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會
一書一會

喜歡看書,喜歡把書裡的智慧化成概念,讓生活一點一滴改變

你有沒有覺得奇怪,家裡總是愈整理愈亂?


看著自己被喜歡的東西圍繞,
是信賴自己,用行動去實現夢想的證明。

以前,對怎麼打理房子沒有概念,覺得整理就是把東西收好。

有一天看到電視在播「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我嚇到了,同一間房子竟然可以從一個凌亂的「窩」,變成一個有品味的「住宅」。差異之大,的確可以用魔法來形容。

從「窩」到「住宅」的關鍵:系統思維

為什麼「整理」到最後會亂成一個「窩」?

整理的邏輯是,房子亂是因為東西亂放,只要把東西收起來,看起來就整齊了。這種邏輯下,東西只有兩種:「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把東西從看得到的,變成看不到的就是「整理」。

這種方法討厭的地方是:收完沒多久又會開始亂。

因為常用的東西會懶得收,累的時候更不想收,最後索性放手。

結果,「整理」到最後,就成了一個窩。

家是一個支援的系統

所謂的家,目的是支援我們舒適地生活,而不是反過來,為了讓家看起來整齊,結果自己疲憊不堪。

在節目裡,近藤麻理繪要求每個人,只留下讓他們怦然心動的物品。如果你也有看過,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她會對某些人說,「不行,還要再少」;但是對另一些人說,「好吧,可以了」。她不是他們,怎麼知道能讓別人怦然心動的東西是哪些? 

因為她這時候看的,不是物品,而是系統。

家裡的空間既然是系統,就有上限,東西的數量要控制在範圍內,才不會過載。

系統和整理的差別在於,東西擺放的位置是有邏輯的,不只是收好收滿。

讓你怦然心動的除了物品,好的空間也會讓你通體舒暢。當你把家的空間當作系統來思考規劃,一個「窩」就提升成了「住宅」。


讓家的空間成為你的後盾

好的支援讓你回家有充電的感覺,不好的支援讓你回家反而覺得心累。

一個好的家,不需要完美,只要適合自己

邏輯一:用的順手「物品擺放的位置」

  • 依照使用習慣(例如洗澡、寫作、出門...),把會用到的物品集中放一起(如果東西放的位置很散,每次要用都要從不同的地方拿,不只容易漏東西,也很煩)
  • 較複雜的東西,例如廚房用品,則將物品按照使用頻率,分一軍二軍三軍空間按照容易拿取程度,分一區二區三區,再按這個邏輯分配位置。
  • 統一倉儲,有一個儲藏室的空間能夠整合收納,比櫃子好用的多(櫃子太多的時候,很難決定什麼東西要收哪裡,最後不好找)

邏輯二:看得順眼「物品呈現的方式」

  • 如果是開放式收納,只用六~七成空間,會自然有種美感,不會有壓迫感。
  • 收納盒要統一規格、統一顏色,看起來有秩序,不雜亂
  • 白色可以搭配任何顏色,收納品首選
  • 淨空所有的平面,包括桌面、椅面、檯面,看起來會很清爽

動工順序:活動熱點優先

雖然希望家裡每個角落都能清爽宜人,但有時候沒那麼容易。所以如果一定要選,就先從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開始,讓自己在這些地方能感覺心情美麗。


| 堡壘不是一天建成的,夢想也不是

雖然家裡雜亂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災難,但是會感覺像人生都被令人失望的東西塞滿了,偶爾有這種感覺還好,要是每一天、每一年都這樣過,那是多麼讓人窒息。

雖然,要改造家裡環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你在一天過後休息的地方,決定你每天抱著什麼心情回家。每天都能夠被喜歡的環境包圍,那是多麼讓人期待。

一天做一點改變,就算再慢,也是堆砌的過程。

畢竟堡壘不是一天建成的,夢想也不是。


參考書籍: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3:通體舒暢的順手感家收納 | 三采文化出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