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ChatGPT-4當翻譯……目前你還可以放心

昨晚升級到ChatGPT-4之後,實驗性的拿它來將一篇自己的中文文章翻譯成英文,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意外的驚喜。不過,翻完之後我就放心了。
Photo by Etienne Girardet on Unsplash<deepl-inline-translate style="z-index: 1999999999;"></deepl-inline-translate>
本文原載於《F大叔的日常通信》電子報,歡迎訂閱

ChatGPT-4翻譯的結果基本上沒有什麼錯誤,算是可以用,而且結果比Google翻譯之類的「傳統」機器翻譯工具好很多。

前提是,原文不能是「讀者會自動腦補看懂,但其實模稜兩可、語意不清」的品質。

但是……

這篇短文我還是花了約20分鐘、修改了近一半份量,才達到了自己能夠接受的水準。

「忠實」的「好翻譯」

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翻譯方式比較像口譯,看(聽)到什麼,就盡量翻譯出忠實的結果;無論是口譯員、或是機器,都不會幫你加料、也無暇慢慢推敲語境和字裡行間的意思。

別誤會了,口譯很難、好的機器翻譯也很難,所以能做得到都很厲害;它們的目的也不是翻出語境或加料,而是在當下幫助快速理解。如果原作(講)者刻意用了什麼雙關、或是言外之意,要弄懂是觀眾自己的責任。

舉例來說,我們在寫文章(無論語言)時,都很習慣透過「轉換人稱」的方式來轉換語意,例如「這時候你應該要……」中的「你」,其實不一定是特別指讀者,而是指「我們大家」(所以有時候也會寫「我們」)。

但這些細微的變化,目前是機器還難以理解的,所以「你」就是直接翻成「You」,不會變成「We」。

而如果你(我們)經常(不經意)使用這類的語境轉換技巧,對於機器來說就是很頭痛的事情,只能老老實實的翻給你。

如果你對於不同語言之間的語境變化不是很敏感,「你/我們」之類的細節就不需要太在意,因為多數時候這並不影響你的理解。

文化與習慣的轉換

其次,則是同一句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語習慣也不同。例如「沒關係」到了對岸是「沒事兒」、在英文口語下可能是「Don’t worry about it」。能將「沒關係」翻成「It’s OK」的機器,就已經比「No relationship」要人性太多,讀者的理解上也沒問題。

但目前的人工智慧不會(也不能越俎代庖)幫你「超譯」或「轉換」這樣的語意變化。

結論是,如果是技術文件、商業信函、論文之類相對比較「直來直往」的內容,或者只是用來節省時間快速抓重點,ChatGPT-4(或是比較傳統的DeepL;至於Google或Bing翻譯不推薦)都已經做得很好,翻出「整本看得懂」的書問題也不大。

便宜又大碗,是的(我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但重點在於「看得懂」,而不是「精準」;如果你用ChatGPT-4來翻譯整本要成為商品的書(公司內部參考文件之類就算了),特別是心靈思考層面比較多的作品(包括一些商業書),最好還是找真人做(但可以用AI當輔助工具)。

以我自己而言,目前為止,修AI翻譯的文章其實比我自己寫還要累。

參考閱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