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an
zooman

Likecoin验证人,关注科技、自然、阅读、电影及家庭教育

一份水煮鱼引发的思考


中午夫人点了一份水煮鱼外卖。

超过了预计的送达时间,外卖还没到,打电话去问,快递小哥说自己路不熟悉,走了一点冤枉路,几分钟就到了。

我计算了下时间,从下楼到小区门口,差不多正是外卖小哥到达的时间。

然而,我到达小区门口,等了好几分钟,外卖骑手却依然没到。这时保安告诉我,现在小区已经开放,外卖可以直送楼层。我便和保安说,待会外卖小哥送到时,你让他送进小区。我便往回走了。

正当我走进电梯的时候,身后有一个外卖小哥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这边跑,刚好和我踏进同一趟电梯。我问,这是XXX的外卖吗?

外卖小哥解开头盔锁带,露出黑口罩,大口喘着气,不能说话,只是使劲点了点头。几秒后,才说出来:是的,这个是您的快递吗?

外卖小哥一边把酸菜鱼递给我,一边伸手去挡电梯的门。想节省一趟上楼的时间。

此时,外卖小哥胸前挂着的手机,响起了一个语音提示:你还有一个快递,倒计时5分钟。

我接过酸菜鱼的瞬间,电梯门也已经关上了。外卖小哥无力的靠在电梯上,喘着气,看起来像一条被捞出水的鱼一样难受。

好在我家的楼层不高,十几秒就到了。外卖小哥一出电梯就问,楼梯在哪里?我和他说,这个楼梯通往地下室,在一楼没有出口,你还是等另一台电梯会更快一点。

外卖小哥连声说谢谢。这一刻,我突然有些内疚,刚才,我要是在小区门口多等两分钟,他也就可以不用这么用力奔跑了,不用为节约这几十秒的时间,想着从楼梯跑下去。

我不知道他下一单外卖如果超时,对他意味着什么?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刷屏的那篇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说,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就像被困在系统中一样,每天都“舍命狂奔”,事故不断,而快递员也成了一项高危职业。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告诉我们,骑手争分夺秒,不是因为“系统”逼着他们这么干,而是因为系统“奖励”他们这么干:他们的业绩和收入紧密相连。

美团和饿了么给骑手弄了个像打游戏一样的升级系统。你每周完成的订单数越多,每单的收入就越高 —— 这是一个能让人发挥出最后一丝力气的系统。

看惯了工作摸鱼,外卖骑手这种奔跑着工作的状态,让我非常震撼。

读那篇文章前,我就知道,外卖骑手为了抢时间,经常违章,与死神赛跑。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外卖骑手对时间的这种紧迫,这么拼命的挤压每一秒时间。

我也知道绩效奖励的魔力,工人有计件工资、高管有绩效奖金。管理学告诉我们,只要设计合理的奖励制度,你就能强化一个人 的某个行为。如果你希望他多做这个动作,你要做的就是用奖励去强化他这个动作。

游戏化的即时反馈系统,量化的激励考核体系,是被很多人推崇的“先进”的管理理念。

今年上半年,我自己也在思考媒体采编人员的激励问题,怎么才能建立一套即时反馈的量化考核系统?当时的我,一门心思的寻找内容行业的量化标准,完全没有考虑对内容创意工作实施这样的量化考核,会不会存在某种负面外部效应。

中午遇见的这位奔跑着给我送酸菜鱼的外卖小哥,突然让我也开始反思,我真的需要一套能精准量化内容绩效的考核办法吗?

这几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引起了众多的讨论。在这些讨论中,有一个观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就是万维刚老师那篇《你被困在奖励里了吗?》。

万维刚在文章中说,量化激励的奖励系统,只对那些工作任务简单,工作表现能直接量化的工作有短期激励作用。就如外卖骑手的工作。

只要是比较复杂的工作,讲究一些难以量化的质量,直接的金钱刺激就完全没有好效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各种研究证明这个结论。

早在 1993 年,美国学者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就有一本书叫《奖励的恶果》,论述了为什么用奖励强化行为不是个好制度。

科恩书里列举的证据就有 —— 管理层工资和奖金刺激,和公司利润之间的关系很微弱,而且常常是负相关;绩效工资没有提高教师和社保局官员的工作质量;日本和德国的工人效率最高,但是恰恰没有使用物质刺激。

万维刚认为,频繁的奖励和频繁的惩罚一样,是对人的侮辱,是把人当成工具。“奖勤罚懒”是一种非常土的管理方式。

前几天阅读温州出去的人类学家项飙的一本书,《把自己作为工具》,在书中项飙也有类似观点,他说,牛津大学的工资跟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单位一模一样,工资根据年龄增长,老一年就涨一点,按工龄来算,我们跟其他员工比如园丁之间的工资差别也很小,是非常公社化的体制,不是靠差别来激励,而是强调平等。

在国内,但凡经历过前改革开放生活的人,都有一个集体认知,“大锅饭”是落后,愚昧的代名词,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然后,作为人类学家的项飙,却为牛津的“大锅饭”式管理辩护。他说,“个人觉得还是高水平的大锅饭比较好。否则就没底了,大学里发奖金给钱,搞得乌烟瘴气,拿了钱的觉得可以拿更多,没拿到的当然不高兴,不如一下子刷平。……大学、社会、个人生活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有不一样的能力……没有竞争压力了,大家最独特的才华才会体现出来。”

完全颠覆我认知的一个观点。

正如万维刚说的,我们做事最好是享受做这件事本身,而不是把它当做达成别的目的的手段。而这就要求工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不但给了人探索的空间,也给了人自由。

我们必须警惕,奖励制度异化我们的行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