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48《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01:為什麼司馬遷常用不同名稱稱呼同一人!?

為什麼司馬遷常用不同名稱稱呼同一人!?

──────────原文──────────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爲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爲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翻譯──────────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當年「周文王」還在世時,姬旦作為兒子就很孝順,忠厚仁愛,不同於其他兄弟。等到武王即位,姬旦經常輔佐武王,許多大事都由他承擔處理。

周武王在位第九年,東征到達黃河渡口「盟津」,周公隨行輔佐。

周武王在位第十一年,討伐「紂王」,抵達「牧野」,周公輔佐武王,寫下《牧誓》。攻破殷商軍隊,進入商王宮。誅殺紂王以後,「周公」手持大鉞,「召公」手持小鉞,左右兩邊夾輔武王,舉行「釁社之禮」,也就是殺牲取血以祭社神的儀式,向上天報告紂王的罪刑。釋放被囚禁的「箕子」。分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字「祿父」,命「管叔」、「蔡叔」輔助他,以延續殷商的祭祀。普遍封賞功臣、同姓及親屬。封周公於「少昊」的舊址「曲阜」,這就是「魯公」。周公沒有前往自己的封國,而是留在朝延輔佐武王。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齊太公世家〉後,《史記》中的第三篇「世家」是〈魯周公世家〉。為何相較之下跟周王朝更為親近的周公,會放在功臣呂尚的傳記後面呢?這是因為《史記》的這卷安排,還是以時間順序為主的緣故。因此,周文王時期的輔臣呂尚的家族傳記,會放在周武王時期的輔臣周公之前。

在這段史料裡,司馬遷把聚光燈放在周公身上,迅速地介紹這段武王伐紂的故事。但為何是周公輔佐著哥哥,也就是周武王呢?從這段史料來看,重點在於周公的「爲子孝,篤仁,異於群子」。換言之,其他的兄弟似乎沒有那麼聽話,只有周公能幫哥哥進行這場「翦商」大業。

關於這場討伐商紂王的行動,大致上都與〈周本紀〉裡的說法一致,這裡就不再贅述。相較於〈周本紀〉,這裡的主角是周公,所以司馬遷特別提到關於周公被封到「魯國」的部分。不過,相較於其他兄弟的封國都比較靠近原本的商朝所在,用以監視商代後裔,周公的封地雖然也遠在今天的山東一帶,但周公並沒有上任,而是留在中央繼續輔佐著哥哥。

相較之下,在上一卷〈齊太公世家〉中,完成滅商大業後,呂尚倒是被催促著趕快上任,一度慢慢走根本不想去的呂尚,最終還是趕緊抵達齊地,還與該地的土著「萊國」進行了好幾場戰事。

從周公不用前往封地來看,周武王應該特別重視這個弟弟吧!才會讓弟弟不用千里迢迢趕赴封地,並留在中央輔佐哥哥。

不過,這裡出現了兩個令人納悶的地方:

首先是周公被封在「曲阜」,這個地區是原本「少昊」的地盤。但少昊是誰?我搜尋了目前為止讀過的《史記》內容,卻都找不到關於「少昊」的紀錄。甚至,我透過網路搜尋《史記》全書,除了這裡提過「少昊」之外,並沒有任何地方提過少昊。借助網路資料,才知道「少昊」是黃帝的兒子「青陽」,根據〈五帝本紀〉的記載,「青陽降居江水」,這也就是說青陽後來帶著族人往「江水」移動,搭配〈魯周公世家〉的這段內容來看,青陽部落後來遷居到了「曲阜」,這裡後來被封給了周公。

這裡還是稍微抱怨一下,如果少昊真是青陽的話,如果對這段歷史不熟悉的人,讀起來還真是有點吃力,就好像上一卷的〈齊太公世家〉裡,司馬遷也是名與字交錯著用,如果沒有方便的網路可以搜尋的話,我還真不知道齊國大臣「監止」就是司馬遷筆下的「子我」。那麼,為何司馬遷不統一一下詞彙呢?我想,有可能是因為司馬遷從這種史料中擷取內容時,就直接採用原始的稱呼,所以才會如此凌亂吧!?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司馬遷並不希望這本書沒有閱讀門檻,所以才故意如此書寫,用以篩選閱讀這本書的後人。至於答案為何?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網路的幫助下,我還是可以閱讀並理解這些內容,讓我有機會可以跟司馬遷的文字進行交談。

其次,在這段史料裡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魯國」要稱為「魯」國呢?司馬遷在這裡也沒有提出任何解釋,就像是上一卷也沒有提到為何「齊國」稱為「齊」國。關於這個問題,後代學者多有研究,但不少都像是在玩文字遊戲一樣,例如有學者用《說文解字》中「魯」的意思

 

,也就是把「魯」拆成「魚」與「口」來解釋魯國跟魚有關。然而,太過於從字面上解讀的方式,也引起不少學者的質疑。另外,也有學者認為這或許只是周武王分封的用詞,期許前去開墾殖民者能保持「魯鈍」態度好好經營。不過,既然司馬遷沒有特別解釋,學界似乎也沒有定論下,這裡就不再細究。

言歸正傳,沒有前去封地的周公還會遇到哪些挑戰?魯國那塊封地最終由誰前往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