夠長的時間把這些東西留在身體裡、記憶裡,才會知道自己應該要用什麼狀態在這個地方遊覽,或是說,自己可以如何欣賞每個城市各腫不同的面向。

來到這裡半年,去過馬德里跟哥本哈根,也去過德國其他城市,說真的我反而不像在南亞那段時間,有獲得很真實的回憶,那段時間我很認真跟遇到的人交流,雖然就是很一般的生活日常,我在或我不在,對接待者們來說生活並沒有改變,但對我來說,我反而是獲得看見別人生命的機會,把城市的風景,跟當地人的生命歷程融在一起,相對來說更難得。

在這邊,一是這陣子疫情使然,沙發衝浪不甚安全;二來我也沒有餘裕去調適自己進入旅人模式,加上旅期短暫,到一個新地方屁股還沒熱就要走了,很不盡興,旅行之餘我,反而變成一種很困擾的事,儘管有空檔,想要換地方走走,卻還沒有一個地點,是自己已經很熟而且可以完全放鬆的。在台灣的話我就是拼命往花東跑,可以爬山潛水吃阿拜,然後喝很肥胖的叮哥,我真的花蠻多功夫在遊歷台灣的,講著講著又懷念起來了。

寫這篇其實也沒有想要說什麼,就只是記錄一下,重點不是去過多少地方,而是那些地方有什麼回憶,或者自己有沒有跟這些地方有一些記憶上的連結,比起一堆人瘋狂飛瘋狂打卡刷點,這對我來說才是最真實的。

但另外一個面向來說,旅行帶給我的影響,不只是那個當下(看看那些講旅行之後人生就煥然一新的文章,講得好像別的地方多好出國多偉大,並沒有)。重點還是在,整個生命裡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還有我們慢慢咀嚼出的體悟,包含思想上的轉變,包含其他的自我發現。這一切的變化加總起來,才是自己的人生。

以後大概會再寫二零二三版、二零二四版、二零六四版,希望這裡還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