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舟
造舟

“只要天安门上还挂着毛主席像,我們都还是同一代人”

捧上天的“人民”宣传,踏在地的人民权利

世界上一些最民主的国家的国名中既没有人民、民主,甚至也没有共和。比如现代代表制民主的发源地英国就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从名称上看,它是“君主”国而非“民主”或“共和”国。像英国这样建立民主制度而国家仍称“王国”的,在欧洲还有若干:包括瑞典(Kingdom of Sweden)、挪威(Kingdom of Norway)、丹麦(Kingdom of Denmark)、荷兰(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比利时(Kingdom of Belgium)、西班牙(Kingdom of Spain)。除西班牙的民主制度出现比较晚之外,其他国家都属于发达的民主国家,被认为是民主的根基最深的国家。此外,卢森堡(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列支敦士登(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安道尔(Principality of Andorra)、摩纳哥(Principality of Monaco)都称“公国”。它们也与王国一样是君主制国家,但他们都是公认的民主国家。

在政治学上,这些王国或公国都被归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君主本来是国家的主人和最高统治者。在中世纪,他们就是国家的最高领主或宗主。但在后来的变革中,人民的代表机构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除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的大公还有一定的实权外,各国的国王或大公都成为虚君,但国名仍叫王国或公国。

从名称上看,所谓王国或公国意味着国家是属于君王的。在封建时代,这个国就是他的领地或封地。人们知道,英国军队有“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应译为“王家空军”)这样的称呼,意思是国王的军队。但事实上,这个国家属于人民,军队也属于人民。这是名符其实的名实不符,实变而名未变。旧甁装新酒是他们对待社会变革的惯常做法。

美国是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民主国家,也是现代共和国的始祖。但其国名既无“民主”,也无“共和”,其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里的“合众”并非共和之意,“合众”所合者并非人民,而是组成美国的各国或州(state,“州”在这里是个误译)。国名不与具体政体梱在一起,也许是个聪明的办法,它避免了政体一变,国名就得变的麻烦与尴尬。如今,这个年轻的国家已经达到二百多岁的高龄。

日本国名非常简单,就是“日本国”(にほんこく或者にっぽんこく)。像这样的国名还有新西兰、加拿大、乌克兰、爱尔兰、蒙古国、以色列国、牙买加、罗马尼亚等。国名中不附带任何有关国家制度特征的内容。

世界上多数民主国家其国名都带有“共和国”字样,如冰岛共和国(Republic of Iceland)、芬兰共和国(Republic ofFinland)、奥地利共和国(Republic of Austri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马耳他共和国(Republicof Malta)、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法兰西共和国(Republic of France)、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等。它们虽然是民主国家,但国名中都没有“人民”和“民主”。当代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国名中有“共和国”,绝大多数在“共和国”前没有“人民”或“民主”字样。

在国名上加“民主”或“人民”的,即称为“民主共和国”或“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约三十个左右,主要是前苏联阵营的国家,此外还有少量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和激进左翼政权,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目前这样的国名还有十个左右。其中可能只有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属于初步的民主国家。还有孟加拉(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和尼泊尔(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算得上是混合型政权或过渡型的民主国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我们的邻居北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与中共最初拟采用的国号相似。这是很吊诡的事,一个最专制的政权却起了个最民主的国号。如前所述,这个国号将“人民”重复了三遍,展开说就是“人民的人民的人民的国家”。这个成为人民的地狱的国家,在国名中却将“人民”捧到了天上。

这样将“人民”重复三次的国名在当代还有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Lao Peoplel’s Democratic Republic)。此外,曾经存在过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南也门(1967-1990年)称“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柬埔寨(1979--1993)、捷克斯洛伐克(1948-1960)、埃塞俄比亚(1987-1995)都曾称“人民民主共和国”。这样喜欢在国名中重复人民以显示人民的崇高地位和权力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主国家,有的还是最极端的威权政治国家。

