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50《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03:就算是周公,被懷疑還是會不高興的!?

就算是周公,被懷疑還是會不高興的!?

──────────原文──────────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彊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爲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餘民,以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矦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於東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爲詩貽王,命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訓周公。

──────────翻譯──────────

後來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還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人聽說武王去世而背叛,就登上天子之位代替成王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政。

「管叔」和他的弟弟們在國都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

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音】」說:

「我之所以不迴避嫌疑而執掌國政,是擔心天下人背叛周王室,無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這三位先王為天下憂勞已經很久了,到現在才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要完成周王室的大業,我才會這樣做。」

於是周公終究繼續輔佐成王,並命他的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到到封地魯國去。

周公告誡伯禽說: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全天下地位也不算低了。但我仍是洗一次頭髮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身接待賢士,這樣還擔心失掉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要謹慎,不要憑著有國土而傲慢待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領「淮夷」造反。周公就奉成王的命令,舉兵東征,寫了《大誥》。於是誅斬了管叔,殺死了武庚,放逐了蔡叔。收服「殷」王朝的遺民,封「康叔」於「衛國」,封「微子」於「宋國」,用以接續「殷」的祭祀。平定安撫淮夷及其東部地區,兩年才全部完成。諸侯都順福並尊奉周王朝。

上天降下福瑞,「唐叔」得到一株禾苗,是二莖共生一穗的粟禾,獻給成王,成王命唐叔贈給正在東部征討的周公,寫下《饋禾》。周公接受欽賜的粟禾後,感激贊頌天子的賞賜,寫下《嘉禾》。東土平定後,周公回歸報告成王,就寫下一首詩贈給成王,其詩名為《鴟鴞【音吃消】》。成王也不敢責備周公。

─────────解說與心得─────────

雖然在上一篇裡,周公希望用自己的生命來代替生病的哥哥,也就是周武王,甚至周武王的病情也一度好轉,但最終周武王依舊比周公還早去世。看來,占卜說上天答應周公的請求,其實並不是真的,甚至根本有可能根本就沒有上天,所以周公接下來才會堅持要用禮樂制度來統治天下,而不沿用商朝那殺人殉神式的恐怖統治。

不過,周武王病逝時,他的兒子還很小,照之前商朝的繼承模式,其實並不一定得由兒子來繼承。為了國家的穩定,其實可以先讓弟弟繼承,至少弟弟應該會比年幼的兒子更能穩定江山才對。

然而,周公卻堅持由周武王的兒子,也就是周成王繼位,並由自己來輔佐成王,這也讓其實也有繼承資格的「武王弟弟們」心生不滿。特別是這些「武王弟弟們」遠離中央,負責在外監視著殷商遺民,相較之下,武王弟弟中年紀較小的周公,卻在中央輔佐著年幼的成王,甚至還親自執掌國政,更讓這群在外的「武王弟弟們」無法接受。因此,他們最終與殷商遺民合作下,希望能擊敗周公,取回他們也有資格的天子身分。所幸,此時在周公領軍東征下,打敗了哥哥們與殷商遺民的軍隊,挽救了一度岌岌可危的局勢。

不過,在這幾段史料中,卻出現了幾個以前歷史課本上沒有提過的內容,那就是關於周成王的心思。這位年幼的天子,看著小叔叔代替自己主持國政,面對其他叔叔的質疑,他甚至還帶兵出去討伐其他叔叔。這些事情看在這位小天子的眼中,他會怎麼去想呢?是感激小叔叔的幫忙?還是懷疑小叔叔的野心呢?在這段史料的最後,司馬遷留下了一段令人好奇的內容:「周公歸報成王,乃爲詩貽王,命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訓周公」。

多年在外征戰的周公,寫了一首名為《鴟鴞》的詩給周成王,而成王也不敢訓斥周公?為什麼?是這首詩不禮貌?周成王礙於周公的聲望,所以不敢訓斥?還是這首詩是在罵成王,但成王也不敢反駁?

這個困惑讓我決定搜尋一下這首《鴟鴞》來一探究竟: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貓頭鷹你這惡鳥,已經奪走了我的雛子,再不能毀去我的窩巢。)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我含辛茹苦,早已爲養育雛子病了!)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我趁着天未陰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現在你們樹下的人,還有誰敢將我欺凌!)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我用拘攣的手爪,採捋茅草花)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又蓄積乾草墊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爲了還未築好的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兒垂危

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正在風雨中飄搖。我只能驚恐地哀號!

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周公似乎自比是母親,盡一切可能地守衛著家園,藉此比喻自己在外征戰的辛勞。

但為何這樣的詩句,司馬遷卻補上一句:「王亦未敢訓周公」呢?根據搜尋的資料來看,可以推論周成王應該對於這個強勢的周公也頗為微詞吧!因此,周公這首詩也算是對周成王的抱怨,他都如此辛苦在外征戰了,你這小子不感激就算了,還在後方懷疑他!?

然而,回到問題的開端,周武王病逝後,留下許多弟弟與相對最年幼的兒子,為了一時的穩定,確實可以沿用商朝的「兄終弟及」繼承法則,但為何周公堅持要用「父死子繼」,甚至還因為自己去輔佐天子而遭到懷疑呢?讀了這麼多卷內容後,我想就長遠的角度來看,「父死子繼」這個繼承法則終究還是比「兄終弟及」更為穩定。這也就是周公堅持讓周成王繼位,而不讓其他兄弟繼承的關鍵吧!?

另外,這幾段史料中,司馬遷中於提到關於「魯國」的事蹟了!由於這場「管蔡之亂」,讓周公無暇前往封地下,只好派兒子前去,還藉此帶出「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的典故。

那麼,周公的兒子「伯禽」會如何治理魯國呢?一度遭到周成王懷疑的周公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