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的簡單人生
Emily的簡單人生

與病痛共存的高級生~

當我們變老時,可以不必刷存在感嗎?

打從心底,我們的社會文化就是「恐老心態」,所以要拼命的證明自己:我一點都不老!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依然可以作二、三十歲的事,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怎麼想都覺得邏輯怪怪的。


近年來,台灣傳媒針對五十歲以上的「高年級生」,紛紛企劃出版書籍、成立社群,舉的成功案例都是熟齡依然是「三鐵達人」、熟齡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等等。


說真的,我看了很反感。

我非常認同熟齡保持健康、當個追夢人。
但我發現,報導的核心價值在:雖然是熟齡,但做的是年輕人(或中年人)所作的事啊!
整個傳達給人的訊息在於:只有保住體力、青春,才是贏家!

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依然可以作二、三十歲的事,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
怎麼想都覺得邏輯怪怪的。

我猜測:可能主導這類主題的人,年齡還不到熟齡,所以用「想像」引導讀者的「所謂成功的老年生活」。
也許,打從心底,我們的社會文化就是「恐老心態」,
所以要拼命的證明自己:我一點都不老!


覺得這些簡直是「偽老年文」,寫這些文章的人,他真的跟老年人相處過嗎?
老年人就是因為體力衰敗,才導致活動受到限制。
其實哪個年齡層不是如此?
要是身體不舒服、長期被病痛折磨,誰還有心情、體力去培養興趣嗜好?


多位年過七十的長輩,都曾哀怨地跟我說過:「活這麼老沒有意義,不如早日死了算了」。
她們之中不乏人生勝利組,
只是到了老年,身體各種機能自然衰敗,怎麼辦?
老到體力有限,無法再作什麼事去追夢,所以就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如果一直用「作某些事達成目標」,這種「外在價值」肯定自己還年輕,還行,
那等到了老的那一天(總有一天我們會變老,體力衰退,也許是百歲?),
舉步維艱時,那時你還要不要肯定自己?
你又要拿什麼肯定自己?
套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你用什麼刷存在感?」


相對之下,我覺得鄰近日本的老人書,就寫得平易近人多了。
因為作者都是老人家,從自身的觀點訴說老人生活。


我自從看了《三津田阿嬤的幸福散策》,從此再也不擔心退休金的問題了!
在寫這本書時,已經年過九十歲的阿嬤說:
老人家的花費不多:食量少、搭乘交通工具免費、到文化中心上課等等,都有優惠。衣物只需要買便宜的。
有自己的房子,加上年金,就已經足夠。


她覺得不需要跟著新聞起舞「要有千萬才能退休」,那是自尋煩惱。


我想了想,她分析得很實在。
我每次看到理財達人要大家存上千萬,退休生活才有保證,覺得那根本是天方夜譚,
越聽越傷心。

我已經多年沒吃雞腿、排骨便當,因為根本吃不完,覺得太油膩,身體無法負擔。(年輕時我可是無肉不歡!)
現在是隔天吃素,反正天天買便當也吃膩了,正好換換口味。
決定等我將來符合資格時,就去參加老人共餐吧!
反正我食量已經變小,大家邊吃邊聊,說說笑笑,才有食慾啊!


阿嬤雖然堅持「獨居」,因為這樣不必顧忌別人,就沒有壓力。
沒有壓力,身心自然健康。
但她也說,年紀大了,要懂得尋求幫助,所以申請看護,在固定的時間到家裡幫忙。
還申請政府補助,把家改建成「無障礙空間」,可以安心在家養老。


我覺得她很有彈性,不堅持己見,
懂得運用制度,達到自己理想的老年生活,
隨心所欲,又顧及到自身安全。

另一本《五十歲豁然開朗》的作者,引用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養生名言:
「不要跌倒、不要感冒、遠離人情世故」

我看到這句拍手叫好!果然有大智慧!
但這種作法,與社會主流的「建立人脈」背道而馳,

前幾年因為養病之故,遠離社交圈,只跟幾個談得來的親友聯絡。覺得心情清淨許多,也少了煩惱。(如果你是心很累的人,我想你懂我的意思)
我已經很厭倦去搭理人情世故,連八卦都不想聽,覺得越單純越好。


最後,再套用《三津田阿嬤的幸福散策》阿嬤說的:
「世上最好的觀點,就是老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哇,我發現她很勇敢在「作自己」!才不當爛好人!
這就是我老了之後,我最想變成的老人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