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 Sampson Wong
黃宇軒 Sampson Wong

《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及《香港散步學》兩本書的作者。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作家,地理系博士,現為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講師。曾共同創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影像計劃。 IG: sampson_wong fb page: sampsonwonghk

後記:屯門異風情,輕鐵、新墟、幻愛橋

第10回,我約了Vivian,我們去了屯門一行。記得我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沒去過的地方,她答我的話,讓我印象很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我的報紙欄目,在「 明報星期日生活」上的「去埋呢度先 」,每次約一位即將移民或長時間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去一趟旅程。2023年1月到12月,每月一次,總共12回。

第10回,我約了Vivian,我們去了屯門一行。

記得我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沒去過的地方,她答我的話,讓我印象很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

孩子即將升讀大學的Vivian,歷練很多,知道她沒坐過輕鐵,我覺得很有趣。那讓我想起幾年前,遇上60多歲的的士司機,他說這輩子從沒進過中環街市。

自從去年10月開始,跟屯門很有緣,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去兩次,於是我問Vivian,不如我們來次屯門精華遊?

Vivian續說,她看了《幻愛》,但沒去過「幻愛橋」,覺得那個屯門很陌生,於是我決定真的邀她去我近來開始在逐步認識的那個屯門。

我們輕輕逛了新墟、看了我喜歡的摩登建築「天主教贖世主堂」、去了我很喜歡的小店隱啡、然後坐上輕鐵,緩緩向屯門碼頭總站前進。這也是我頭一次,慢慢看清楚那碼頭和未到「幻愛橋」前的一整段海濱。

喜歡跟Vivian聊天,聽她談Bristol這個她即將要前往的目的地,也很欣賞她開始閱讀那城市的社區媒體,細緻探索在那座城市生活的種種可能。那天我一直想,Vivian很懂得尋找生活的可能,也很有品味和城市觸角,真想讀到更多她對Bristol的觀察。

回家後,收到她說,「平常和家人朋友旅行都是我計劃行程」——我看來沒猜錯,Vivian就是那種擅長發掘城市的人,她說難得有半天「放空沒有帶腦」,所有多謝我們。

我反而想好好多謝她,除了那天聊得很快樂,也因為她confirm了我一直相信的事,香港是一座inspire人如何在他方生活的城市,希望Vivian也有機會啟發到其他身在Bristol的朋友。


@sundaymingpao 的欄目 「去埋呢度先」:
Sampson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讓他/她遇上多年來錯過了的「正嘢」,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一路行住傾捨得捨不得,一路蒐集這裏叫人留戀的hidden gems。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去埋呢度先」每次都有曾曉玲同行,書寫這旅程。Sampson則簡短撰文介紹設計的旅程,並在當天負責拍照。

---

以下附上當天曾曉玲同行後寫的文章:

【去埋呢度先:屯門異風情 輕鐵初體驗 對照英倫城市】

在屯門站四周張望,一頭連接輕鐵站,另一頭是商場入口,正猜想是在哪個出口會合,Sampson卻指示是F出口。一踏出去是個空蕩平台及龐大混凝土支架,中間穿個洞,是0形車路,摺疊着不少好看角度。先走到邊緣向下俯瞰,是屯門河與輕鐵站,「這裏上下有很多層次,還可以環視這一帶的舊工廈」;往外走,車路附有一小截行人路,更見到輕鐵在高架軌道從高往低滑行的風景。

Vivian在佐敦長大,之後住過堅尼地城、大圍,現居又一村,甚少踏足「大西北」,在會合我們之前,她到商場V city繞了個圈,原來她是在大專院校教商科的老師。「我以前是做marketing的,就是公關、廣告、市場營銷一類工作,18年前生小朋友後,就轉任兼職講師」,她留意到這個屯門商場舖頭齊全,不缺高消費品牌,跟自己即將定居的英國城市Bristol不同,「它的市中心也繁榮,會有商場和高級品牌,但在比較外圍的地方(suburb)只會有開着藥房、薄餅店的high street,而香港的suburb則是這個模樣的。」我們沿路落斜跨過屯門河,這近工業區的淡靜一角倒讓Sampson想起他曾往留學的Manchester,「那裏同樣有如輕鐵的電車,加上今天涼涼的,天又灰暗暗,就更有那種感覺了」。

我們圍繞屯門站兜個圈,回到鄉事會路,便遇見低調精巧的天主教贖世主堂,這座建築1970年代初啟用,設計上巧妙地以十字架的周邊立面微微向中間斜陷,並在上方髹上較深的棗紅色,與背景天藍色對比,令十架在視覺上更加突出,Sampson還找到教堂一幀更「有型」的舊照:昔日十架並非耀目金色,而是沉實木頭,周邊主要以灰色深淺營造光暗對比,還有燕子在十架下方築巢。

Vivian安排女兒在英升學,也與丈夫於當地尋覓安居之地,在鄰近Bristol市中心的地方Stokes Croft附近物色租盤前,她上網對這地區搜尋一番,發現許多人見塗鴉就怕怕,還有人說朋友聽到自己住那裏認為如住敘利亞,「但有住當地多時的人說他們唔識欣賞,其實呢啲係波希米亞」。她知道她的選擇與大部分移英港人住在較邊緣地區不同,「現在屋企沒細路仔了,我不必常蹲在家中,反而想自己起碼行出去便能飲杯咖啡吃午飯」,她說,「我覺得見到燈好重要,對於移民,語言、文化、食物我都沒什麼問題,如果入黑後街上仍有光,我估我就ok了」。

