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真的有這個小兵!?

曾有前輩與我們分享教書的經驗時提到:教書的時間越久,教書的功力或許會增強,但專業知識反而會越來越弱。一開始聽到這樣的說法時,總覺得是前輩的自謙,但聽完前輩的解釋後,才覺得真有幾分道理。教書這門職業跟一般職業有點類似,只要多加磨練,教學技巧是可以有所提升的。但是隨著經年累月的教授後,卻因為教科書的局限,而慢慢地淡忘其他的內容,僅僅會教科書所提到的部分而已。教書三十多年的前輩有這樣的感觸,而投入教職十餘年的我也慢慢有這樣的感覺,確實教久了就只會課本上的內容而已。

因此,今年用歷史的研究方法來鑽研大學學測的歷史考題,讓我有了不少新的收穫,讓我學習到更多高中歷史課本以外的歷史故事。學生們也發現原來歷史老師這麼會找資料,本以為學測題應該是大學教授憑空出題的,才慢慢發現原來教授們是本著哪一筆史料才命這些題目的。

有一天,就有學生問著:老師既然這麼會找資料,是否可以幫我們查查蘆溝橋事變中,那位失蹤的小兵名字呢?蘆溝橋事變不就是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北平宛平縣的那場衝突嗎?據說當天在城外演習的日軍,因為一位士兵的失蹤,因此要求進城搜尋,在中國守軍拒絕下,中日雙方開戰,進而演變成後續的中日戰爭。

從小我的歷史老師們也都不曾說過這個小兵的事蹟,對我來說,我一直也認定這小兵應該是不存在的,畢竟歷史上這種虛構人物來發起戰爭的例子也不是沒有,反正羅織罪狀這種方式,古今中外可說是一再在使用呢!

因此,一直都認為這個小兵是虛構的我,面對學生的疑問,便上網搜尋了一下,竟然意外發現,還真的有這個小兵的存在。

志村菊次郎,不只有名有姓,甚至網路上還能找到相片呢!


據說這位小兵在1937年7月7日演習當天,因為肚子痛而沒有去演習,為此日軍要求宛平縣開城讓他們進去找這位小兵,在宛平縣守軍拒絕下,日本公然對宛平縣開砲,進而導致中日雙方的開戰。也有人說,其實這位菊次郎是位新兵,是因為迷路而走失,但日軍對外宣稱是因為「生理需求」而消失。無論如何,事後這位菊次郎歸隊後,但中日雙方已經開戰,日軍還為此嘉勉菊次郎(幫日本找到開戰的理由),讓他回國休息。直到1944年戰爭吃緊下,菊次郎再度回到軍中,但在緬甸戰場上遇到孫立人將軍的軍隊,最終遭到擊斃。

在百度百科上更有當時指揮官的紀錄,紀錄如下:

「當時日軍的前線指揮官大隊長一木清直在東京《朝日新聞》1938年6月30日發表的採訪中說明了士兵志村菊次郎走失後又返回——『當時接到報告士兵(志村)已經回來了,沒有異狀。但是,我的想法是連隊長讓我就此事(和中國方面)進行交涉,如果就這樣算了,中國方面會怎樣宣傳就不知道了。此前的‘豐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許會讓他們產生——只要敢真槍實彈地對付日本軍隊,就可以讓演習的日本軍隊逃跑這樣的概念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對日本來說是一件很遺憾,丟臉的事情。所以,我方決定佔領一文字山(蘆溝橋和北平之間的中方陣地)然後再進行交涉……』」

看來指揮官似乎是擔心士兵走失的消息會被中國胡亂宣傳,因此只好將錯就錯,讓戰爭繼續延續下去。

上述資料全都來自中國的網站,因此讓我一度懷疑資料的真偽。但後來我找到了一筆台灣網站的新聞,上面有著更生動的描述:

「民國26年7月7日,日軍在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其後藉口搜查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咬定此人被國軍或是抗日團體所殺,命令29軍打開宛平縣城搜查,然而219團吉星文團長認為這要求已逾越協定,堅持不開城門,雙方隨後發生小規模駁火。事後志村菊次郎自行回到部隊,但日軍依不依不饒,堅持認定國軍應該就前一天的衝突道歉,即使日本高層不想擴大事端(這絕不是他們愛好和平,而是打算採取「蠶食」的方法消化華北),但這批在華北的驕兵悍將根本不聽從指令,畢竟侵華日軍過往的幾次軍事行動,幾乎是是中層軍官「先打後奏」的模式,打下來再報請大本營認可,包括九一八事變也是,造成這場原本還有機會平息的衝突,朝向全面開戰的方向前進。」

在這筆資料中,一樣有提到這位志村菊次郎,但日本繼續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原因,則不是在這位小兵身上,而是認為中國守軍應該為前一天的衝突道歉。文章中也提到中國北方守軍的驕橫,總是「先打後奏」的處理事情態度,是讓戰爭擴大的原因。

無論如何,原來這個小兵真的存在,讓我為之震驚。一直以為應該是虛構的人物,沒想到真有此人。果真,每天還是得不斷精進,才不會因為年復一年地重複教一樣的教科書的內容,而越來越退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