在前社会主义阵营(西方称共产主义阵营)国家中,除前述称“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之外,有的称“共和国”或“社会主义共和国”,如越南、古巴;有的曾在部分时期称“共和国”,如捷克(1960年后)、罗马尼亚(1965-1989)、南斯拉夫(1963--1992)、匈牙利(1946-1949);多数国家称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如中国、捷克(1948-1960)、匈牙利(1949-1989)、保加利亚(1944-1990)、波兰(1952-1989)、罗马尼亚(1947-1965)、东德、阿尔巴尼亚(1946-1991)、南斯拉夫(1946--1963)、蒙古(1924-1992)、柬埔寨(1978-1979)、阿富汗(1978-1987)。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标准的称呼。

据记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苏联军队政治司令别列杰夫赐给朝鲜的,但苏联本身却没有走到这样的极端。苏联及其各加盟共和国只是将苏维埃与共和国叠加,不过这也有重合之嫌。因为“苏维埃”是“代表会议”的意思,最初被解释为工人、农民和士兵掌握政权的组织形式,后来解释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一种政体形式,“苏维埃”从名称上也包含了民主意蕴。“苏维埃共和国”就相当于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

将一种特定制度与国号相联,就免不了制度一变国号就得变的烦恼。19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蒙古等都走上了多党议会民主的道路,也相继从国号中删去了“民主”或“人民”字样。俄罗斯及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各加盟共和国都删去了“苏维埃”。这些国家大多改成了不带“人民”和“民主”的单纯的“共和国”。这种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在开始民主化进程或实现民主化后,从国名中删去了“人民”或“民主”(如贝宁)。有的甚至连“共和国”也不要了,只留下一个简单的国名(如蒙古、利比亚),有的还改称“王国”(如柬埔寨)。这也是很吊诡的事,没有民主时,国名中有“民主”或“人民”;转向了民主后,却刻意删去了国名中的“民主”或“人民”。

以上综述也许并不全面,但足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要点:世界上一般的民主国家,往往在国名或国号中简单地使用“共和国”;民主根基最深的国家,往往在国名中“民主”与“共和”都不用;而在“共和”前加上“民主”或“人民”修饰词的,大多是不民主国家或民主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共和国前既加“民主”又加“人民”的,可能是最不民主的国家。

它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启示:人民真正掌握权力的国家,不需要在国名上刻意恭维人民;而在国名或国号中把“人民”捧到天上的地方,人民在地上的实际权力可能是最可怜的。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在那些原生型的民主国家、民主根基最深的国家,民主往往是从原来的制度内部自然成长起来的。虽然他们也经历过改革,有的还经历过革命,但旧的君主制度实现了自我更新,适应和容纳了民主。民主制度在与君主制度相互调整的过程中稳步地发展起来。

在按照这种路径发展的国家里,人民权力的稳步增长使人民有着某种自信,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民不需要刻意在国名或国号中表现自己。即使它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君主制形式,也保留着原来的国名,但其内容已经逐渐更新为民主或共和。还有一些国家,民主是在与旧制度的决裂过程中产生的,于是,为了与传统的专制独裁制度相区别,一般改称“共和国”,因为“共和国”已经表达了民主的内涵,所以,这类国家很少在“共和”前面再加“民主”或“人民”。

在共和前面加上民主或人民的国家,一般也经历了革命性变革,与旧制度有了更彻底的决裂,有的还是在推翻原有共和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样的革命或决裂的过程中,代表下层平民政治诉求的激进左翼力量崛起并主导了政治进程,结果,他们往往为了表示与先前温和的或世界上流行的共和国相区别,就要在共和国前面加上“民主”或“人民”这样带有激进民主和民粹主义色彩的修饰词。其中“人民”往往比“民主”更激进。而“人民民主共和国”这种表达是其中最激进的一类。但是,这样激进左翼的民粹主义的民主诉求在现实中往往走上它的反面,即威权政治的道路。正所谓两极相通。结果,高调的民主诉求落实到现实中,即是各种类型的威权政体。

作者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原文刊于《炎黄春秋》2012年第12期,本次推送沿用爱思想网上的版本,与初版有所增改。注释从略,需者请到原网阅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