行程:屯門站F出口→新墟→隱啡→屯門碼頭站→「幻愛橋」

當Vivian傳信息給我說有興趣參與「去埋呢度先」時,她特別提到,似乎之前參加過的朋友,年齡層多在二三十歲,並問我是否有興趣跟不在那年齡層的她一行,我一口就答應了。本欄的初衷,其實就是遇上軌迹各異的香港人。Vivian跟我說,她的孩子即將升讀大學了,她有些日子會在上環的見山書店當一日店長,於是我猜想她的「生活圈」和興趣可能有跟我重疊的地方。
我開始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從沒去過、或想去的地方,她沒有很切實的想法,但偶然間,她說了句讓我印象極深的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我聽到之後就想,不得了,我們一定要去坐一次輕鐵。左思右想,我決定邀她去我最早居住過、但現在反而是最陌生的屯門一行,並把電車之旅夾在其中。

只認識《幻愛》中的屯門

我再問Vivian,如果去屯門,覺得如何?她又答了我覺得很有趣的一句話,她只從電影《幻愛》看到屯門的「幻愛橋」,對該區陌生。我怕自己聽錯,再追問她,所以你是去過「幻愛橋」嗎?她說沒有。這次旅程於是就確定了,在我心目中,「幻愛橋」一帶的屯門海濱很有趣,所有香港人都該去看看。我計劃我們從西鐵站起行,中途坐輕鐵,以海濱為終點。

鬧市商場、青山綠水 濃縮一處

臨近黃昏的買菜時分,新墟一片繁盛,沒被商場搶光人流,Sampson推介在這邊感受屯門的濃縮街景,「一邊是熱鬧街道,另一邊是商場,沒多遠又是青山綠水,這樣的對比相較元朗、荃灣更強烈」。我們走上天橋跨過屯門公路,來到達仁坊的凹形角落,更有小社區的氣息。在小店「隱啡」坐下來,問起Vivian在上環見山書店不時客串店長的淵源,她說起與店主Sharon相識,「要追溯到Blogger時代了,都差不多20年前,一班比較文青的媽媽blogger,有些在香港,也有些在美國、歐洲,如此隔空認識,後來在港的一群就約出來見面。見山的店長們各有背景,有老師也有翻譯,我算是最不懂書的吧」。從事marketing多年,她難忘在書店當前線店長的時光,和斯文的客人交流生活。置好在英居所,這次Vivian回來是作最後收拾,但她已開始發揮着社交能力,閱讀Bristol的社區媒體,還因此發現港人在當地開了咖啡店,竟就在家附近,已光顧過好幾次。她說年輕人也會建立自己的網絡,留英港生建立的組織更會每年在香港搞迎新營,讓即將負笈外國的少年先認識一些同伴。

新環境新事物 學會了就心安

我們離開咖啡店往對面何福堂站繼續旅程,終於展開「輕鐵初體驗」,三人如「大鄉里」般小心翼翼地探究嘟卡系統,以免誤搭霸王車。輕鐵駛進友愛邨,近距離望着街坊商場,問Vivian有沒有追看港人YouTuber的影片蒐集英國資訊,她倒是慣了親自尋根究柢,「例如住house的垃圾分類是很困擾的,我會到政府網頁去看資料,買什麼膠袋裝什麼垃圾,再問問香港人,又查查禮拜幾來收,學識了就開心」,她抬頭看看站名,「於是心就覺得『安定』了」。
來到屯門碼頭站,從這裏就能到打卡勝地「幻愛橋」,不過少有人提及的,是一出這個站的一條長長海濱路,如果一下輕鐵願意勒住直奔「幻愛橋」的腳步,在碼頭附近來回蹓躂,會感受到這絕對是香港一處獨特的海岸,沒有離島的度假feel,卻帶點屋邨樓下公園的隨意,Sampson說:「這兒氣氛很邊緣,不像康文署管理的地方,就像突然去了某個唔知邊個管緊的地帶。」樹根垂成一道道簾,蔭護着小路,Vivian想念起又一村的大榕樹,「我個廚房望到棵榕樹,所以我都好唔捨得。又一村在城市中心,但好似住在郊外,由朝到晚都有雀仔唱歌」。


一路往屋苑「邁亞美海灣」方向走,海濱又是別個整潔優雅的模樣,中途突出一個向海平台亦是有趣設計,小孩似乎都喜歡,會下去釣魚。迎着猛烈海風,我們順步到筆直延伸至海中央的「幻愛橋」上。Vivian笑說從女兒身上學會了用電話拍照緊記「0.5」(開廣角鏡頭),這邊掌握新科技,另一邊她與丈夫在二手店買來古舊小收音機,為可如常使用驚喜不已。一代一代流徙,她記起自己未到10歲時,婆婆公公移民美國,「我印象好深的是到他們家時,看婆婆用報紙包住鑊鏟,當時心想,咁簡單嘅嘢佢都要執……到了現在,自己就像歷史重演呢」。


【我的。私藏】
九龍城街市

「我鍾意去九龍城街市,那裏有它的魅力,去得多之後,檔主會認得你,跟你聊天。我跟一個賣菜的阿姐很熟,到了英國都會跟她講電話,佢好惜我個女,又會好關心我,問我在英國食咩菜,好似半個阿姨咁。」常說人夾人,也許人與街市亦分「夾唔夾」,Vivian說她住過另一些地方,街市倒是冷冰冰的,「蒲街市」大概是住在香港有一定難度又值得研習的技能?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